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来自网络;原创 留愚 海南
如今在网上动辄攻击莫言,直把莫言当沙包靶子拳拳青筋横暴的,要我看,无外乎4类人:
1,小年轻。他们对于往昔与历史无知无畏,所有的智识位阶还停留在初中三年级历史教科书阶段(因为高中历史教科书都直面否定某些问题了),价值判断是自媒体附身的,自身思考能力近乎为零,平日也不怎么阅读,当代史知识只怕八成还是各类自媒体看来的。反正,顶级大V骂谁他很跟着倒,属于无知之恶;
2,流量主义者。这类人,谁在舆论上倒霉,在他眼里都是香饽饽,可以今天痛斥莫言明天掉头怒骂司马先生,翻脸比刷屏还快,骂谁都是赶场分杯羹,慢一分钟都慌得一比。这类人,就是俗称的“财富密码掌握者”,平生落井下石最拿手,属于帮闲之恶;
3,历史遗忘症患者与文学盲。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内心无比清楚当年是怎么一回事,日子到底过得如何,但是如今日子好了,就可以睁眼说瞎话,抹弃过去的民族痛史,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搅浑水,无比痛恨揭伤疤铭记历史之人。他们甚至连“文学”常识都一无所知,以为文学作品就得事事处处真实,非得拿司马迁的要求去格莫言,一言不合就怒发冲冠,殊不知柏拉图时代就早说了,文学是虚构的,但比史学还真实,只因那份时代感受是可以真切到亘古如新的,莫言所创造的那个名为“高密东北乡”的群生像就是这样一个文学世界。可怜历史遗忘症患者与文学盲们,完全隔膜于这些常识,宏论出口令人啼笑皆非。这些人,不一定有什么利益贪图,无非虚荣之辈;
4,曾经的利益既得者。这些人对莫言咬牙切齿,认为莫言的小说,完全是胡说八道,是架空真实的诬陷,是别有用心的栽赃云云。这是心直口快的由衷之言,还是高下在口的无中生有?我相信有一大部分是前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那份洋洋自得与那股憎恨厌恶,都是非常真实的:你莫言经历过的时代老子也经历过,你总念念叨叨生活多么残酷,可我和我周边的人们,分明就是锦衣玉食啊,至少不曾太缺衣断食啊,多么无忧无虑啊,我们还无比怀念啊,你莫言贵为世界级文豪,本邦头号大作家,怎么能当“带头大哥”扯谎呢?
他们骂得正义凛然,也确实有道理,莫言都应该坦然接受。何以故,因为这个认知上的分歧,其实也存在任何时代:即便在2022年,同在一个国度里一个天空,大凉山深处的娃与武昌水果湖的孩子,对童年的回忆能是一样的吗,情绪能是一致的吗,感受能是无差别的吗?这个按照陈凯歌回忆录的说法,就是“他们所处地位和利益不同决定的”,似乎无可厚非,什么立场说什么话嘛!只是说,那些时代过得好的人,唯一的问题就是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错把自己的家庭或世界,误以为整个世界都如此美好,甚至在利益占尽后又转身击打控诉者、记忆者、忏悔者、受到侮辱和损害者。他们最缺少的,不是衣食,而是同理心,以及反思能力。说的文绉些,就是失去良知,没有心肝。
再扯几句总结的话:作为作家,莫言无疑是当代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师级,但他可供批评的地方着实太多了,无论是作品水准还是精神层次,还是对那个时代的书写问题,一切理性的探讨都是应该受到欢迎的。比如我为莫言鸣不平,可坦率地说,莫言自《生死疲劳》以后就几乎江郎才尽了,再无一部杰作,有点泯然众人矣的遗憾,以他的成绩获取诺奖也有一丝侥幸成分吧,多少是行业“时无英雄”给衬托出来的结果。但是,也得指出来:那些谩骂、攻击、上纲上线、流量至上的操作,让人嗤之以鼻,也是非常不正常乃至扭曲的舆论风气。对莫言的批评与讨论,应该回到常态之轨上来。层次太低,是自曝其短自取其辱而已,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太LOW了”,也难怪莫言横遭阵阵风暴也懒得搭理一句。
从莫言无端深陷口水漩涡这个事,我还想到了三句几乎人尽皆知的名人名言。一句是导师讲的警世通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句是郁达夫哀悼鲁迅的悲慨,“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最后一句,也是当代一位名导演自传中的哀鸣之言,“你无法不相信一个和你一同长大的说法,甚至你本人都是它的一部份,直到你有勇气首先否定你自己。”真的,我多么希望,这三句话都是无说,犹如莫言所写的往昔痛史都是胡说一样。
有些时代有些事,没有过,是幸运的,是足以暗自庆幸的;有过,就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而不是文过饰非,让悲剧重演,大国子民该有这份底线勇气与担当。就这份意义而言,我们要感谢莫言们。文学家是干嘛的,不是写畅销书,不是操笔10万+,也不是争什么诺奖茅奖,更不是去挤身啥“富豪排行榜”,这类人无非“写手”而已,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真正的作家,他们的真正使命,是记录历史,是传导时代情绪,是让埋在土地下的人们在纸上继续存活,甚至永远都发出声音:告诉后来人,那些曾经的隐秘故事,无论是美好的,还是悲怆的,抑或是卑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