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冯远征说:“演技派的回归是必然,这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所有的一切都要建立在这些真功夫之上,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文化就是要不断的学习,看书是这个行业的必修课,就像吃饭一样,是必须。”
曾经的演员都是各大话剧院、电影厂走出来的,可现在呢,都是流量在加持,要演技没演技,更过分的是,就连最基本的知识储备都没有。
这种就被央视称之为“绝望的文盲”,文化不高、脑袋空空、剧本也读不明白,空有一张脸。就比如下面这8位男明星,哪一个不是英俊帅哥,可实际上却是文盲无疑了......
作为顶流明星,王一博的文盲是公认的,就连央视也发文斥责,起因是他参演的电影《无名》即将上映,剧组参演人员现身路演活动宣传。
身为主演之一的王一博自然是最受关注的一位,可面对记者的各种问题,他却充分将“文盲”两字体现的恰到好处。
问题1:你觉得拍电影和拍电视剧之间带给你的情感启发或者是情绪体验有什么不同?
回答:没有不同。
问题2:您对这个角色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吗?
回答:没有,大家看就好了。
此话一出,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哈大笑。
问题3:那您因为角色学到了什么东西?
回答:这个确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问题4:你遇到那个时候的叶先生的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啊?
回答:首先,我觉得这种问题没有太大意义。
现场粉丝:对!
沉默一会后,说:我不会跟他相遇,也不会对他说什么。
问题5:您觉得这个角色最难捕捉到的点是什么?
现场鸦雀无声......片刻后王一博笑了
回答说:这个其实,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平日里关注的电影路演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最基本的,因为从他们的回答中就能看出演员对角色是否充分理解。
就好像看完一本书,你的感受是什么?今天这顿饭你觉得它好吃在哪?但问了5个问题,没有一个回答是正面解释的,都是“嗯”“啊”“额”,网友不禁调侃说:好心疼旁边的导演。
据传,在王一博这次路演以后,央视就点名批评,还删除了有关他的所有内容。
而这已经不是王一博第一次这样了,比如最典型的“到此一游”。
早年间他参加活动,主持人让他写下“到此一游”四个字,结果卡壳了,思考一会儿后只写戏“到”和“一”,最后的那个“游”写成了“放”。更夸张的是,“此”字还是一旁的朋友帮忙写上去的。
在一次广播电视台的座谈会上,就连发音也出现严重错误,读成了“严格遵守xing业道德标准”,再比如把“精湛”读成“jing zha”,“急急如律令”的“律”不认识,要靠旁边人提醒。
转发《天天向上》微博时,配的文案也是让人难以捉摸。湖南不是省份吗?啥时候变成城市了?
靳东作为中年阶段才火起来的靳东,其演技还是不错的,不仅是演员,还是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团长。这样的身份加持,如果说他是文盲,怕是没人敢相信。
当时发生在一次专访节目上,靳东被主持人问:你喜欢看书、打球、玩车、摄影......那最近又有什么想学的新项目?
他表示想学的东西有很多,毕竟在演绎不用职业时要学很多技能、专业术语,在拍医疗剧《外科风云》中,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剖知识,他都会进行学习,看专业丛书,如果有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的话,他还会去搜诺贝尔数学奖得主的文章,从这里面发现数学的乐趣。
当你看到这话,就会觉得这才是一名真正演员该说的话,但问题来了,诺贝尔奖项中,有数学奖吗?答案是没有。这也让网友嘲讽到:靳东自己给自己设的?
还有一次,也是发生在采访现场,他表示明年春天以后,他会组织一次一万公里的骑行。
得知后的网友都震惊了,一万公里?他就这么瞧不起这个数字?
有的网友实在是忍不住,在评论区给他科普一万公里的概念,就拿北京到英国来说,这才8000多里,要是一万,岂不得从北京跑到大西洋才行?
再比如微博文案,很多明星都会发最近读完某本书的感受,或是一些心灵鸡汤。
靳东这天发了一则用繁体字写出来的文案,里面有一句:想起了梵高的那句“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如果不了解的网友就会觉得好深奥好文艺,但一位网友表示,梵高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类似的文艺的诗句。
还有一次又在账号上晒出一首陆游的诗《霜月》,原文是“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结果他写成了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据网友回忆,这已经不是靳东第一次了,上次引用的是苏轼的诗,结果也是把两个字写颠倒了。
魏大勋如今魏大勋更多出现在综艺节目上,荧幕前的他不能有喜剧天赋,情商也很高,但没想到,他会在文化方面吃亏。
当时他录制一档节目,有一个游戏环节是有关数学题,到他这是需要解答X+Y的方程式,本以为他会很轻松的算出来,结果下一秒他带着疑问的眼神和不失礼貌的微笑,向身旁的队友求助。
这也把邓超惊到了,用开玩笑的语气对大家说魏大勋竟然问X+Y是什么。
其实不难猜它是方程式,毕竟游戏类型就是数学题,在数学领域,X+Y除了是方程式,还能是什么。
作为小学都会学到的知识点,算不出来确实有些惊讶,很多网友都吐槽,没事的时候多去补补课。
杨洋自从他在《我的人间烟火》中各种油腻动作、夸张台词,遭到了网友辣评,导致近段时间,很少见他出现在荧幕面前了。
但这还不是最让观众受不了的,而是他的“文盲”标签,别看是“军艺校草”,实际上却是脑袋空空。
早年间他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他更喜欢奇数还是偶数,他说自己是奇数控,但紧接着列举的例子让人震惊:10、30、50。
全是偶数,现场观众甚至是主持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好把话题暂停,强忍笑意,现场非常尴尬。
而且在后面参加节目时,当着镜头的面,硬生生把“驾驭”读成了“驾权”,这件事还被媒体曝了出来。
还有两个经典名场面:
1.主持人问:如何用一个字形容这部剧、或是为自己的角色做一个预热?
