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熠熠的演艺圈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低调却耀眼的存在 —— 田成仁。他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打磨的明珠,用一生的坚守与热爱,为观众们铺陈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光影画卷,直至 2020 年 1 月 30 日,这位 93 岁的艺术巨匠因病离世,他的传奇却依旧在人们心间熠熠生辉,而他离去后,相伴数十载的妻子曹会苹的故事,更是令人动容。
1926 年,辽宁庄河的一个普通小院里,田成仁呱呱坠地。虽说家境平平,没什么优渥的条件,但这孩子打小就透着股机灵劲儿,对表演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那时候,电影还是稀罕玩意儿,偶尔看上一场,里面的英雄豪杰就成了他模仿的对象。在家里,小小的田成仁常常自导自演,把床单往身上一披,手持根木棍当宝剑,嘴里喊着电影里的台词,学得有模有样,逗得一家人前仰后合。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别样的光芒,表演的种子,就这样在心底悄然种下。
上学后,田成仁可成了学校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只要有登台机会,他绝不放过。简陋的舞台,昏黄的灯光,丝毫影响不了他的热情。他在台上又唱又跳,一会儿扮成古灵精怪的小丑,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一会儿化身正气凛然的英雄,引得台下掌声雷动。每次表演完,汗水湿透衣衫,可他脸上洋溢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他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一起琢磨表演,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
1945 年,对田成仁来说,是命运转折的关键一年。当地的文工团招人,得知消息的他,兴奋得几宿没合眼,毫不犹豫地跑去报名。考核那天,他使出浑身解数,唱歌、朗诵、表演小品,把自己的才艺一股脑儿展示出来。幸运的是,他顺利入选,正式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那一刻,他望着文工团的大门,心中满是憧憬,知道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在文工团的日子,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水,田成仁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跟着前辈们下乡演出,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没有宽敞明亮的舞台,有时候就是村里的一块空地;没有精致的道具,只能就地取材,用木板、秸秆拼凑。可田成仁不在乎,他用心揣摩每个角色,从农民的憨厚质朴,到战士的英勇无畏,每一次表演都倾尽心力。观众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笑声、叫好声,是对他最好的肯定。在这一次次的磨砺中,他学会了如何与观众互动,让表演直击人心,表演技巧也愈发娴熟。
1954 年,田成仁迎来了人生又一个高光时刻 —— 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训练班。踏入校园的那一刻,他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裹。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地的精英,还有苏联戏剧专家亲临授课,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国际戏剧前沿的窗户。
课堂上,田成仁像个小学生一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排练室里,他常常最早到,最晚走,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为了演好一个话剧角色,他能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查阅资料,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特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话剧舞台上,他渐渐崭露头角。他塑造的角色,仿佛从剧本里走出来一般,有血有肉,情感饱满。观众们沉浸在他营造的戏剧世界里,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而起伏,导师们也对他赞誉有加,说他是一颗正在升起的戏剧新星。
1975 年,电影《红雨》的拍摄邀约递到了田成仁手中,这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一座里程碑。初次触电大银幕,他既兴奋又紧张。为了演好角色,他提前几个月就深入农村,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言行举止。开机那天,他身着朴素衣衫,脚蹬一双旧布鞋,往镜头前一站,那股子质朴劲儿就扑面而来。影片中,他有一场雨中奔跑的戏,为了追求真实效果,瓢泼大雨里,他一遍又一遍地奔跑、摔倒、再爬起,泥水溅满全身,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红雨》上映后,引发观影热潮,观众们被他的精湛演技折服,他也由此在影坛站稳脚跟,片约不断。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步入黄金时代,田成仁参演的 “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横空出世,惊艳众人。
在《篱笆・女人和狗》里,他饰演的角色是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村老汉,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皱纹,他用精湛演技诠释成生活的沧桑;微微佝偻的脊背,透着劳作的艰辛。有一场戏,是老汉得知孩子闯祸后的焦急与无奈,田成仁坐在破旧的门槛上,双手抱头,嘴唇颤抖,眼中满是痛心与自责,那一刻,没有一句台词,却让观众感同身受,眼眶湿润。
