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提起琼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最早的《窗外》、《几度夕阳红》、《六个梦》等,到后来的《情深深雨蒙蒙》、《梅花烙》、《一帘幽梦》、《还珠格格》等,影响了不止一代人,而是好几代人。
尽管琼瑶的情感经历饱受争议,她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爱情观也被诟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在华语文学界的影响力,无可替代。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琼瑶。
12月4日,琼瑶在台湾家中去世,确切地说,是自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在遗书中写到: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她在遗书中特意说了这么一段话:
年轻的你们,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一时的挫折打击,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像我一样,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想必此时的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年轻时候的琼瑶,曾经有过3次徘徊在死亡边缘(自杀)的经历,挺过来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琼瑶。
01、第一次
琼瑶,原名陈喆,小名凤凰,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七七事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四川物资极度匮乏,4岁的琼瑶开始跟随父母在乱世中颠沛流离。
他们碰到了一个认识的军官,于是跟随部队到处转移。
6岁那年,琼瑶的两个弟弟在一次逃难中走失,家里的行李也弄丢了。
父母心灰意冷,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决定带着她一起投河。
6岁的小孩子对生死哪里有什么概念?但是当河水快要淹没头顶的时候,琼瑶本能地感到了害怕,大哭起来。
这一哭,彻底惊醒了父母,母亲大喊:我们还有凤凰,不死了,不死了。
剩下的一家三口,本想从湖南坐火车到广西,中间在桂林休息一天,没想到碰到了一个认识的伤员,伤员告诉他们,丢失的两个孩子被部队捡到了。
就这样,一家五口重新团聚。
这是琼瑶的第一次自杀,当然,属于被动自杀。
但这次经历给琼瑶心里留下了阴影,因为她知道,父母是因为弟弟走丢才想到要自杀的,而自己好像是个多余的人。
这一段经历让琼瑶冥冥之中开始信命,在后来她的创作里,也经常安排这种所谓的命运轮回。
02、第二次
琼瑶11岁那年,一家人辗转到了台湾。
父母又给她生了一个妹妹,家中四个孩子,她是长女,父母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失而复得的两个弟弟,以及最小的妹妹身上,这让琼瑶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多余。
父亲是大学副教授,母亲喜欢吟诗作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琼瑶的弟妹们学习成绩都很好,唯独她是个例外。
她除了国文很好,其它功课都很差,尤其是数学,严重偏科,初二的时候,还留过级。
一次她的数学只考了20分,受到了母亲的责骂,要知道,妹妹考98分都要大哭一场的。
弟妹的优秀,父母对她的失望,让琼瑶感到压抑、自卑。
她找到母亲的一瓶安眠药,全部吞下,幸亏被人发现,经过抢救才捡回一条命。
这是她的第二次自杀。
父母这时才意识到对女儿的冷落,想多关注一下她。
而琼瑶却觉得,她只有自杀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实在是悲哀,这让原本多愁善感的她更加郁郁寡欢,也更加的没有安全感。
03、第三次
琼瑶读高中的时候,18岁,遇到了她的国文老师蒋仁,一个比她大25岁、才华横溢的丧偶男人。
老师注意到了琼瑶,不明白她为何如此忧郁,看了她的作文以后,很欣赏她的文字,于是很关照她,抽空给她讲解文学知识。
渐渐的,琼瑶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业,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个5年计划,约定琼瑶先好好复习考大学,大学一毕业,就立马结婚。
可惜天不遂人愿,琼瑶高考落榜了。
而恰恰这时,母亲发现了两人的秘密,她震惊、愤怒,料定是老师勾引学生,才令女儿厌学、落榜,跑到学校大闹一场,甚至告到了教育局。
最终老师被解聘,去了乡村一所中学任教,走之前,老师对琼瑶说了一句话:“我要找个地方舔平我的伤口。”
这句话让她感到深深的绝望,后来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琼瑶的作品中。
第二年高考,她又落榜了。
失恋的痛苦,父母的失望,琼瑶再次吞药自杀。
这是琼瑶第三次徘徊在死亡的边缘。
在这段感情当中,她正值青春年少,对爱情既渴望又无知,她把对父爱的渴望和安全感移情到老师的身上,根本没有去考虑世俗对这段感情的影响。
一般师生恋,受伤害的学生居多,毕竟年轻小,经验少,上当受骗或者被迫卷入舆论的漩涡而影响一生。
但琼瑶还是明白自己应该及时抽身,并没有为了这段感情寻死觅活,或者走不出来。
不仅如此,她还把这段感情经历写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令她声名鹊起。
04、
琼瑶的3次自杀均未成功,但3次徘徊在死亡边缘的经历,成为她美好生命中的「磨练」,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她更加懂得对命运的掌控。
2017年,琼瑶的丈夫平鑫涛因中风住进医院,被诊断患上“血管型失智症”,病情恶化严重。
琼瑶希望放弃治疗,让丈夫能够安静体面地离世,但是平鑫涛的子女则希望尽全力救治父亲。
在平鑫涛前妻和子女的坚持下,平鑫涛在医院插管治疗了整整两年才离世。
她对“善终权”的坚持没有换来丈夫的体面离开,自己也因为这段婚姻再度被翻出来而被骂到退网。
为此她还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嘱咐儿子和儿媳,“自己无论生什么重病,不需要动大手术,只要没痛苦地死去就好。”
如今琼瑶做到了,她为自己的死亡做主。
要体面的活,也要体面的死。
大家在惊讶、遗憾、惋惜、悼念的同时,也理解了她的做法。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的过程。
所以我非常同意并且尊重她的选择:“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这一天琼瑶等了很久。
琼瑶阿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