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被耿耿于怀的4年后,打男拳、情绪价值与说教体系的崩溃

内地明星 10 0

杨笠其实是在2020年火的。她那些激怒部分男性的段子在互联网上顽强地存活了4年。普信男等概念并没有被人遗忘,可以说成为了一批重要的当代互联网语录。厌恶她的人始终耿耿于怀,这次京东事件,又是一次引爆。

四年前我写过两篇关于她的文章发在旧号体面主义上。四年过去了,社会变化远大于基本观点的变化。不变的耿耿于怀背后,其实有不少新东西。

总的来说,4年过去了,杨笠对于她的很多支持和反对者来说,变成了一种玲娜贝儿或星黛露。

在国内,脱口秀和综艺与互联网,特别与是微博热搜之类结合后。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达到了一种近乎媒体的地位。这种现象是美国脱口秀和其他国家搞笑综艺节目所没有的。

在美国,很少全美热议某位脱口秀演员的某些金句。如果要说讽刺某些现象和人物,政客、媒体们的嘴也很毒。在日本,搞笑艺人北野武的语录经常被国内引用,但北野武只是一个文艺人,他的观点对社会运动和变化基本没有影响,除非他去从政。北野武不会从政,因为在日本从政的日常工作是去跪舔选区“老乡”(选民),知识分和文化人基本做不来这种事。

相比之下,说脱口秀真算舒适区,下面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很爱你的,接受度也是很高的。脱衣舞也是类似的。大家本来都是小型室内娱乐。

但是在娱乐范围之外,外国说性别议题同样也有争议。就以最近的美国总统大选来说,特朗普阵营的万斯和马斯克都发表了很多性别争议话题,万斯说女人“不生孩子只知道养猫“,可能会失去相当多本来支持共和党的白人女性的选票。

民主党一边,奥巴马在为哈里斯助选时抨击黑人男性不出来支持哈里斯。在美国,黑人,包括拉丁族裔其实在男女、家庭等观念上是相当保守(想想墨西哥背景的《寻梦环游记》)。本来他们就不太喜欢民主党现在的一些进步主义观念,奥巴马的批评反而激怒了很多黑人男性,也肯定会影响民主党的选票。甚至说,哈里斯找个标准老派体面白男沃茨出来做拍档,也是希望能够拉一些保守派选票。

韩国上一届大选直接被炒作为女权和厌女之争,虽然保守主义的尹锡悦胜出,但说不准下一次就换成进步主义的总统。

现实是,性别冲突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大家都在上面踩雷或者获利,只是形式不一样。所以,中国很多男性在抵制杨笠这个问题上,连一个脱口秀都包容不了,似乎很low,但一方面这种被性别议题激怒后反弹已经不是这里独有的现象;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人早已没有在讨论脱口秀本身,而是在参与社会热点。

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整看过那些脱口秀,只是看过热搜里的那些截图。传播这些截图的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已经远超娱乐的范围。

没办法。脱口秀在国内因为所谓出圈,收获了巨大的红利,但收获红利的另一面,就是出圈带来的舆论风险。

而在今天的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一件事要出圈,除了硬新闻,如战争与和平,与全民相关的政策调整等外,社会大案等之外,就是要满足情绪价值。

“男人普通又自信”之类的金句,当然不是一种严肃的结论,也没人觉得它很严肃理性客观全面,但很多人就是听了很舒服,觉得说到心坎里去了。

这就是情绪价值。

同样,很多男的一听杨笠就骂,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情绪价值。

我以前在一个足球群里待过,我发现有些老哥天天骂武磊,有人天天骂C罗。每次发言都要骂武磊。我一开始觉得怎么这么极端,是不是神经病?后来我多少想明白了,这就是在满足自己的一种情绪价值。

很抽象,但很真实。

你需要一个星黛露,他也需要一个琳娜贝尔。骂杨笠,对某些人来说,就是他的玲娜贝儿。

情绪价值是解释之一,但不是全部答案。

作为男人我还是多观察男人。在 “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个理由已经说服不了他们的背后,4年过去了,中国男性群体确实有变化。

