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司马南的人这么多?因为我们都是被“穷养”的人民

内地明星 5 0

他是渣男,他是渣男,他是渣男……

任凭周边朋友如何提醒,哪个被甜言蜜语包裹的女孩儿就是不愿意醒来,还是义无反顾甚至离家出走的方式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一幕是不是有些许的熟悉,我们电视剧和现实生活中不断看到的悲剧……

假如换个视角,很多专家在提醒人们不要相信司马南,可是他的粉丝在全网突破了一个亿,就算逻辑再反智,依然改变部分人民粉他的现实,坚信他在为人民说话,可是殊不知他只是在意他的肉体---流量!

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机制?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社会像是一个巨大的家庭,而人民则像是被家长“穷养”大的孩子。有人说,司马南这样的人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内心深处有一种集体的心理饥渴感,渴望一个“能说真话”的声音来回应我们的痛苦与困惑。这种追捧的背后,隐藏着一种长期的心理匮乏和依赖,就像那些被“穷养”的孩子对“拯救者”情不自禁地依赖。让我们一同探究这其中的根源和影响。

1. 被“穷养”的人民和被“穷养”的女儿

被“穷养”意味着什么? 在心理学中,穷养是一种以控制和压抑为主的教育方式,孩子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资源。被“穷养”的女儿往往会产生一种“匮乏感”,她们渴望被爱,却在长期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中成长。她们的安全感并不来自自身,而是依赖外界对她们的认可和保护。当她们进入社会时,往往更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操控,因为她们在内心深处渴望有一个“拯救者”来抚平她们的焦虑和不安。

而在社会层面,被“穷养”的人民也有着类似的特征。资源的匮乏、权利的受限、信息的不对称,让许多人无法享受到公平的社会福利和发展的机会。我们被告知要节俭、要知足、要听从权威,但很少被鼓励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表达。在这样的氛围中,人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被削弱,他们逐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渴望依赖某种“强大”的外部力量来赋予他们价值和方向。

这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被穷养的孩子和被穷养的人民都处在一种心理“饥渴”的状态下,他们被剥夺了对自身生活的掌控权,对外界有着一种深深的依赖感。于是,司马南这样的人物应运而生,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成为了那个“能替我们说话”的人。

2. 司马南的“好听话”和渣男的“甜言蜜语”

司马南的言论之所以受到追捧,部分原因是他的话切中了许多人内心的焦虑。他用简单直接、情绪化的语言,揭露了许多社会问题,营造了一种“为民发声”的形象。对于那些在资源和信息上匮乏的人民来说,司马南的声音显得尤为亲切而可信。他在讲述中创造了一种氛围,仿佛他是真正理解人民疾苦的人,愿意代替人民发声。

这和渣男的“甜言蜜语”有何相似? 一个穷养长大的女儿,往往因为内心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对那些“愿意为她付出”的人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渣男的甜言蜜语充满诱惑,他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并营造出一种“专属关怀”。然而,这种关怀并不真实,只是为了操控和利用对方的情感。

同样,司马南的“好听话”满足了许多人心中的渴望。他的言论表面上替人民发声,甚至揭露某些社会问题,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改变,反而使人们逐渐形成一种情感依赖。人们在这种依赖中不断重复着对“发声者”的追随,而忽视了真正改变命运的可能。这个“甜言蜜语”不仅不能解决人民的根本需求,还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依赖,让他们习惯性地将希望寄托于“代言人”,而不是自我实现。

司马南们不会绝迹,因为吃信息被特供的我们,太需要这份情绪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