本来,安老在易俗社教戏、排戏,也不求报酬,只是自己安度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也算宁静,殊料,这种宁静却被政治运动给打破了。先是造反派恣意起事,批这个斗那个,清静的安老看不过时,就往往斥责那些人,那些安老的老弟子也不好轻易冒犯安老,一般情况下,就只是默然而去。后来这些人逼得凌光民上吊,安老放声大哭,众人愕然动容。
运动后期,安老被遣散回老家。他在长安乡下起初倒也安然,还是勤于教练排戏,成了戏迷的核心。他给戏迷排导的《黄河阵》《激友》等戏,连专业剧团也纷纷观摩学习。
到了晚年,安老多病,外出不便,还被人贪污了工资,一时生活陷入绝境。多亏张咏华刘伟民等弟子出面解困,还经常救助,但他最后还是在交困之中默默去世。当地戏迷们给他置办了红火的丧事。
安老艺术生命将近八十年,十分罕见。他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艺术足迹主要在西安和兰州。他在兰州演戏十多年,是民国初期六大名旦之一,二十年代晚期创立维新社,开陈景民艺术活动先河,给甘陕秦腔艺术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西安演戏三十多年,是金盛班、三意社、正俗社、正艺社、晓钟社等剧社的台柱演员,名号誉满西北。由四十年代开始安老转向戏曲教育,曾跟封至模等人共同提出戏曲教育三法则:只教传统戏,不教新编戏;只教折子戏,不教本戏;只教做工戏,不教唱功戏。
安老腹存渊博,剧坛罕见。不论陕西流行剧目,甘肃传统剧目,他都能胜任,就是易俗社的常演剧目也不挡手。他经常能演出一些预料不到的新戏,不可冒量。
他文武皆能,生旦净丑,文场武场无一不精,曲子锣鼓经随口而来。他能演须生的《临潼山》《太和城》《祭灵》《托印》等戏,还能演花脸的《大拜寿》《铡美案》等戏,旦角唱功戏《哭长城》《昭君出塞》《百宝箱》等也很出名,丑角《十八扯》更是跟活眉毛、杨保喜、王兴博、晋福长等人经常合作演出的剧目,其中的二黄、评剧、豫剧、蒲剧等剧种的唱腔,行家啧啧称奇。
安老记忆力惊人,基本是过目不忘。他能编能导,身上绝技又多,所以每有演出毕竟不凡。他早年跟王德孝(王兴博)、骆福生合演的《杀狗》、跟李有德(仁义)合作的《毒大郎》,跟万成子、王文鹏合演的《探太君》等戏早都剧坛被奉为绝品。他还学习了陈雨农的《走雪》《周仁回府》《断桥》、党甘亭、史月卿的《双阳公主》《反延安》《辛安驿》等戏,他打秋、走马、剑花等绝技样样精彩,每演必火。安老跟名小生王德孝搭档于化俗社、三意社,是后来苏哲民何振中的样板。他在正俗社、正艺社、晓钟社跟名小生王兴博合作,其代表作《救裴生》《坐窑》等戏后无来者。他跟名须生郑生云合作,就是给后来何振中康正绪这对搭档做了示范。安老还给李正敏榜过许多戏,也是李正敏重要的老师。
安老先以花旦小旦武旦驰名,其表演精妙众所周知。后来出演青衣,以铁嗓铜喉驰名江湖。
他的艺术风格属于老派,以火烈激越见长,尤其打斗戏,大有古战场杀伐之风。他的文戏却安详沉稳,宁静自然,何振中出演的《三娘教子》跟安老的《善士亭》如出一辙。安老是西安乱弹何振中艺术风格的先一辈宗师,安鸿印、何振中、孟遏云、赵桂兰、苏蕊娥、王晓玲、李夕岚等人一脉相承,是为秦腔老派风格。
安老一生勤于演出,不善社会交际,他的朋友也就是王德孝、王兴博、黑娃等几个人。他生活恬淡,穿衣喜清亮,性嗜干净。早上起来练功,顺便摘些野菜,吃剩下的,择净晾晒。他自己荣辱不惊,悠闲自得,就是生活陷入困境时也无怨无艾,清静自为。
这样一位秦腔大师,身后寂寂,也算适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