首先,他们确实学会打拳了。

打拳这个词。几年前我是不太喜欢用的,觉得是一种对正常平权行为的污名化。后来我发现这个词已经越来大众,而且很多女权朋友也在用,所以无所谓了。更重要的是,打拳从一开始的女权主导,变成现在男女都打,已经纯粹的性别拳了。

所谓中国式网络“打拳”的典型特征,一个是打群架,一哄而上,聚众饱和攻击;一个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看到类似话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撕一下再走,所谓“先打为敬”。甚至还有人会故意引战等(小红书很多)。

这就导致了打拳的整体战、超限战化。以前讨论性别议题,豆瓣、微博女性主导为主,男性更多聚在贴吧、知乎、虎扑、B站之类。但现在哪怕在小红书这种被认为女性色彩很重的互联网平台,也是到处在撕性别议题。

总结一下,以前一些男性见到所谓“女厕所”(豆瓣之类),就捏着鼻子走。现在,他们直接冲进了女厕所……

男性开始频繁打拳,也说明了一种思潮。你不能说因为讨厌男拳就否定他们有思考的权利。

这种思潮,本质是过去一套平权逻辑的失效。这套逻辑不光很多女性接受不了(所谓,不要试图用平权取代女权),现在很多男性也接受不了。这点我想展开讨论一下。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社会,这是一个常识。也是当代平权运动中一套很重要的说服逻辑。女性是弱势的,是吃亏的:家里穷的时候往往只供男生读书,女生当不了领导做不了重要工作,不能分家产(因地方而异),容易成为性侵害的对象,还有不能上桌吃饭,不能上龙舟之类的民俗就太多了。

把这些东西一列,一方面强化了女性彼此的共情;另一方面,正常一点的男性,也会有自我反思等。过去几十年,这种思潮大体是稳定的。

但互联网崛起的10几年,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是互联网等新经济的发展,让社会整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富裕起来。这个过程中,女性在财富阶层的上升效率和速度更是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大厂、电商、内容产业这些场景或者行业为例,女性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快速升职加薪、创业成功,实现财富自由速度和广度都远高于过去。

不要说和农业社会比,哪怕在工业社会,过去一个女工,在工厂里一步步提升成为主管乃至厂长的难度,要远大于今天一个女生在互联网或其他新经济行业成为leader、高管乃至老板的可能性。

这当然是好事。而且在这个时代,男性也同样在变富裕。比如一个阿里或者腾讯,多少人因此实习财富自由。就总数而已,肯定是男性居多,但就女性所占比例而言,肯定也比传统行业高。在网红领域,就根本不存在男性性别优势。

这是市场经济的好处之一,它以结果为导向。谁行谁上。谁能卖出更多的货,谁能做出更受欢迎的游戏、综艺、影视作品,谁能比标成功项目落地,谁就拿高绩效,谁就当领导。

真正自己经营过企业带过团队的人就知道,相比于性别,大家在意的是能力,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不代表性别问题不存在,比如性骚扰,生育问题等)。

当富裕的人越来越多,富养孩子也会成为普遍的选择。以吃到改开红利最多的60后,70后为例,他们的孩子很多也快成年或者已成年。这些富裕家庭轻视自己女儿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也衍生出爱女狂魔,操心女儿的老父亲、江浙沪独身女等概念。

所以,社会的富裕与进步,也让女性相对(过去)没有那么苦那么难。男性虽然也在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但过去那套女性受苦受难的说服逻辑,在体感上就开始弱化了。

从10多年前开始,女性与物质的结合,就开始在男性当中流传。比如买包包之类。不管这是不是污名化,但确实也是现实的一部分。从买包包到靠睡上位到彩礼冲突到所谓捞女,当代男女在物质上发生的观念冲突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男=富,女=穷这套逻辑也越来越失效。

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和经济下行有关。经济下行到底对男性还是女性损害更大,可能是一个过于复杂的问题。大数据之外,需要不同的行业来分析。

比如服务业的不景气,对女性的杀伤比较大。这也是很多应届生认为现在就业环境对女性特别不友好的体感来源。本来,第三产业如金融、互联网、文娱、教育、传媒等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女性的主要工作行业。在第二产业方面,如果是电子厂、建筑行业等,那可能是男性失业多,如果是服装厂,那可能是女性失业多。

