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家住在高雄的24岁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琼瑶(本名陈喆)突然收到一封台北寄来的信件,这封信用一手好草书写就,如天马行空,三个字里面几乎有两个字难以辨认,琼瑶连看带猜从当中费劲的看出这样几行字:
“我们非常喜欢你的小说,读者反映也十分热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每期给《皇冠》写一篇稿?长短字数都没有关系,《皇冠》篇幅大,可容纳较长的文稿。”信的落款署名平鑫涛。
琼瑶捧着这封信,欢呼雀跃,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杂志社和她邀稿,也是她的写作第一次收到如此肯定。此前,她的人生面临的是一系列打击和怀疑。
“好像失败是我命中注定的遭遇,怎样都逃不掉的。”琼瑶写道,在连续3年考大学失败,并两次试图自杀后,琼瑶告诉她当教师的母亲,自己不想再考大学了,想去从事自己喜爱的写作工作,给各大杂志社投稿,结果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的分析不无道理,“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考上大学,每10年,都出不了一个作家。”母亲没有卖掉琼瑶的备考资料,她心里清楚,写作大概率是瞎胡闹,最后说不定哪天还是要乖乖地回来考大学。
给她寄信邀稿的这个男人叫做平鑫涛,台湾《皇冠》杂志的创始人,一位出生在上海的国企会计。这个时候,《皇冠》虽然已经运作了近10年,但是仍然只是一份发行量只有几千份的小杂志,除了平鑫涛以外仍然只有1名雇员,厚厚的一本杂志,从看稿、编辑、美工、印刷、校对样样都要操心,杂志的所有办公场地都挤在平鑫涛家楼上一个仅有数平米的小房间里,难怪年纪尚轻的平鑫涛已经生出了满头的白头发。琼瑶的稿件发表在这个杂志上,那个年代也只有几千人能看到,远不如现在一篇公众号的10万+文章。
皇冠文化集团创办人平鑫涛
琼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人将来将成为台湾最富盛名的出版大亨和影视大亨之一,也将在日后成为琼瑶的第二任老公,平鑫涛在出版和传媒行业独特的商业天赋,即将和琼瑶日后展现的文学创作天赋相结合,他们在商业上日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代只有金庸可以相提并论。一个时代即将到来了。
20岁那年,考了好几次大学失败后,琼瑶冲出家门,买了墨水、稿纸和钢笔,她要在那张小小的书桌前开始写作。这一年,她20岁。她和小妹妹合住一个很小的卧室,妹妹是学霸,从小基本都是全班第一名,在重视正统教育的教师家庭,妹妹的学习是正经事,琼瑶写小说是“歪门邪道”,所以只要妹妹要开始学习的时候,琼瑶就被迫把那张小书桌让出来。两个弟弟也在青春期,正是调皮的时候,弟弟一打闹,琼瑶又被迫停下来。
因为年轻的时候遭遇战乱,琼瑶年轻的时候跟着父母辗转了衡阳、重庆、桂林、上海等很多个城市,功课底子较差。到台湾后,琼瑶一直跟不上节奏,尤其是数学,成绩极差,只有语文成绩一直还不错。
写作是她唯一的爱好。1947年,琼瑶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这带给她极大的鼓舞,并在她心中种下日后想当作家的种子。
但是,作家岂是想当就当的?决定放弃考大学后,琼瑶写得非常辛苦,初期写了几篇短篇小说投递给报纸和杂志社,都被退了回来,琼瑶每次花邮费快递出厚厚一叠文稿,然后眼眼巴巴地纸上找自己的文章有没有发表,结果不久后又在邮箱里找到自己被退回来的稿件,失望至极,人生几乎看不到希望。
琼瑶从小自卑。她长得不算漂亮,家境一般,从小因战乱四处逃命,后来不管是到上海还是到台湾,学习成绩也不好。此时的琼瑶,是家里唯一的“废物”,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父母的压力无处不在,她急于逃离这个粗气都不敢喘一口的家。
此后,琼瑶匆匆嫁给一个叫庆筠的台大外文系毕业的文学爱好者,他毕业后进了高雄铝业做翻译,琼瑶也跟着他一起迁居高雄。夫妻二人都是疯狂的写作爱好者,当时收入微薄,两人疯狂写作投稿,指望发表后获得的稿费来贴补家用。
她和老公、儿子一起挤在高雄一幢很简陋的二层小楼里面,老公的另外两个同事住一楼,琼瑶他们住二楼,客厅、卧室、书房都挤在一间房里面。
此后,琼瑶写了一部叫做《情人谷》的小说,投递给了一本叫做《皇冠》的杂志并得到发表,琼瑶高兴地拿了稿费,马上换成美金,邮寄给了当时外派在欧洲的老公庆筠。
