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刮起来一股论战风:论战双方大概分成两派:
一派是“反五鼠六害派”,或者称为保守派;
另一派是以老胡盘道、沈阳翁和杨明精神为代表的改革派,就是反派口中的“五鼠六害”。
保守派主要的主张和诉求是:留恋过去那个曾经的年代,感觉现在生活不如意,看不惯当前一些社会现象。
改革派则相反,认为过去那个时代老百姓生活贫苦,现在大家安居乐业,因此应该珍惜当下,防止重蹈覆辙。
那么究竟哪一派说的有道理呢?
但是,也许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我发现改革派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有些偏激。
比如,农民养老金比较低,他们希望多发养老金,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农民在过去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老了,一个月只有一百多块养老金,确实不容易。
但是老胡盘道和杨明精神等等作者的作品,动不动就说农民过去没有交社保,就不配享受退休金,农民主张提高养老金就是不知足,无理取闹甚至是“农闹”,这就有些过头了,显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没有人情味。
确实,按照保守派的观点,当前社会上的确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养老金太低,房价过高,适婚男性找对象难,教育内卷等等,这些问题都相当突出。
但是,就目前而言,除了西欧北欧几个发达国家,世界上179多个国家,哪个没有问题呢?就连最强大的美国现在也陷入债务危机,矛盾重重。
要知道,人家都是发展了几百年之久的资本主义,而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满打满算也才四十年时间,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进入大同社会?
实际上,许多保守派之所以不满当下,怀念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典型的“空调效应”。
一个人,呆在空调房里,他就忘了外面的温度和季节,他在屋里凉风习习,殊不知外面湿热难耐。
咱们不妨再回顾一下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衣食住行说起。
民以食为天,那个年代吃的什么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红薯面窝窝头,小米面馒头,又粗又硬,要伸着脖子才能咽下去。
农民自己地里种一点萝卜白菜,但是供应期很短,一年中很长时间没有菜吃,就吃辣椒酱,蒜泥,咸菜,鸡蛋舍不得吃,都卖了,猪肉逢年过节才能吃一点。
服装方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历了一个寒冷期,天气比现在寒冷,冬天房檐上流冰结得很长。
但是,恰恰这时候也是我国的困难时期。
那时候,很多人冬天没有厚棉鞋,导致脚趾头冻坏,我们小孩子到了冬天手都冻的开裂,一道道的裂口。
出行基本上就是步行。我父亲他们有一次去几百里外的平顶山,用平板车拉煤,一个人拉一千多斤煤,硬是一步步走到家,现在想想简直不可思议。
许多人认为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大,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好怀念过去的岁月静好,干完农活逍遥自在地放松。这些人,要么是忘了过去的苦,要么是键盘侠,根本没有体验到过去的苦。
过去农民过的啥日子?农忙时间就像打仗,几个月时间拼了命也要干活,因为没有机械,全部是手工体力劳动。
在农忙时间里,农村很少有人死亡,因为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不忙完农活“不能死”啊。
而农闲是个什么情况呢,一句话,无聊透顶,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手机,大家只好无聊地聚在一起侃大山。
所以,如果说我要我亮明态度的话,我支持老胡盘道为代表的改革派,反对司马南粉丝为代表的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