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六大名旦之朱怡堂(二)

内地明星 10 0

早在西安的时候,朱怡堂就通过李桐轩、孙仁玉等人对他们的戏曲观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来到兰州,掌握戏班后,他们就招收了一批学生,后来出名的有郗化民,谭化美,王化理,李化仁,李育俗等人。还有朱怡堂新婚的妻子朱喜凤。

早在光绪晚期宣统早期的时侯,当时的秦腔(今河北梆子)在天津卫出现坤角,并迅速扩大到了京剧,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京昆双下锅。京昆艺人又把坤角带到了苏沪杭等江南地区,于是,坤角迅速崛起,山西的北路梆子、中路梆子也迅速出现了坤角。

朱怡堂他们看到这种现象,大受启发,在招收学生时就特别声明可以录取女生。但是地处内地西北的兰州,民风普遍保守、落后,竟没有一名女子报名。在兰州文化名人刘尔炘的建议下,朱怡堂就动员自己的新婚妻子李喜凤报名学戏。李喜凤本人道是欣然同意,但丈人家难以接受,最后只得让李喜凤改姓朱,为朱喜凤。这就是秦腔史上第一位坤角。

其实,朱喜凤的出现也只能说开了个头,却没有引领新风,因为此后二十多年,西北再无坤角跟进。直到三十年代末,西安出现了茅玉丽、王桂玉、刘玉珍等坤角,甘肃出现了何韵琴、张筱尹等人,这时秦腔坤角才正式成了风气。

由西安来了第二批艺人助阵后,戏班势力更加强大,朱怡堂他们就改化俗大舞台为化俗社。

化俗社地在兰州最繁华地段的口袋巷,他们组织人马扎草台帐篷,摆上长条板凳,让观众可以边吃茶边看戏,好不悠闲自在。这就是兰州最早的剧场。1914年,皖系军阀张广建开始主政甘肃,当局在兰州城隍庙后的地方,设立妓院太和里,供达官贵人们享受。那些从京城、江南来的妓女兼营京梆子、皮黄戏。即,河北梆子和京剧。一时,这一带热闹非凡。化俗社就在这样环境下,迎来了自己最为鼎盛的时期。早期尚有史月卿的万顺班、李夺山的得胜班可以叫板,随着这两位巨星的去世,化俗社基本汇集了兰州成立最精英的旦角艺人,朱怡堂、关雪琴、安鸿印等人。随着麻子红郗德育的回归,化俗社的生净行当也已经具备了兰州城里最高水平。特别化俗社还以以王德孝为代表的,西路秦腔原本不具有的贫生戏,更是独步一时。在化俗社那些弟子成熟后,不但化俗社演出阵容整齐,没有那个剧社可以相比。那些弟子也是此后相当长时间兰州秦腔的核心。

享受到培养学生红利的化俗社(1921)又招收了第二批学生,其中有王化成,王化南,周正俗,吴俊卿等人。这是化俗社的第二期学生。

艺术贵在新颖,化俗社扎根兰州已经十多年了,为了补充新鲜的艺术血液。在招收完第二期学生后,朱怡堂又派王德孝安鸿印回西安,再次联络艺人来兰州。

王德孝安鸿印二人一边在西安三意社演戏,一边忙活着联络西安名艺人往化俗社演戏。

1923年西安名角毛金荣,曹福成,周登科,杨鸿声等十多人一起加入了化俗社。

这些人艺人壮大了化俗社的势力,也成为了自己兰州乃至甘肃秦腔的中间力量。

20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各种地方势力猖獗,社会处在失序状态。处在闹市的化俗社也难以独善其身。各种苛捐杂税,随意的摊派一波接着一波,苦不堪言。还有各种滋事寻衅者,也是无法无天。一次闹事中,朱怡堂的眼珠竟被打出,从而一目失明,只得退出舞台,化俗社就此陷入混乱之中。一直作为朱怡堂左膀右臂的关雪亭不忍继续混乱,旧就联络一部分艺人自组剧社,化俗社大多数人都随之离去,突然间,化俗社就土崩瓦解了。

1925年,无奈的朱怡堂率领化俗社戏离开兰州,出走靖远。殊料大获成功。因靖远乃甘肃(鸦片)大烟主产区,演出收益竟翻倍增长。化俗社的成功引来其它戏班子纷纷效仿,关雪亭不久也率自己的戏班来到靖远。

1926年,冯玉祥率部进入西北,他严令禁烟。因此,靖远的大烟经济一落千丈,秦腔演出也不复兴盛。化俗社随后到武威演戏,在河西还存活了一段时间。

标签: 兰州 化俗 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