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夏之交,有“越剧皇帝”之称的尹桂芳从香港返回上海,招兵买马,决定重组芳华越剧团。正在东山越艺社唱二肩旦、年芳十八的吕瑞英被尹桂芳相中,许诺她到芳华剧团任头肩旦,意味着她将与”越剧皇帝”组成CP,艺术、名声、收入都将上一个台阶。
吕瑞英青年生活照
但是吕瑞英却迟疑了。因为她手中还握着另一张”门票”,那就是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成为一名国营剧团的演员,但演出机会和收入都是不确定的。
经过反复思考,吕瑞英最终决定放弃进入芳华剧团,加入华东戏曲研究院。因为她相信领导对她说的话:你是受党重点培养的对象,你要做好越剧事业的接班人。
吕瑞英剧照
这让吕瑞英在精神上有一种“解放感”。此时的吕瑞英年龄不大,身世却颇为坎坷曲折。很小她就被别人收养,因怕遭弃养而被动走上从艺之路,演戏的初衷只是为了糊囗。
但老天也是赏吕瑞英饭吃,她音色甜美,音域宽广,扮相端庄秀丽,接受能力强,很快便在中小剧团担任头肩旦,以至大剧团的“越剧皇帝”都看重她。
但吕瑞英并不满足已有的一切,她敏锐地感觉到,新的社会环境会有新的机会,年轻人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
华东戏曲研究院实验越剧团,实质上是个演出团体。但一年到头,演出机会屈指可数。加入“华东”后整整三年,吕瑞英只演了一部大戏和四个配角。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剧目的排练修改和从业人员的学习进修上。
规定要学的东西太多,从专业方面的练功、声乐、乐理、戏剧理论,到文化方面的政治、语文……每周都能排出一张课程表来。
吕瑞英剧照
开始吕瑞英有些不适应,但是不久她就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因为她的眼界打开了,看问题的角度变了。
1951年9月,吕瑞英随团进京参加国庆两周年演出。虽然演的只是演两个配角,但是进院不到三个月就参加了如此重要的演出,还再次见到了中央领导,令她感到非常振奋幸运。
1952年,吕瑞英又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这是当代中国水平最高,范围最广的一次戏曲名家会演,吕瑞英从此见识越剧以外的天地有多大。1954年,她又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有了前次参加全国会演的经验,吕瑞英更加用心观摩,记忆,如海绵吸水,汲取到更多的艺术养料。
吕瑞英剧照
在两次戏曲会演的间隔,吕瑞英还参加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拍摄。虽然吕瑞英在剧中饰演的银心只是一个配角丫头,但吕瑞英感到能与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电影导演和技术人员在一起,像做实验一样探索,一条一条反复地拍,非常有意义和成就感。特别是为著名越剧演员袁雪芬配戏,得到了袁雪芬的“真传”,塑造角色的能力得到提高。
吕瑞英与袁雪芬剧照
1955年3月,华东戏曲研究院停办,其所属的实验剧团改建为上海越剧院。同年刚刚成立的上海越剧院赴苏联和民主德国演出,在东欧的土地上巡演了近三个月。
这些连续发生的大事,对吕瑞英的意义是非凡的。吕瑞英的眼界被打开了,看到了路有多宽,山可以有多高,可以采撷的花朵有多么绚烂美丽。
其时正是吕瑞英艺术成长的关键阶段,既有高明的编导群体引领她怎么读剧本,怎么理解人物;又有袁雪芬、张桂凤、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这样的前辈带着她演出,身体力行地监督和启发。吕瑞英何其幸运呵!
从1955年至1961年六年间,吕瑞英参加了十九部新创剧目演出,其中主演十二部,配演七部。从年方及笄的绣花女到绿鬓点霜的安国夫人,从经国大略的孟丽君到感天动地的窦娥……吕瑞英每演一个角色,就是经历一段人生,每一个“她”都令她倾心钟爱。
戏上演以后,几十甚至上百场演出是常有的;往往一边还在修改新戏,一边已经在酝酿下一部作品。吕瑞英常年累月地在排练场、剧场两头忙,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各种外出交流学习机会。
吕瑞英剧照
演员是台上“滚”出来的,丰富的艺术阅历和充足的实践是一个演员进步的两大车轮。吕瑞英是幸运快乐的。她的花样年华与越剧的黄金年代同频,艺术和实践这两个车轮载着吕瑞英忙碌却幸福地奔向了艺术成熟期。
吕瑞英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