从我自己的体感来说,周围也就是从事互联网、文娱、出版传媒这些行业里,最近两年陷入困境的人当中,男女是差不多的。数量没有明显区别。

体感,我会在本文里反复强调,因为人往往不是理性的动物,而是感觉的动物。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一个经济结构已经高度复杂的经济体,一旦经济下行,男女的痛苦,在总量上,大概是差不多的。

同时,经济不增长,大家处于一种存量竞争的状态。所谓存量竞争,就是我要拿到一个工作,必须压倒另外一个人。也会有,如果xx群体不去和我抢就业机会就好了。

过去这种存量竞争的压力主要是传导给外地人和外国人,现在两性是新的战场。

所以经济下行,肯定会加大性别议题的压力。比如女性在失业或者工作压力面前,会归咎于自己的性别身份。

至于男性,当他们处于经济困境,原本的那套“男受照顾女吃亏”的说教/论理体系就越来越不起作用了。尽管这套体系反应的本质可能依然存在,但敌不过体感。

我都沦为屌丝了,你们还说我强,说我压迫那些阶层远超我的人,闹吗?

如果一个困在系统里的男外卖员说,我看了杨笠那些言论很生气,知识分子们作何感想呢?

当然了,也同样可以有一个女外卖员说,我平时也受了很多男人的欺负,现在看了杨笠的话,很爽。

都存在的。这就是脱口秀段子进入了社会现实。社会现实,千人千面。

无论怎么去掰扯“巧克力人吃了没事,狗吃了有事”,那么假设狗越来越多了,怎么办呢?

退一万步说,狗有没有权利表达不满?

女性经常会觉得被上层男性轻视。其实在过往的很多性别议题争端中,男性的很多举动也会被轻视,认为是闹剧。这往往和他们的表达方式有关,也和经济表现有关。

两性议题从来也离不开挣钱:讨好女性可以挣钱;讨好男性在游戏之外的少数领域怎么挣钱?这是一个问题。这里特指大众男性。比如茅台、奔驰乃至商k之类主要受众是男性,但和大众无关。

其实大众男性也是有消费能力的,比如我就知道有很多女主播的收入来源就是男性打赏,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男性情绪价值经济。包括最近大热的“霸总爱上保姆“短剧,其实和很多人想象不同,主要收入来源是男性用户。作为一个阅片远逊于lanxi老师的人,我的感受是,诸多中老年男人男性给这部剧充钱的原因,可能是他们很喜欢那位“风情万种”的女保姆(的演员,及她的表演)。

但是总的来说,缺乏一个标志性产品或者人物是靠迎合男性出圈以及收获巨大商业价值。这不得不说是一个bug。

但不用理会穷男/屌丝男,也慢慢加剧了传统说教体系的崩溃,并引来了更多的聚众打拳。

销售和舆论很多时候又不太一样。正如市场/公关很难背销售业绩一样。互联网舆论场不是一个完全讲商业理性/商业价值的地方。在这里,一个人就是一个留言或点赞或者转发。又不能剥夺这些男性的发言权,或者设置一个门槛:限制非付费用户发言。

其实,抵制的效果未必很大。以前抵制各种外企的时候,我的看法是,尽量让市面上尽可能有更多的选择,有外企的存在,对打工人和消费者都有好处。现在抵制杨笠,也不会让杨笠有太多的损失,退一万步说,杨笠有50%的人支持她还不够吗?美国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也就这点支持率。

包括在杨笠的几次争议中,男性的抵制到底给那些品牌带来多少经济损失,是非常可疑的。有博主稍微研究了一下,发现舍得酒、海澜之家之类请杨笠代言的品牌,也没有因为被男性冲了而有特别的业绩滑坡。

但是,不可能说人没有抵制的权利。更何况,在当今社会,企业需要重视用户的情感已经成为一个很基本的商业常识。正如无数女性用户因为李佳琦在直播花西子眉笔的时候一句不够努力而破防。打拳男,本质上,也是在行使他们正当的一个商业权利。尽管这里面夹杂着太多阴谋论、不体面的人身攻击、相貌羞辱还有污言秽语。

