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红楼梦》被赞,妻子早逝后他独守36年,如今儿子是他的骄傲

内地明星 2 0

九十三岁,本该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年纪,可对于中国电视剧导演界的泰斗级人物王扶林来说,却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忧伤萦绕心头。时间仿佛回到了三十六年前的那个春日,妻子王芝芙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他独自一人,在漫漫人生路上踽踽独行。

王扶林与王芝芙的爱情故事,就如同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充满了浪漫与遗憾。他们因共同的艺术追求而相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二人互相扶持,携手共进,共同谱写了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佳话。婚后,王芝芙不仅将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更成为了王扶林事业上不可或缺的贤内助。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王扶林全身心投入到《红楼梦》的拍摄工作中时,王芝芙却不幸患上了重病。尽管王扶林放下了手头所有工作,全心全意地陪伴在妻子身边,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扶林都无法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他常常一个人对着妻子的照片发呆,回忆着两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许是上天也感受到了王扶林的悲痛,特意安排了一个新的挑战来帮助他走出阴霾。

就在王芝芙去世后不久,王扶林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担任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总导演。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王扶林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毅然决然地接受了挑战。

最终,《三国演义》在王扶林的精心打磨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而这部作品,也寄托着王扶林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他将对妻子的爱,融入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让这部作品充满了真情实感,感动了无数观众。

王扶林与戏剧的缘分,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出生于1931年的王扶林,从小就经历了战乱和动荡。为了躲避战火,年幼的他跟随家人逃难到了上海。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戏剧成为了人们为数不多的精神慰藉。

王扶林一家在上海的落脚点,恰好就在上海影剧院附近。每天清晨,王扶林都会被影剧院里传来的排练声唤醒。那些抑扬顿挫的唱腔、行云流水的动作,深深地吸引着年幼的王扶林。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中,王扶林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他却能模仿着演员们的动作和唱腔,有模有样地表演一些简单的片段。

然而,命运似乎跟王扶林开了一个玩笑。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扶林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报考了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满怀憧憬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戏剧演员。

然而,当他真正站上舞台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表演。面对台下黑压压的观众,王扶林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原本准备好的台词一句也想不起来,最后竟然在台上笑场了。

这次“失败”的经历,让王扶林意识到,自己或许并不适合站在舞台中央。于是,他毅然决定转到幕后,从最基础的剧务工作做起。毕业后,王扶林被分配到了中央广播局,成为了一名广播演员。

在中央广播局的那段日子里,王扶林虽然不再登台表演,但他对戏剧的热爱却从未消减。他认真学习广播剧的创作和表演技巧,并积极参与到各种广播剧的录制工作中。

1958年,王扶林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转折。他被调到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始接触电视剧的创作。与广播剧不同,电视剧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对导演的要求更高。而王扶林凭借着自己对戏剧的热爱和多年的积累,很快就在电视剧领域崭露头角。

在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中,王扶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他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对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精雕细琢。同时,他也非常善于调动演员的情绪,激发他们的表演潜能,使得每一个角色都鲜活生动。

如果说之前的作品只是王扶林导演生涯的热身,那么1987年版的《红楼梦》,无疑是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这部作品的诞生,源于王扶林一次偶然的海外考察。

1981年,王扶林被派往英国考察电视节目制作。在考察期间,他发现英国的电视剧大多改编自文学名著,制作精良,影响深远。相比之下,当时的中国电视剧市场,还很少有这类题材的作品。

这个发现,让王扶林深受启发。他意识到,中国也有着丰富的文学宝库,四大名著更是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完全可以改编成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回国后,王扶林便开始积极筹备拍摄四大名著的计划。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他最终选择了《红楼梦》作为第一个拍摄对象。在他看来,《红楼梦》不仅故事精彩,人物众多,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非常适合改编成电视剧。

然而,拍摄《红楼梦》的难度,远远超出了王扶林的想象。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选角。为了找到符合原著人物形象的演员,王扶林和剧组人员走遍了全国各地,面试了成千上万名演员。

在选角过程中,王扶林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忠于原著,不拘一格”。他认为,演员的外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经过长达三年的精心挑选,王扶林最终确定了87版《红楼梦》的主要演员阵容。其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欧阳奋强饰演的贾宝玉,都成为了难以超越的经典形象,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为了让演员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王扶林特意开办了一个为期三年的“红楼梦学习班”。在学习班里,演员们不仅要学习表演,还要学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知识,以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在王扶林看来,只有让演员们真正地沉浸到《红楼梦》的世界中去,才能演绎出原著的神韵。事实证明,王扶林的苦心没有白费。87版《红楼梦》播出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了万人空巷的经典之作,也成就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87版《红楼梦》的成功,让王扶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导”。然而,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王扶林始终没有忘记妻子王芝芙对自己的支持和鼓励。他知道,如果没有妻子的默默付出,自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妻子去世后,王扶林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儿子王小京的身上。在父亲的影响下,王小京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摄影师。

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导演事业,但王小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父亲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用镜头记录着时代变迁,用光影讲述着人间故事,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成为了中国摄影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每当看到儿子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王扶林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艺术生命,将在儿子身上得到延续,而他对妻子的爱,也将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永远地传承下去……

王扶林的一生,是与中国电视剧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执导的87版《红楼梦》,更是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而他与妻子王芝芙的爱情故事,也为这段传奇的人生增添了一抹柔情和浪漫。

王扶林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热爱、坚持和奉献,才能创造出不朽的经典。而真正的爱情,也能够跨越生死,在时间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信息来源:王扶林:步步攀爬向红楼.光明日报-光明网

王扶林谈拍"三国演义":翻拍名著能及格就不易.中国新闻网

王扶林称拍红楼最难选宝玉 欧阳奋强是偶然发现.新浪网

王佶黄佐华.信仰的力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19.12.第109页

王小京 影视摄影师、制片人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