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故乡见田华

内地明星 1 0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前夕,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现场,96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虽走路缓慢需人搀扶,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地站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当习近平总书记为田华颁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后,她精神抖擞地敬上一个十分庄重、标准的军礼。此刻,我眼前浮现出35年前,即1989年夏天,在田华的故乡河北省唐县第一次见到她的场面。

那时我在驻唐县王京镇一支野战团队任政治处主任,一天上午,团里接到县委办公室通知,说是从唐县革命老区走出去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演员田华,回故乡探亲访友。考虑到田华老师是12岁就参加八路军的老军人,请驻军团队派一名领导陪同。团长与政委商量后,派我去唐县完成这次任务。

著名电影演员田华,可谓我们那一代年轻军人崇拜的明星。我1976年春参军后不久就赶上粉碎“四人帮”,大批一度被禁映的电影重见天日。那年月我看了不少由田华老师主演的故事影片,如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白毛女》,田华在片中扮演“喜儿”,据说那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如根据赵树理小说《三里湾》改编的影片《花好月圆》,田华在片中扮演范灵芝;如历史题材影片《党的女儿》,田华在其中扮演了坚毅的李玉梅。此外,她还参与演出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等优秀作品。改革开放后,老艺术家又焕发出青春活力,凭借电影《法庭内外》获得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她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没想到自己能在田华故乡见到田华,心情既亲切又激动。

在唐县一间简陋的招待所会议室里,我见到了久仰的田华老师。那年她六十岁出头,穿着一件印有暗花的灰色短袖衬衫,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花白的头发写满岁月的沧桑,两眼炯炯有神,微笑着和我们这些家乡军地代表畅谈,时而用家乡话讲述以往的逸闻趣事,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丝毫没有电影明星的架子。

田华饱含深情地谈起自己的过去和这次回故乡的感受。她出生在唐县革命老区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童年时家境艰难,幼年丧母,饱尝了生活的艰辛。12岁时,田华离开家乡,参加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看到如今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区人民过上丰衣足食、安定祥和的好日子,实现了祖祖辈辈的梦想。没有党和军队的培养,也没有她的今天。虽然自己参与拍摄了不少影片,但还是感觉对国家和人民贡献太少。过去在电影银幕上扮演的角色,多是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儿女的缩影,一想到这些就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座谈中,田华老师还询问起我们部队开展文化工作的情况,她对我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毛主席有句名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带好一支部队,关键是要用先进文化育人,引导官兵树立远大革命理想,激发他们爱军习武、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志向,提高部队战斗力。”她的一席话,对我们做好部队宣传思想工作很有启发。

在田华故乡见到田华,引发了多年来我对这位老艺术家的更多关注,特别敬佩她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她的演艺生涯至今已有84年之久,但她从来没有接过任何商业广告的演播,即使晚年家中有多位罹患绝症的亲人急需用钱时,她仍然恪守着自己所坚持的原则。甚至在自己的儿子因病去世的那一天,她仍履行承诺,去职工歌唱比赛担任评委。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把演戏与做人很好地统一起来,演革命戏,做革命人,在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田华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她,无愧于“人民艺术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