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从“遭受争议”到“央视名嘴”,她到底是如何完成逆袭的?

内地明星 14 0

提到央视的名嘴,第一时间会想到白岩松。

但如果提到和白岩松一样的女记者和主持人,那就是董倩。

董倩的采访、主持风格和很多人都不一样,她冷静、大方、深度,甚至有点犀利。

也正因如此,董倩的主持风格也难免会受到一些争议,有喜欢有否定。

但不管怎样,董倩是当代一个非常敬业、有原则、有水平的记者和主持人。

这些年,从一个北大高材生到央视名嘴,董倩的成功没有那么简单。


董倩出生在北京,是满族姑娘,她的家庭也很普通。

因为是家中独女,董倩自小就被父母宠爱,但不是溺爱。

刚上学的时候,董倩的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很淘气。

那个时候,父母没少为她费心,所以管教变得越来越严厉。

后来还是一位非常严厉的老师,让董倩慢慢醒悟,开始好好读书学习。

没想到,董倩最后直接考上了北大,学习历史专业。

那一年,董倩20岁,成了别人口中优秀的孩子。

学习历史专业,让董倩变得严谨又博学,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型学生。

可接下来的一个机会,则彻底改变了董倩的人生轨迹,甚至是命运。

1995年,刚刚从北大毕业的董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央视的招聘考试。

没想到,不是科班出身的董倩,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成功被录用。

就这样,董倩进入了央视,开启了自己的全新人生。

刚入央视的董倩,成长之路并非那么一帆风顺,除了要学习很多东西,还要和自己的内心作斗争。

第一天去上班的情景,董倩至今还记得。

那天早晨特别清冷,天空还飘着雪花,一大清早就赶着4路车过去了。

因为她是招聘进去的,所以很多证件都没办理,等着约好的制片人李小萍接她进去。

后来她说:“我就是以这一身的学生气面对一切去了。”

一开始董倩是进入《焦点访谈》做新闻工作,因为她是学历史的,所以对电视新闻根本不太了解。

就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这种无助成了她刚入央视最大的心理负担。

在电视台,是很少有人主动去教一个新人的,全靠自己主动请教和学习。

而从北大毕业的董倩,养成了一股清高、傲慢的心态,极强的自尊心让她很难主动对人笑脸相迎。

可看着别人都忙忙碌碌的样子,自己只能傻乎乎地呆坐在工位上的心情,让她倍感自卑和焦虑,甚至是迷茫。

这种心态就像她说的:“那种自卑几乎要了我的命。”

为了能够更快地突破自己,很好地胜任工作,董倩放下了曾经的清高心态,开始主动请教别人。

实习生的经历,对她来说是谨慎的学习过程,有苦有甜。

尽管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冷漠相待,但董倩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踏上了艰苦的记者之路。


董倩一直给人一种朴素大方的感觉,这种良好的品质和她的父母有很大关系。

父母对她的教育一直是朴素,还经常教导她说:“稻熟了才会弯腰”。

这种教导,让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朴素和亲切,也自带一股学生气息。

在努力适应了工作环境,学习了各种专业知识后,董倩开始渐渐进入了状态。

“当你知道自己在这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克服缺陷的过程就是努力向前的过程。”

平静又虚心的心态让董倩进步很快,但自己的采访和主持风格却遭遇了一定的争议。

她说,采访别人首先在气势上不能输,而且要做足功课,让受访者觉得你配坐在他面前。

“能让别人把你 当回事,还是一个‘配’字。你更加‘配’,他就会更重视你,采访出来的东西就会更客观、更准确。”

带着这种心态,董倩在采访和主持时,虽然非常严谨客观和真实准确。

但也让人感到气势逼人,甚至被误解成傲慢和犀利,这让她迎来了不少批评和指责。

面对观众的不认可和同事的偏见,董倩一度心灰意冷,差点干下去了。

“别人的批评接踵而来,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干不下去了。”

巨大的打击,让董倩开始自我怀疑,每天寝食难安,一个制片人的话对她刺激最大。

有一天,制片人找她谈话,直接了当地说:

“我挑主持人向来一挑一个准儿,看人还从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可是现在我们的同事,还有领导,都反映你不行,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

一句“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差点击破了董倩的所有自信,对她刺激很大。

“真是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诚惶诚恐。”

至此之后,董倩开始努力调整心态,把所有的自信调动出来,继续自我提高,拓宽眼界。

后来有一次面对专业人士的批评时,董倩则显得豁达平静许多。

她说,人家批评我是对我有帮助啊,说明人家开始关注你了,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人了。

这种不服输又谦虚包容的心态,的确帮助董倩提高了不少,还去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了一学期。

在外学习的这段时间,董倩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也迎来了事业上的突飞猛进。


摸爬滚打了多年后,董倩相继主持了《新闻1+1》、《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的节目。

这些节目也让董倩逐渐被大众所熟知,而且也慢慢被观众所认可和欣赏,被誉为“央视名嘴”。

董倩的主持风格比较直面真相,所以很多观众也都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除此之外,当记者的董倩,更是有极高的采访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成熟、干练的形象,成了董倩带给观众最主要的标签。

后来很多重大的活动和事件,董倩都会第一时间主持和采访,比如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等等。

带着初心,董倩每一次采访都会精心准备,第一时间前往现场。

比如汶川大地震时期,董倩就直接前往灾区,进行了一线报道。

那次经历是她最难忘的,“一场没有任何准备、不知道何时结束的大战”。

新冠疫情爆发时,董倩也义无反顾去往武汉,进行了最感人的采访和最真实的报道。

经历了无数次的直播,董倩早已是百炼成钢,但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心境。

她说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是优秀的人才,所以越发感受到自己不足,所以越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

虽然很多人直到现在都对她犀利又严苛的采访方式有争议,但董倩却坚持自己的态度。

因为在她看来,采访人物要发掘他的内心,报道事件要努力追求事实和真相,这才是初心和本质。

就像她在自己《懂得》这本书中的扉页写道:“我步步紧逼,其实我于心不忍。”

如今,董倩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专业与真心坚守新闻事业。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在人们心中她都是一个出色而敬业的记者。

就像她说的:“我觉得自己当记者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干记者这行,我还能干些什么。”

标签: 央视 董倩 李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