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俞珊欲小解,徐志摩双手捧上痰盂,陆小曼拿出一样东西,徐志摩瞬间脸红耳赤

内地明星 2 0

1929年的上海,南国社正在筹备一部音乐剧《湖上的悲剧》。导演田汉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院校挑选演员时,一位年轻女子的气质立即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位女子就是俞珊,1908年出生于浙江山阴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她的祖父俞明震是清朝进士,曾位居翰林,担任刑部主事,后来还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担任校长。

在田汉的极力邀请下,俞珊加入了南国社,开启了她的戏剧生涯。南国社汇聚了当时的文化名人,包括徐志摩、欧阳予倩、徐悲鸿、周信芳等。

俞珊的第一次亮相就惊艳了上海滩。在南国社第二期公演中,她主演的《莎乐美》轰动了整个上海。

这部戏的首演票价是六角,到了第二场就涨到了一块大洋。三百个座位场场爆满,观众对俞珊的表演赞不绝口。

她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大胆表演风格和独特魅力,让这部戏成为了当时话剧界的一个巅峰之作。《莎乐美》的剧照在上海广为流传,无数青年才俊都被她的表演所倾倒。

1930年,俞珊又在南国社第三期公演中担任主角,出演了田汉改编的《卡门》。她将吉卜赛女郎卡门演绎得热情奔放,让观众们记住了这位充满魅力的演员。

然而在俞珊走红的背后,她的家庭却并不支持她的演艺事业。作为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儿,她的求学之路一直都很顺遂。

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俞珊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之后她又考入了金陵大学,这些经历为她后来的戏剧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当俞珊因为《莎乐美》和《卡门》走红后,她的父亲俞大纯却极力反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认为女儿饰演风尘女子有失大家风范。

俞大纯曾经和鲁迅是同学,后来还去德国留学,毕业于柏林工科大学。作为民国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他希望女儿能够选择一个更体面的职业。

尽管面临家庭的压力,但俞珊在舞台上的表现依然光彩照人。田汉称她为"我们的莎乐美",这个称号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文艺圈的一个象征。

在南国艺术学院的教师办公室里,徐志摩的书桌上总是摆着一张特别的照片。那是俞珊在《莎乐美》中的剧照,照片旁边还挂着一件舞衣。

这样的布置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议论,毕竟徐志摩已经和陆小曼结婚。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依然毫不掩饰对俞珊的欣赏之情。

1930年的一天,徐志摩来到上海的剧院后台探班。当时剧院里来了几位年轻人,都是为了一睹俞珊的风采。

正当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时,俞珊突然说她要小解。徐志摩立刻行动起来,在后台四处寻找痰盂。

找到痰盂后的徐志摩,像捧着什么珍贵的宝物一样,一路小跑着回到后台。他一边跑一边喊着"痰盂来哉!痰盂来哉!"

这个场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一位文坛泰斗,为了一个痰盂如此殷勤,这样的情景在当时传为佳话。

消息很快传到了陆小曼的耳朵里。但是陆小曼并没有表现出人们预想中的愤怒,她只是若有所思地走进了洗手间。

陆小曼从洗手间拿出了一把牙刷,对徐志摩说了一番话。她说俞珊像一只茶杯,谁都可以用它来喝茶,而徐志摩就像一把牙刷,只能是一个人专用的。

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徐志摩瞬间脸红耳赤。这件事之后,徐志摩确实开始慢慢疏远俞珊。但他对俞珊的艺术才华的欣赏始终未变,这一点从他保留的那张剧照就可以看出。

在民国的文坛上,俞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吸引着众多才子的目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一多,他为俞珊写下了《奇迹》这首诗。

这首诗一经发表就引起轰动,连徐志摩都称赞这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作。闻一多虽然已经结婚,但他仍然被俞珊的才情所打动。

梁实秋也是俞珊的追求者之一,他当时担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正是在他的建议下,俞珊离开上海,来到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

沈从文也未能逃脱俞珊的魅力,他将这段感情写进了小说《八骏图》中。小说中细腻地描写了当时几位教授为一位女子倾倒的场景。

然而就在众多追求者中,俞珊最终选择了年长她二十多岁的青岛大学校长赵太侔。赵太侔和俞珊的相识始于上海,后来在青岛重逢。

当时赵太侔已有妻子,但他为了俞珊,不顾一切与原配离婚。赵太侔承诺要帮助俞珊救出身陷囹圄的弟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承诺对俞珊来说意味着希望。

这段婚姻持续了二十年,直到抗战胜利后才结束。尽管两人育有两个女儿,但俞珊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

新中国成立后,俞珊先后在江苏省京剧团和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她将自己的才华继续投入到艺术事业中。

1968年,这位曾经让众多才子魂牵梦绕的才女,在病床上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同年,她的前夫赵太侔在青岛投海自尽,而当年追求过她的田汉也在医院病逝。

梁实秋晚年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虽然结果不太圆满"。这句话道出了这段婚姻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