所以,男性们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虽然不代表商业机会,但当他们从贴吧,虎扑等地杀出来,成功出圈,你就没有办法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如果男性只是在贴吧,虎扑这些地方骂街,大概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怕就怕出圈。

这也是京东很快就吓回去的原因。虽然又引来女性跟着骂,这没有办法,输麻了,只能赶紧跑路。京东虽然在高粱河被男女各自射了一箭,坐着驴车跑了,但不跑就是土木堡。高粱河再惨,也比土木堡好,后者差点让大明提前100年挂了。

聚众打拳,确实让男性也开始被正视,这是一个事实。

包括知识阶层对他们的正视。

这里可能有人会说,男权社会,男性还需要被正视吗?不是的,男权社会,被正视的不是男性,是拥有强大金钱和权势的人。秦始皇重视什么男性呢?那些孟姜女们的丈夫、父亲和兄弟吗?

关于“男性能不能表达不满”,我已经看了好几篇文章。大多来自男性知识分子,包括押沙龙、老编辑(老talk)、宋志标(旧闻评论)等,少数也有女作者写的。

有些话题,例如这次杨笠事件,官方其实没有明确立场,或者说不想表态。所以最多也只能观察知识阶层(有人称之为自由派知识分子,我喜欢称为在野士大夫阶层)的想法。

总的来说,男性知识分子的观点基本属于那种理中客风格:杨笠的段子作为脱口秀没什么问题,但排除掉那些很low的表达和阴谋论,很多男性觉得被冒犯可以理解。

其实,在朝士大夫虽然不表态,但我认为和在野士大夫的观点差距不会很大。所以杨笠不会被封杀,就是别再说那些了。

不出意外,很多女性读者对此很失望。有一种评论,这些男性知识分子别看读了不少书,在自己的领域有见识,但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女性。

我的感觉是,四年过去了,所谓理中客的人增加了,同时作为整体,他们越来越衰落了。我上面列举的,都还是愿意就这个问题发言的自媒体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有“身份”的男女知识分子,都不会去碰这个话题。所谓有身份,指的是有像样的工作,平台身份或者已经非常成功的人。

正如,京东、各大视频平台、头部脱口秀公司、杨笠本人等等,都很可能不会再去回应这个话题。

大写特写这一话题的我本人,也是loser无疑了。

所以说,说一声底层混战也不为过。

回到老编辑等人,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说他们不是独立思考,只是为了迎合(男性)庸众等,实在谈不上。蹭这种热点也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商业收益(他们有些人没有商业模式,有些人的商业模式不是走这种路线的)。他们变得理中客,可能和我上面说的有关:随着经济的下行,在所有议题里一刀切选择男性有罪论,并不符合某些知识分子的体感。

甚至这种体感也包括他们自己,正如老编辑在面对一个女读者的质问说,“我也没工作啊”。当然,老编辑的不上班不等于真不上班,但老编辑也不是什么商业的赢家,很多所谓“男老师”,既无身份,也没有稳定收入,只问纯粹体感恐怕也不能让他在性别议题上一边倒了。

当然,知识分子的观点,在未来此地的社会议题中,可能也越来越不重要,甚至不如一位脱口秀演员或者企业家。正如在美国大选中,诺奖经济学奖得主们的声音,或许远不如莓莓姐支持民主党或者马斯克支持共和党。

说了这么多,然后呢。

上上篇文章《阿富汗女性和印尼球迷》其实想表达一个核心观点,世界越来越不是非黑即白,世界是灰色的。

或者说世界只能是灰色。就以进步主义和保守主义来看,如果我们要把全球都看进去,其实是反复拉扯的。核心还是经济,还是一些基础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问题。

就本次杨笠议题的争议,双方支持者的构成非常复杂。简单来说,我看了几百条各大平台围绕这个议题的评论,有人属于精神不太正常,有人属于发泄,有人属于耍流氓,有人属于逻辑清晰,思考理性,有人属于自证苦恼,合理表达,有人属于只想打拳,就爱打拳。

未来这些人,也完全有可能在其他话题上,化敌为友,同仇敌忾。肯定的。

全民大乱斗。世界只能是灰色的。

我现在有一个看法,就是关心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吧。

既然这件事,我觉得情绪价值大于理性价值,那么大家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有个男生叫小帅,长相平庸,没钱没人喜欢,底层文员一个垂死挣扎,他也很痛苦,他说“我看了杨笠那些话不爽。我能不能抵制她?”

