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多年的清华才女武亦姝,证实了董卿当年没说错

内地明星 15 0

回想起那个仲夏时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一位16岁的少女以惊人的才学横空出世,击败了来自北大的博士生,夺得了总冠军的宝座。当她温婉含蓄的面容在万千闪光灯映衬下苋然现身,顷刻间迷倒了无数观众。有评委称赞她"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网友更是直接以"现代李清照"来冠之。这位顶着"天才"光环的少女,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武亦姝。

中学文学少女的绝世才华

对于武亦姝而言,诗词文学之路可谓是从娃娃起就开始了。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位诗词爱好者。从她蹒跚学步,就在父亲的熏陶与引导下,接受了最纯正的诗词启蒙教育。

家有这样一位出自诗书世家的先生,武亦姝自小在浓浓书香氛围中成长,诗词艺术的美好不知不觉就已植根于她的心田之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位父亲并非是一位严厉的家长,武亦姝在求学时期,并非是一路坦途,一味用功。

初中阶段,她的成绩并不出众,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将来大放异彩的"诗词女王"本人。武亦姝的父亲并没有对她狠加压力,而是更多地给予了宽容和引导。父亲坚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终会点燃孩子内心对知识的渴求。

果不其然,通过父亲的循循善诱,武亦姝渐渐发现了诗词文学的独特魅力。汉文化中洋溢着浓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历代诗词更是蕴藏着高雅脱俗的审美意蕴。她立志要全面钻研这门古老而不朽的艺术,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从此,武亦姝对诗词文学孜孜不倦地追求与积累,实力与日俱增。很快,她就凭借对古籍典故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功底,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新闻晨报杯"上海市初中生作文竞赛的桂冠。这无疑是对她深厚文化素养的一种有力印证,也为她未来踏上更高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最闪亮明星

2017年,时年16岁的武亦姝以独当一面的气度,踏上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这是一个对年轻一代汉文化继承者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从一开始,她就用过人的修养和才学摄人心魄。不论是论词牌名、解词牌义,还是品评名家佳作,武亦姝都游刃有余,大放异彩。即便在面对满怀经验和资历的高手时,她依旧能以睿智的见解和坚定的气度稳操胜券。

例如在与北大女博士陈更的对决中,两人在名家名篇《江雪》的品评问题上出现分歧。武亦姝不仅对作品本身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更对作者柳永生平事迹了如指掌。最终她的出色表现令评委们全数折服,一举压过对手,晋级决赛。

进入总决赛后,武亦姝依旧维持了高水准的发挥,对于诗词文学的精髓把握得格外到位。尤其在创作当代诗词的考核环节,她对现代生活题材的诗意演绎堪称出神入化,引得现场阵阵掌声,实至名归地夺得最终冠军。

总决赛结束后,已经有评论人士开始将她与中国古典文学名家李清照相提并论,称她为"现代李清照"。一时间,这个16岁少女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追捧。

清华女神的低调作风

虽然在诗词大会上的出色表现令武亦姝一举成名,但她始终保持着低调内敛的作风,从未有过妄自尊大的嚣张行为。甚至当北京大学向她"抛出橄榄枝"时,她也谦逊地婉拒了保送资格,选择通过高考自己"争口气"。

2019年,武亦姝第一次参加高考,最终以上海市理科高考状元的优异分数,如愿进入了她心仪已久的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由于其特立独行的才气,她很快在清华园这个小小的书院就成为了一股别样的风景线。

同学们无不惊叹她的气质和才识,有人感叹她就宛如是从古典诗词中走出来的一般,隐隐散发着书卷气。即便在紧张的军训中,她也能保持闲情雅兴,以诙谐幽默的文字记录下训练的点点滴滴,汲取乐趣。

军训随笔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有同学更是直言:"武亦姝很可能就是清华大学最后一个才女了。"可见她在校内确实小有名气,是公认的"团宠"一枚。

在校期间,武亦姝依旧如同往日一般低调内敛。她并未被名气冲昏了头,而是始终致力于学业和个人修养的提高。毕业后,她还是选择走学术深造的道路,将把研究重心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文学"领域。

才女未来可期,最是书生恰恰年华

纵观武亦姝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她身上最闪亮的品质其实就是对才学的虔诚追求和不掺杂一丝世俗杂质的高洁情操。

从她初中时期便已爱上诗词文学,到后来诗词大会上的绝代风华,再到今日坚持选择学术深造的道路,这一路走来充满了人生意义的探寻。而在这其中,她的父亲功不可没,给予了她知识积累的坚实基础与人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武亦姝本人的谦逊低调、一丝不苟的好学精神,正是当下社会最缺乏但又最需要弘扬的优秀品质。身处浮躁喧嚣的当代,她独有的书卷气质无疑显得格外珍贵。

未来我们期待这位清华"才女"能在儿童文学领域施展才华,造福下一代。同时也希望她的成长经历能为更多年轻人树立正面的学习和人生榜样,让爱与智慧在这个世界感染更多人的心灵。

标签: 董卿 清华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