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莹竹:戏里戏外的角色转换

内地明星 4 0

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臧莹竹

如果把每个人的人生都比作一场独一无二的舞台剧,那么在东莞青年文艺人才臧莹竹的舞台上,对戏剧的坚持与热爱、专研与发扬,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篇章。

翻阅臧莹竹的简历,求学与从业的道路上几乎都与戏剧有关,如东莞城市学院艺术学院表演系主任、戏剧与影视学副教授;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常务秘书长、中国田汉研究会会员;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硕士、澳门科技大学电影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第二届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话剧《倒不过的时差》执行导演及主演……

当我们透过这些身份所带来的荣光,真正走到这位青年文艺人才的身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勇敢又赤诚,在理想道路上一路狂奔的“追梦者”;一个智慧又细腻,渴望传递戏剧人心启迪、社会塑造作用,充满人文价值追求的“戏剧人”;一个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因材施教的“教育者”。

话戏《倒不过的时差》获2023粤港澳(深圳)青年戏剧节最佳剧目奖

零壹 · 过关斩将,不为人生设下“唯一的定义”

谈起臧莹竹与戏剧的结缘,还得从24年前说起。彼时臧莹竹正就读于初三,成绩优异的她正埋头为中考而努力着。机缘巧合下,重庆艺术学校前来选拔富有潜力的“表演苗子”。

臧莹竹家庭艺术氛围浓厚,常常跟着奶奶看《白蛇传》《西厢记》等戏剧故事,兴趣的种子早已悄然种下。加上自幼学习舞蹈和歌唱,拥有表演基础和天赋,一经面试就得到了艺校老师们的青睐。

然而,该继续高中的课业,还是进入艺校学习?年幼的臧莹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答案。“以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还比较单一,在我当时的理解,戏剧评判美丑好坏各有标准,没有‘最好’和‘第一’,能够更多元地挖掘人的优点。”于是,懵懵懂懂但又富有独立思考意志,不想为人生设下“唯一定义”的臧莹竹,就这样踏上了戏剧表演的旅程。

艺校4年“声台形表”的表演训练很快过去,许多同学进入了剧团工作,臧莹竹自觉对戏剧的理解浅薄,于是选择考取本科继续系统学习,期间表演及导演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毕业后随即进入东莞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担任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臧莹竹发现自己专业性和实践性虽强,但理论是薄弱点,于是又考取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深入研究戏剧的艺术历史、风格流派、编剧技巧等课题,得以用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表演艺术和戏剧。而现在,臧莹竹的新身份是澳门科技大学的电影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尽管早早步入戏剧行业,但臧莹竹没有在专业领域裹足不前,一路奔赴、过关斩将,是她追逐理想路上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当代青年文艺人才令人感动的品质。“热爱是最好的自驱力”臧莹竹表示,因为是真正的热爱,只想着让能力更全面,途中的未知和挫折也显得不那么可怕了。

这些年来,臧莹竹的学科研究、教研项目硕果累累,《易卜生晚期戏剧中象征手法的独特性探究》《姜文电影的心理现实主义解读》《小成本电影的营销策略——以为例》等多篇论文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舞台表演技巧》重点课程建设、《基于OBE理念下表演专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道”与“术”》《309校园剧社》等多个教研项目也已成功结项。

臧莹竹(左)在话剧《倒不过的时差》中担任执行导演及领衔主演

零贰 · 厚积薄发,追寻戏剧的意义与价值

提起东莞,除了“智造”这一响亮的名片外,“文艺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形象也日渐深入人心,许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们,在这片包容与开放、厚重又新潮的沃土下结出硕果。臧莹竹也是如此,在这片广阔的天地,她纵情地汲取能量、施展才华,自由地践行着对戏剧价值的追求,迎来了表演与戏剧事业的新发展。

“戏剧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情感的寄托,一种思想的启示和社会的批判工具。”在臧莹竹看来,戏剧能够通过或写实或荒诞、或喜或悲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让大家看到社会的光明与黑暗、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元,从而对生活有更深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对于戏剧的深刻理解,已然内化为臧莹竹发展戏剧事业的价值追求,推动着她创作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兼备的文艺佳作。近年来,臧莹竹参与执导了《倒不过的时差》《人生是不能定格的电影》《家园》《熊先生与兔小姐》等多个原创剧目,并指导学生排演了《钢的琴》《我在天堂等你》《父亲》《纪念碑》《地质师》等经典剧目,通过戏剧传递人文关怀与对社会现实的哲思。