想抵制就抵制吧。我只是劝你,不要陷在里面,要过好自己的生活,经济不好也要记得多存点钱。杨笠不会因为你的抵制过的不好,你自己过好一点比较重要。

有个女生叫小美,一普通女性,找了很久工作,几个心仪职位,但别人说更倾向招个男的,家里老说她再不结婚以后嫁不出去成剩女了。她说:我觉得杨笠觉得很温暖很舒服,我就想爱她支持她。

可以可以,你让自己心里舒服就好。我唯一想补充的是,可能你想找的对口工作,团队里女生已经太多了,这种在文娱、营销、传媒等很常见,领导可能就想找个男的干点适合男人干的活。你要不要考虑换个赛道?

这个世界有千千万万精神有问题的人,我们确实有时候要远离他们,但也有很多只是想寻求点情绪价值的小美小帅,就不要对ta们有太高要求了。

法律不禁止你抵制杨笠,更不禁止你喜欢杨笠。自然发展吧。

甚至有人说,杨笠精着呢。她就是吃性别对立红利……我的看法是,她作为一个内容创作人,再怎么样,也比穷困潦倒,孤苦伶仃强吧。

我对朋友也有类似看法,不管你的言行体不体面,是不是符合我过去对你的认知,能好好活着就行了。

最后,无论你喜不喜欢打拳,打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所以也不用指望讲讲道理,打拳会消失。甚至打拳还是能有正面促进作用,比如女生打拳,以后要性骚扰是不是就要掂量掂量?你作为男性,真得希望女生可以随意被上司、领导性骚扰吗?

有些男的担心以后会被女生诬陷,也不用太担心,现在男的也可以打拳,真要诬陷也没那么容易。

随着这个世界的发展,说教/或者说讲道理,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因为人人都要做自己,都要所谓“独立思考”,都要反PUA。但是世界也是客观的,无论多么上头,客观规律是很难改变的。

当旧式的男女相处关系被新式的取代后,如果新式的男女相处关系依然不能保证所有人甚至大多数人幸福,那么有些人又会回到旧式的关系上,只是,到底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新酒灌旧瓶,不好说。就如同2024年日本的家庭主妇还等同于1904年的家庭主妇吗?太不同了(有机会又可以写1万字了)。

神圣罗马帝国帝国还是罗马帝国吗?当然不是了。

你愿意做快乐的庸众还是痛苦的思考者,愿意利用情绪的浪潮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还是在社会运动中享受快感,还是说,只是想用屎尿屁缓解一下生活给你的创伤,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还有你的经历。你的经历也是你的命运。

甚至包括所谓理解。女生去反驳男性知识分子理中客时候认为,男性是不可能理解女性的。这句话正如“你来过xx了解xx吗?”这样的句式。如果女性觉得可以解释她的困惑,那么当然也可以这么想。只是我觉得,其实也有很多男性远比理中客知识分子更支持女权,他们虽然不是我,但他们也是男的。而且一个人是不是支持或反对女权,和ta能不能与你相处愉快,给你帮助,完全是两回事。

确实,我不可能彻底理解女性,正如我没有痛经,也不会怀孕或哺乳一样,虽然我也会被相貌羞辱,但基本不会被性骚扰。我甚至认为,男女是不同的,这由社会性决定,也由生物性决定。所以,男性永远不可能像女性那样去共情同性,男性可以成为利益的同盟,义理道德的同袍,意识形态的共同体,但他们永远不会如女性共情女性那样去共情男性。甚至,男性能得到的最好的共情,还是来自女性。

男女就是不一样的。她不用期待他理解她,但她可以尝试理解他,正如他也会尝试理解她一样。

在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又升级了。打拳总比打仗好。

世界是灰色的。

标签: 脱口秀 情绪 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