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这个光提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是说到白景琦、刘思佳这两个角色,你可能就恍然大悟——啊,原来是他!
他就是凭借屏幕首秀一举获得首届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的陈宝国,就是这样一个老戏骨,却在公开锐评“流量”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近年,越来越多没有实力的流量小生小花占据娱乐圈的大部分资源,没有文化,没有职业素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这种乱象。
而在一次节目访谈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娱乐圈的“数字小姐”和“小鲜肉”现象时,陈宝国面对镜头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不要脸这三个字,掷地有声,瞬间引爆了舆论。
一些年轻演员不背台词,演戏只念“12345”,全指望后期配音,有些男演员瘦弱不堪,稍有磕碰就大呼小叫,甚至片场都不用本人到场,光替身就有文替武替背替等等。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一边抱怨女演员“太重”,一边却又对那些体重严重不达标的女演员评头论足,仿佛只有"纸片人"才能称得上美丽。
而那些所谓的“流量明星”,凭借着一张脸,毫无演技可言,却依然能够红得发紫,拿着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高片酬。
反观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却因为没有流量,没有话题,逐渐被市场边缘化,这就是如今正在上演的“劣币驱逐良币”。
歌手、舞者,甚至网红,都纷纷涌入演艺圈,想要分一杯羹,这无疑对整个行业的专业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陈宝国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批评这些乱象,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打压谁,而是出于对艺术的尊重,对演艺事业的热爱。
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年轻演员,演员这个职业,靠的是实力,是演技,而不是流量,更不是炒作。
可是他挺身直言,换来的却不是那些“流量”的反省。
他开始遭到资本的打压,曾经那些重要的角色,如今都变成了配角,甚至连露脸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曾经的“皇帝专业户”、“局长专业户”,如今却鲜少出现在大众视野,要知道,他可是一出道就拿到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啊。
陈宝国的成名之路他小时候,用“苦”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父母为了生计奔波外地,他只能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尝尽了人间冷暖。
这段经历让他过早地成熟,也为他日后成为演员埋下了伏笔——那些底层生活的滋味,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早熟懂事的陈宝国在十一二岁就步入社会了。
没有文凭,没有技能,十几岁的他只能沦落到去饭馆洗盘子,后来又进了家电维修小店,跟师傅学修自行车、电扇。
14岁,别人已经上初二了,他却尝尽了底层社会的冷暖,虽然年幼,可是机灵,手脚麻利,学东西也快,凭借修理的本事,陈宝国进了汽配厂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
流水线的操作,单调的机械车间,可陈宝国却没有在这里变得麻木,而是越来越清醒。
终于在18岁那天,陈宝国不想再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了,他决定辞职,不想一辈子都待在厂里,他想出去闯荡,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是,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他,到底能干嘛,他在歌厅给人看车,只求赚取一点微薄的工资。
日子虽然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寻找机会,他总是借着空闲时间去看各种各样的信息。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这一次,还真让他碰着了,他看到了中央戏剧学院的招生广告。
虽然从未想过学表演,但他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还是选择去参加了考试。
考试时,他坦言自己没有才艺,反而因为这份坦诚和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考官,加上他出色的外表和学习天赋,最终被录取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陈宝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上了大学后的陈宝国仍然没改掉一些坏毛病,从小就不爱学习的他,在大学初期依然散漫度日。
改变来自有次上课,老师看着他吊儿郎当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骂他是"烂泥扶不上墙",才彻底让他“清醒”过来。
从那以后,陈宝国开始认真学习表演,拼命练习各种技巧,钻研每一个角色。
沉浸其中,他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表演,开始每一次饰演不同角色诠释不同人生的感觉。
毕业后,陈宝国进入了一个话剧团,起初他只能演一些边缘的小角色,但他从不气馁,把每一个小角色都当作主角全力以赴来演,每到休息时间,他总会虚心向老演员请教,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团长看到了他的努力和汗水,觉得这个剧本男主很适合他,非常信赖地将角色交给了他,陈宝国也因此获得了主演话剧的机会。
在正式表演时,陈宝国以自然流畅,感情充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也让他得到了著名导演王扶林的赏识。
王扶林觉得他地气质和自己剧本的男主很吻合,便邀请他出演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也是他第一次出演电视剧。
虽然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认真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心理,最终成功塑造了“刘思佳”这个角色,并凭借这部剧一举成名,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青春偶像。
成名后的陈宝国并没有飘飘然,他接连出演了《神鞭》、《大宅门》、《汉武大帝》等多部经典电视剧,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老戏骨”。
可是就是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仍旧因为”流量“争议查无此人,真是叫人唏嘘。
陈宝国的这番"真话",触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他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次数越来越少。
有人说,陈宝国是被“流量为王”的时代抛弃了;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太过“敢言”,得罪了人,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
小结但无论如何,陈宝国的遭遇,都折射出了娱乐圈的病态生态。
当流量凌驾于实力之上,当资本操控着一切,当艺术追求被抛诸脑后,许多人挤破脑袋不是想着怎么提升演技而是想着怎么制造话题度提升流量,那么这个行业,还能走多远?
演员,不再是演员,而成了流量的傀儡,资本的工具,作品,不再是作品,而成了圈钱的工具,炒作的噱头。
回顾陈宝国的演艺生涯,从一个辍学的穷小子,到家喻户晓的“老戏骨”,他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陈宝国的“消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提醒着我们,如果再不重视演技,再不尊重艺术,那么最终,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甚至是整个社会。
不过好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观众们也开始对“流量”作品不买账甚至抵制,这是一种好的现象。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陈宝国这样坚持本心、敢于直言的艺术家,来引领行业的良性发展,为观众呈现更多优秀的作品。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搜狐网——善恶终有报!66岁“消失”了的陈宝国,是娱乐圈的悲哀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