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香:荀派传人,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内地明星 14 0

荀令香(1921—1992.11.15),河北省阜城县大白乡(原土山乡)谷庄村人,原名龠禾,字爱和,四大名旦荀慧生的长子。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教授。

荀慧生与荀令香

荀令香家学渊博,自幼即受父亲的熏陶,后又师从王瑶卿、荣蝶仙、程玉菁学艺。七岁便随父荀慧生登台演出,经常在父亲演出前加演一折,每场演出都赢得掌声无数,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荀慧生在上海演出时突然患病,荀令香急赴上海救场,解了一时之困,即尽了孝道,更展示了其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舆论一致认为荀令香的表演"确有乃父之神韵",在当时就有了"五小名旦"之称。

荀慧生是一位开明的艺术家。他虽然跻身四大名旦之列,所创的荀派艺术早已名嘈京野、影响深远,但从不唯我独尊,排斥、贬低其他流派,相反心胸开阔,一直主张各种艺术流派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鼓励荀派弟子择善而从,博采众长,而不仅仅拘束于一派。同时他也没有门户之见,平时与同为四大名旦的程砚秋关系融洽,两人往来甚密,他对程派艺术颇为欣赏,所以当荀令香学艺时,他特意举荐儿子向程砚秋学艺。

程砚秋收徒荀令香拜师照

1932年元旦,在京城丰泽园,荀令香正式拜程砚秋为师,并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在拜师会上,程砚秋特地向大家宣布,他给荀令香教的第一出戏,是他的保留剧目《贺后骂殿》。他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一开始先要教学生骂人的戏?因为我们艺人平时无权无势,遇见了什么不平的事情或是受了委屈,都不敢说话,于是只好借唱戏来发发牢骚。所以由环境所迫就先来教一出《骂殿》。程砚秋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他对徒弟所讲的这番话,出自肺腑,有深刻含意。由此也可见,当时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备受欺凌的境况。

拜师会上,程砚秋还同时正式宣布,将自己原名"程艳秋"改为"程砚秋"以表示自己的高洁心志。当时曾有参与盛会的文人将二人名字嵌入其中赠联祝贺:「玉润霜清,辉映程门三尺雪;砚池秋水,平添荀令十分香」。此联构思巧妙,工整贴切,众人吟后,赞叹不绝。1937年,荀令香又拜程玉菁为师。

1936年,荀慧生组建了自己的"庆香社",荀令香由此常年跟随父亲演出。这也正是他虽曾向程砚秋及程玉菁学习程派目和表演艺术,却没有在程派艺术上多作发挥的原因。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荀令香最终成了荀派传人。

1951年,荀令香调中央戏剧学院崔承喜舞蹈训练班任教研组长。1952年调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传授《红楼二尤》、《荀灌娘》、《金玉奴》、《鱼藻宫》、《香罗带》等荀派剧目。曾任教务长、王瑶卿校长秘书,京剧科副主任等职。1978年至1983年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1983年被评聘为教授。编有《荀慧生唱腔选集》,撰写《我的父亲和荀派艺术》、《艺术留香》、《钻研、实践、改革、创新》等文章传世。还参与了纪念父亲的电视剧《荀慧生》的创作。1992年11月15日于北京病故,享年71岁。

1985年在荀慧生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受阜城县政协之邀请,荀令香、荀令文及荀派传人宋长荣先生亲率京剧团来到家乡影剧院演出了荀派代表作《玉堂春》、《红娘》等传统剧目,整个演出活动受到家乡父老热烈欢迎,剧场座无虚席,掌声如雷,荀令香先生深感家乡人之真情,演出结束后登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县政协赠送了一面书写"感谢县政协举行荀慧生诞生八十五周年纪念"的锦旗。

荀令香与妻子王同炎育有三子,长子荀皓,工武生,妻室李丽,工武旦,均为中国戏曲学校52班毕业生;次子荀皑、三子荀皋均未从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