起初他说了两次,但现场很多人都听不清楚,后来又回答:火!
某次晚会上,台上嘉宾都在给网友观众推荐一些值得看的书籍,听下来都很高大上,结果到杨洋这里,他把自家的一本写真集搬了上来。何与2024年的高考季,被网友称之为“大型扫盲现场”。
何与在送祝福时,将“不负韶华”打成了“不负昭华”,刚开始还没人发现,毕竟“韶”“昭”猛一看还挺像,而且看到“不负”两个字以后,很多人都知道后面跟的是什么,也就没在意。
直到看的人多了问题就出来了,眼尖的网友就评论说“昭”字写错了,当何与看到去修改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
如今网络传播速度这么快,仅几分钟就被全网知道了。
所谓“大型扫盲现场”,不止他一个人,除了孟美岐的“金榜题名”,还有下面这位。
胡夏“祝所有考生金榜提名,旗开得胜,做自己的光,加油!”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这个“提”字对吗?他把“金榜题名”写成了“金榜提名”,不过好的是,他发现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分钟就修改了。虽然订正,但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网友吐槽,现在各种输入法很多,打出一个成语的全拼,输入法就会自动识别成功,这很难吗?还是说不相信输入法?
王鹤棣作为近两年出道的王鹤棣,名气也不小,但很多人不知情,他竟也是文盲之一。
比如录制节目时,把糟粕的“po”,读成了“bo”,当时弹幕上有个评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听过吗?分开就不会了?
还有一次也是吃了读音的亏,依然是录制节目,他把一位网名为“河堤食生巧”的网友读音读了出来,结果读成了“河ti”。
旁边的人听后不相信,举着手机又问他,这个字念什么?他看后愣了片刻,然后说:哈哈,不是提吗?
反应会才知道自己念错了,连忙道歉。
看到自己爱豆被黑,粉丝自然看不过去,开始狡辩,总而言之就是他没错,堤是多音字,这也让那些路人粉无语,其中一位站出来说,“河堤”词组是仅有唯一的发音。
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了,除了糟粕念错,兑换的“dui”念成“yue”。
录制《元气满满的哥哥》时,他搞不清“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直以为是“上西天”,不是“上青天”,甚至好搞不懂这两个有什么不同。
翟天临翟天临最火的不是他的剧,而是他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学位。
这种身份在身,谁敢相信他是一个文盲,不过确实是这样。
2019年年初的一次直播上,有网友问他有关知网上的问题,可他回答不出来,还问直播间网友说什么是知网。
这可把网友震惊到了,一个最高学府的博士,竟然不知道知网,其实上过大学、写过论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知网。
因为这件事,很多人都质疑他的学位论文是不是假的,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一消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大也开始调查,事实证明,翟天临确实存在不端学术。
很多网友不理解,把自己包装这么高的学历有什么用,一问三不知。倒不如娱乐圈那些虽然学历不是研究生、博士,但至少会有基本的知识储备。
结语不得不感慨,不能只看表面,更重要的是还是内心,是否有足够的墨水。就像开头提到冯远征老师说过的话,文化是最基本的。
明星拥有基本的文化知识储备绝非锦上添花,而是安身立命之本。文化知识宛如基石,支撑着他们塑造角色的深度。
当熟读文学名著,方能精准拿捏古典角色的风骨神韵,演绎出荡气回肠的故事;了解历史脉络,可使穿越剧、年代剧避免错漏百出,给予观众真实的观剧体验。
于公众视野下,知识储备更是谈吐的底气。采访中,面对各类提问,有文化底蕴便能出口成章,分享对作品、对生活的深刻见解,而非只能尴尬陪笑、词不达意,赢得媒体与大众好感。
而且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影响万千粉丝,具备知识素养能传递学习正能量,激励年轻人在追星之余不忘充实自我。
唯有以知识武装自身,明星才能在娱乐圈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书写长久而耀眼的篇章。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在2023年2月13日发布关于“绝望的“文盲”,肯能演好戏吗?”的报道
《东北网》在2018年10月24日发布关于“靳东抄错古诗 记忆错误证明不是抄的”的报道
《上游新闻》在2023年2月14日发布关于“治好绝望的“文盲”,从扫除“心盲”开始”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