《辘轳・女人和井》中,他更是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坚韧演绎得入木三分。面对生活的重重困境,他的眼神时而迷茫,时而坚定,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展现出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拍摄期间,为了找到角色在困境中爆发的情绪点,他独自在片场角落,沉浸在角色的世界里,反复回忆生活中那些相似的苦难瞬间,等开拍时,情绪如决堤洪水,一泻而出,震撼全场。
《古船・女人和网》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田成仁赋予角色一种超脱与豁达。历经风雨后的淡然一笑,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人性的光辉。这三部电影,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还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农村题材电影的魅力,田成仁也因此成为备受瞩目的巨星。
他深入农村取景时,乡亲们对他的喜爱溢于言表。田间小道上,大家一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家亲人一样,热情地围上来,递上自家种的瓜果,拉着他唠家常,请教电影里的事儿。田成仁总是面带微笑,耐心解答,那一刻,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而是大家的知心朋友。
凭借电视剧《道是无情却有情》,田成仁斩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奖。这部剧情感细腻深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他饰演的角色面临家庭、事业的两难抉择,内心痛苦挣扎。有一场深夜独自沉思的戏,月光洒在他脸上,他微微皱眉,眼神空洞又透着迷茫,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将角色内心的煎熬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看得揪心不已,纷纷为他的演技点赞。这个奖项,是对他多年演艺生涯的高度认可,也是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即便步入九十高龄,田成仁对表演的热爱丝毫不减。他不顾年迈体弱,依然活跃在荧幕上。在片场,他总是最早到,熟悉台词,揣摩角色,给年轻演员们树立榜样。他常说:“演戏是我一辈子的事儿,只要还能动,我就要演下去。” 他的执着与坚持,让观众们一次次领略到表演艺术的魅力,他塑造的经典角色,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田成仁为人淡泊名利,生活中总是一袭素衣,低调谦逊。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他不追逐奢华享受,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却满是温馨。家中布置简单,最多的就是各类书籍和剧本,那是他的精神食粮。他与妻子曹会苹携手走过的岁月,更是一段佳话。
他们的家,是爱与温暖的港湾。儿孙绕膝,欢声笑语不断。大儿子田芒在芭蕾舞领域大放异彩,舞台上的他,身姿轻盈,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饱含激情,用脚尖书写着艺术的诗篇;小儿子田二喜在话剧舞台深耕,凭借扎实演技,塑造一个个令人难忘的角色,演出时,他全身心投入,观众们仿佛被他带入另一个世界。一家人各自在艺术领域发光发热,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然而,2020 年 1 月 30 日,这灰暗的一天,田成仁永远地离开了。消息传来,演艺圈震动,粉丝们悲痛万分。而最受打击的,莫过于曹会苹。
他们携手走过的几十年,风风雨雨都一起扛。年轻时,为了支持田成仁的事业,曹会苹默默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一个人挑起生活的重担。困难时期,家里揭不开锅,她四处奔波,想尽办法让家人吃饱穿暖。田成仁每次外出拍戏,她都细心准备行囊,千叮万嘱,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舍。
如今,相伴一生的人突然离去,曹会苹感觉天都塌了。她整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田成仁的照片发呆,泪水无声滑落,浸湿了衣襟。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如今显得格外冷清,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田成仁的气息,却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这让曹会苹心如刀绞。
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轻声安慰:“妈,爸走了,我们知道您心里苦,可他最放不下的就是您,他肯定希望您能好好活下去,开开心心的。” 在家人的陪伴与劝导下,曹会苹慢慢尝试振作。
清晨,她强忍着悲痛,起身给家人准备早餐,尽管手还在颤抖,动作也不似以往麻利,但她努力让自己回归正常生活。午后,阳光洒进院子,她坐在田成仁常坐的那张椅子上,闭上眼睛,回忆往昔美好时光。曾经,他们在这里一起喝茶聊天,看着儿孙嬉戏,那些画面仿佛就在昨天。
夜晚,是最难熬的时刻。曹会苹躺在床上,望着空荡荡的枕边,泪水再次决堤。她轻轻抚摸着田成仁睡过的地方,嘴里喃喃自语:“你怎么就先走了呢,留下我一个人……” 可第二天,当太阳升起,她又会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生活。
三年过去了,2023 年 11 月,曹会苹依旧在思念中前行。她把对田成仁的爱深藏心底,用余生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回忆。偶尔,她会翻开旧相册,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田成仁的笑容依旧温暖如初,她知道,这份爱,跨越生死,永不停息。在岁月的长河中,田成仁的艺术之光永不黯淡,他与曹会苹的爱情故事,也将被人们传颂,激励着后来人珍惜生活,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