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时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为国家勋章
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颁授勋章奖章
河北走出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田华获颁人民艺术家
佩戴奖章敬礼
田华
人民艺术家
成功塑造《白毛女》中喜儿等
多个经典银幕形象
广为人民群众熟知和喜爱
为我国文艺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田华12岁参军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在文艺战线奉献了一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1
12岁参军成为一名小演员
部队打到哪儿,她就演到哪儿
田华原名刘天花
1928年她出生在河北
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40年
12岁的田华参加了八路军
成为了晋察冀军区
政治部抗敌剧社的一名小演员
在抗敌剧社
她开始接受党和军队的培养
一边跟着剧社南征北战
一边学习表演
田华的名字
就是当时的汪洋副社长替她改的
16岁那年,田华入了党
回忆起当年,田华说: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
部队打到哪儿
我就跟随剧社演到哪儿”
她随剧社去过
保定、石家庄、天津、
张家口、北京……
为部队官兵演
为驻地群众演
令田华记忆深刻的是一张照片
一张和战地记者雷烨的合影
田华说
“这是我第一张照片
也是雷烨同志留下的最后一张留影”
1943年4月19日夜
数百名日军突袭《晋察冀画报》驻地
战地记者雷烨壮烈牺牲
田华哽咽道:
“我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努力为人民服务
才对得起我们的先烈”
2
她把一生献给我国的电影事业
曾出演《白毛女》《党的女儿》
1950年,田华22岁
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
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
准备拍摄电影《白毛女》
《白毛女》的故事
发生在石家庄平山县
导演水华想找个北方人来演“喜儿”
认为扮演者要有一定的
农村生活经历
田华四五岁就失去了母亲
与父亲相依为命
很早就学会了各种农活
洗衣、做饭、推碾子样样在行
因为家境贫寒
童年时她一天只能吃两顿饭
年关要账的来了
父亲就出去躲债
这些经历,和“喜儿”颇为相似
这些生活经历和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让田华脱颖而出
她后来也说
“演喜儿就是演我自己”
1951年3月18日
电影《白毛女》上映
取得空前成功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田华塑造的“喜儿”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形象深入人心
继此,她又成功塑造了
《花好月圆》中知识青年范灵芝
《江山多娇》中治理荒山的女青年岳仙
等经典银幕形象
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
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形象
1958年
田华出演影片《党的女儿》
饰演共产党员李玉梅
影片上映后引起了极大轰动
连茅盾都破例发表了评论文章,写道:
“田华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
没有她的表演,这部电影
就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李玉梅的角色
让田华成为“党的女儿”的代名词
田华曾表示
《党的女儿》给了我荣誉
给了我不老的灵魂
演党的女儿,做党的女儿
是我不懈的人生追求
田华把一生
都献给了我国的电影事业
她曾获得
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
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等诸多殊荣
3
她从来不接广告
“我不能让观众觉得党的儿女向金钱看”
田华老师不仅在艺术上成就斐然
是广为人民群众熟知
和喜爱的老一辈艺术家
还始终把
“为电影服务、为人民服务”
作为最高追求
从天真烂漫到白发苍苍
田华始终坚持用演员职业的特殊身份
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
离休后,虽然拍戏少了
但国家的重大演出、赈灾义演等
她都义不容辞地参加
她常说一个词——“还艺于民”
她积极关心扶助
下一代青年艺术从业者
还曾和年轻人一道翻山越岭
把书本、文具和学费
交到贫困学生手里
晚年
田华家里接连出现重病患者
生活压力让她并不轻松
但她却从来没接过广告
对这份骄傲和坚持,她说:
“我不能让观众觉得党的儿女向金钱看”
4
她讲述文艺战士的初心
“艺术就是我们的枪”
田华之后,更有新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文艺轻骑队
自2018年成立以来
坚持为强军服务
为基层服务、为官兵服务
每年开展现地演出300场以上
创新开展线上服务
累计服务官兵200余万人次
看到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
文艺轻骑队下部队演出的录像
在文艺战线奉献一生的田华说:
“看到了他们
就想起年轻的我们
当年战场上的宣传队又回来了”
她寄语年轻的文艺战士:
“艺术是我们的枪
舞台是我们的战场
新时代的年轻文艺战士
要发扬好传统、好作风
坚守为战士服务
为打仗服务的初心”
田华说:
“我演过电影《白毛女》,
白毛女成了我的化身;
我演过电影《党的女儿》,
党的女儿铸就了我的心。
党给了我光荣,
给了我荣誉,
给了我艺术青春,
给了我不老的灵魂。”
她是河北“喜儿”
她是“党的女儿”
她更是让人尊敬的
“人民艺术家”
责编:房淑婧 赵鹏 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