那个年代的台湾,像样的报刊杂志没有几份,发表谁的稿子,不发表谁的稿子,编辑手上握有巨大的权力。琼瑶遇到了真正的伯乐。琼瑶以为,《皇冠》杂志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杂志社,应该有很漂亮的办公室和庞大的编辑团队。这本杂志做的很用心,每期都有漂亮的插图和封面设计,内文的小说和翻译作品,也都很用心。
但是没想到,此时的《皇冠》杂志是如假包换的皮包公司,加上创始人平鑫涛在内一共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挤在一个几平米的小房间里面办公。
平鑫涛从小在上海长大,1949年时他只身坐着从上海开往台湾的最后一艘船想前往台湾闯荡,在走之前,他体弱多病的母亲,在他的衣服内侧用针线小心翼翼的缝了2两黄金——在那个被金圆券闹剧洗劫过的年代,这几乎是他们家所有的积蓄。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百业凋敝,平鑫涛原想着台湾有更多的机会,去闯荡闯荡就回来了,没想到这就是永别,此后,平鑫涛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在大陆的父母。
他的堂伯是当时上海著名的文学杂志《万象》的发行人平襟亚。那时候,平襟亚在上海的四马路有一间很大的书店,杂志也办的有声有色,经常出入上海的上流社会,以至于让平鑫涛从小就埋下种子,希望长大能办一本如《万象》一样的杂志。
当时的上海,早就是远东第一大都市,文化产业极其发达。上海滩到处都是书店,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中英文的报刊杂志,也是十分发达。平鑫涛从小就见过大世面,来到台湾后,发现整个台湾的文化产业与巅峰时期的上海相比,有巨大落差,平鑫涛形容此时的台湾是文化的沙漠,连个仙人掌也不常见。
平鑫涛和从上海来到台湾的朋友们去书店买个书,都感觉很费劲,书店里面根本没有多少好书可看,报刊亭上的报刊杂志也掰着指头都能数出来。于是平鑫涛尝试翻译了一本国外小说,算了一下帐,找富有的朋友投资500美金,大概卖出3000本就能盈亏平衡,于是小说顺利出版,没想到3000本很快就销售一空,这更让他坚定了在台湾文化出版界大干一把的信心。
到台湾后平鑫涛的正经工作是在国企当会计,拿一份稳定但是微薄的薪水。此时平鑫涛再次燃起了办杂志的梦想,他心目中的杂志应该是一本综合杂志,兼具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他写了一份2万字的企划书(相当于现在创业公司融资的商业计划书),他在其中写道,只需要投资2万块钱,就可以办这本杂志,2年之内还本,他和另外一个创始人不拿工资和稿费,各占10%干股,有盈余再分配。
《皇冠》第一期印刷了3000本,平鑫涛和几个创始人骑着脚踏车一个一个报摊推销,但是只卖掉了56本,此后杂志陷入亏损,三个月后,其他几个创始人坚持不住了,宣布退出,把股份送给了平鑫涛,当然债务也给了他。
《皇冠》以翻译国外文学作品起家,到创刊第七年前后开始增加发表本土作家的作品,早期的皇冠卖5块钱,100多页,内容不多。后来平鑫涛灵机一动,将售价提升一倍到10块钱,内容增加到200多页,厚厚的一本杂志,放在报刊亭里面非常扎眼,跟一本书差不多厚了。这样的篇幅可以一次刊完一本小说,那时候台湾一本小说的价格也要买到一二十块钱,等于买杂志送小说了。当时同行并不看好《皇冠》出厚杂志,有位出版大佬对平鑫涛说:“你在出字典吗?小心加速完蛋。”但是没想到这次《皇冠》改版非常成功,杂志大卖。
1949年5月19日,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颁布戒严令,从而开始了台湾长达38年的戒严时代。此时,台湾推出报禁政策,实行高压统治,大批呼吁民主自由的报刊杂志被关停,给不谈国事的文艺类杂志带来了意外的发展空间。《皇冠》杂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在那个年代,台湾作家柏杨出版了一本翻译的漫画《大力水手》,主要情节是有个叫做大力水手的人落到荒岛上,靠吃菠菜活下来,这个在戒严时期被认为是讽刺蒋介石逃到台湾岛来,柏杨因此获刑12年。还有人出版了一本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书,被没有文化的当局人员认定马克·吐温是马克思的亲戚,出版者也因此下狱。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被认为书名里面呼应了毛泽东诗句“只识弯弓射大雕”,也被禁止出版,那个年代的台湾舆论氛围可见一斑。
简单来说,当时台湾不让大家谈国事了,风花雪月总可以谈一谈吧?要不然社会文化生活该有多乏味。言情小说由此变成台湾出版界一个巨大兴盛的门类,琼瑶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皇冠》杂志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刊物。