以《倒不过的时差》为例,这部如黑马般闯入人们的视野的东莞原创话剧作品,主创及演员均源于东莞文艺人才队伍,其中,总编剧、总导演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秦川担任,执行导演及领衔主演由臧莹竹担任,首次展演即斩获“2023粤港澳(深圳)青年戏剧节”最佳剧目、优秀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7项奖项。

该戏剧讲述了一对中国留学青年在国外成家立业,国内的父母为帮忙减轻压力,不惜卖掉房子在异国购置新居,开始了祖孙三代的同居生活。不料其乐融融的景象没有发生,一家人反而由日常的龃龉发展到情感上的裂隙,最终引发令人扼腕的悲剧。

戏剧中,秦川、臧莹竹两位导演将家庭摩擦、代际观念冲突、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多种矛盾层层展现,呈现出不同角色的立场与观点,让人感慨悲剧的发生是偶然也是必然。

臧莹竹将自己的“导演哲学”与“表演逻辑”蕴藏于戏剧的编排创演。她认为,戏剧不应该是生硬的教化、直截了当地评判是非对错,而是将矛盾呈现,给观众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在角色塑造方面,她将戏剧人物塑造得立体多面,不传递单纯的善或恶、正派或反派,她表示,“正如人是复杂多面的,戏剧是对生活的再现。”

“我理解,《倒不过的时差》冲突的双方没有对错,这个冲突是正确对待正确的冲突。这种冲突,我认为是高级的冲突,是真正的戏剧冲突。”著名剧作家顾学军评论说。

“饰演儿媳的臧莹竹则把一位因为有了异国身份而变得傲慢无礼,认同西方法律及文化而冷漠薄情,因公婆拖累而对丈夫颐指气使的女性表现得准确入微。”中国田汉研究会会长、中国剧协原副秘书长周光给予了盛赞,他表示,虽然这不是一个专业剧团,但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却令该剧的观赏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臧莹竹在给大学生讲授戏剧课

零叁 · 以剧育人,帮助学生找寻人生角色

东莞城市学院是一所拥有表演专业的本科高等院校,也是东莞培养本土戏剧专业人才的“源头活水”。自2008年大学毕业以来,臧莹竹就进入该校任教。

作为导演和演员,臧莹竹强调的是最极致的演出效果、最上乘的作品质量。作为教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戏剧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性的光辉,则成为了她心中最首要的工作。作为艺术学院表演系主任,臧莹竹则把目光放在校园戏剧品牌打造、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上,试图为学生的多元发展闯出更多路子、创造更多可能性。

2017年,臧莹竹带领表演专业师生创立309剧社,将原本表演专业展示汇报成果的平台,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校园戏剧工作坊,持续面向市场和社会推出作品。剧社里,学生们不仅担任剧目的编剧、导演、演员、灯服道效化等,还自主参与到剧社的运营推广、剧目活动的策划与宣传中。目前,剧社原创儿童剧《恐龙波比奇遇记》《拯救卡洛王国》已在东莞玉兰大剧院成功上演。

“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角色,在多元的社会发展下,学生们有着更丰富的价值追求和职业规划。我们希望学生们既能够在戏剧里感受艺术的魅力、汲取人生的能量,也希望他们在擅长的路上走的更远。”臧莹竹表示。

臧莹竹(中)担任东莞城市学院艺术学院表演系主任

零肆 · 扎根莞邑,以戏剧力量推动东莞文艺发展

近年来,东莞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和文艺高质量发展,戏剧和舞台表演也乘着东风扬帆起航。

以车站为名、以城市奋斗为背景的原创音乐剧《东莞东》全国巡演,原创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小品《杀年猪》《爱心招租》等作品斩获众多“高含金量”的奖项,音乐剧《迷航》大胆创新……东莞戏剧取材于莞邑,风采却不限于莞邑。戏剧曲艺花会等基层戏剧艺术活动激发群众创作热情,小戏小品创作基地精品不断……东莞在文艺精品创作、高雅文化供给方面更上一层楼。

今年,为加强东莞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组织开展第二届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项目,评选出30名青年文艺人才、6个文艺类扶持项目,臧莹竹及《倒不过的时差》均入选。

在莞工作生活16年,臧莹竹积极投身东莞文化的沃土,先后开展了“东莞历史名人故事戏剧创作研究”“莞香文化融入即兴戏剧创作的实践与研究”等与莞邑文化紧密相连的研究。作为东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她还与广大有想法、有志向的戏剧同僚们推动着“坪石先生戏剧创作”“零距离剧社”等莞邑文化项目,致力于运用戏剧力量推动东莞文艺发展。

对于未来的事业方向,臧莹竹表示,“我将坚定地迈步向前,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表演技能,用生动的舞台表现诠释出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创作、表演、教育等领域,更加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本土戏剧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刊载于《文化月刊》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