我在旧书网站上买到了许多本六七十年代出版的《皇冠》杂志,这本杂志的风格很像大陆的《青年文摘》或者《读者》,里面有小说、诗歌、散文、漫画,还有音乐,只不过厚很多,看起来像一本书一样,杂志的制作很精良。在那个时代的台湾,各种杂志还是土不啦叽的,但是《皇冠》杂志却是非常洋气欧美范儿,洋气的彩印封面,画工精良的内页插画,还有时尚的排版,使得这本杂志在当时还十分落后的台湾报刊杂志产业当中迅速脱颖而出。
台湾自从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后,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几十年时间,本土华文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摧残。1949年前后,约120万外省移民涌入台湾,和长期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原住民形成了文化大融合。蒋氏父子在台湾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一阶段台湾的识字率大幅提升,从而为出版业的起飞奠定了基础。
国共内战结束10年之后,战争后来台的作家群体已经逐步安定下来,开始安心创作,人才辈出,而当时台湾的报刊杂志又很少,没有足够的版面发表这些作家的作品,《皇冠》的扩版给这些作家提供了难得的发行渠道。由此日加兴盛。皇冠杂志的长期投稿作家包括于右任、梁实秋、张爱玲、三毛、倪匡等。
1964年,平鑫涛效仿欧美流行的作家经纪人制度,建立起了皇冠杂志的基本作者制度,预付作者稿费,同时在作者捧红后给他们出书,从而分享长期收益。2年时间内,平鑫涛网罗了琼瑶、张爱玲、三毛等26名作家为基本作家——你可以理解为这就是那个年代MCN公司,大量签约红人,然后包装和商业化。
琼瑶和平鑫涛
平鑫涛此时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他要同时兼任4份工作,他白天要在国企干会计,晚上还经常要去电台当音乐DJ,同时兼《皇冠》杂志出版人,后来还要兼任台湾《联合报》的副刊主编,非常辛苦。有的时候在上班路上,突然就睡着了。
琼瑶的幸运在于她刚好遇到了此时改版中的《皇冠》杂志。琼瑶写作速度飞快,她自称是“灵感型”写手,琼瑶以写言情小说见长,她文风朴实细腻,深受民国时期的“鸳鸯蝴蝶派”的影响。
25岁的时候,琼瑶开始写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这部小说以她和老师的初恋作为原型。许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往往都是写的自己。这部小说大概二十万字,没有报纸和杂志愿意发表这么长的作品,她投递了几家,都被退了回来。不过老朋友《皇冠》杂志给她写来信件,说愿意发表这部长篇小说。那时候《皇冠》刚刚扩版,变成200多页的厚杂志,刚好可以发表一整部小说,没想到,这成为琼瑶起飞的起点。
没想到琼瑶的《窗外》刊出后大受欢迎,几个月后又出版了《窗外》单行本书籍,相当热销,作品一再加印。
1964年,是琼瑶和平鑫涛起飞的一年,这一年琼瑶一口气出版了四本小说,分别是《烟雨濛濛》、《几度夕阳红》、《六个梦》和《幸运草》,在那个作品能出版就能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时代,一年之内连载并出版4本小说,琼瑶一举奠定了在台湾言情小说界的江湖地位。琼瑶把自己出版的4本书带回母亲家,一字排开在母亲面前,母亲终于笑了,这一年琼瑶26岁。
这一年,琼瑶和老公庆筠离婚了,庆筠长期嗜赌,下班后长期通宵达旦的和同事聚在一起打扑克赌博,两人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在平鑫涛的安排下,琼瑶搬到台北定居。
琼瑶的每一本书都在皇冠出版社出版,平鑫涛给她15%的版税,琼瑶开始获得不菲的收入。这时候,台北开始建设一栋又一栋的高楼大厦,有一天平鑫涛给琼瑶付版税的时候,劝她买一套公寓,此时的琼瑶还不敢相信,自己能在台北市中心买得起这么漂亮的房子,后来她买了一套4层楼高的公寓的一套。又过了不久,她把隔壁的一套也买下来了,两套房子打通。她把父母和小妹、儿子都接过来一起住。平鑫涛又跟琼瑶说,不要每天浪费那么多时间去做饭、洗衣,应该雇佣一个女佣帮忙做这些事情,把时间腾出来专心写作。
琼瑶的60多部小说,以“说故事”取胜,情节往往离奇曲折。早期的很多故事来自于琼瑶年轻时在大陆逃难时经历过的和听过的故事。到后期,琼瑶是个很擅长听故事的人。她具有一种"魔力”,可以使至亲好友毫无保留地倾吐心事,甚至陌生的读者,恳切要求她聆听他们的故事。如《匆匆,太匆匆》,就是真人真事。她听过的大多数的故事,也许沉淀后变成小说中的若干素材。此外,琼瑶几乎每天都要关在家里看一部电影,电影带给她无数的创作灵感。
在琼瑶才刚刚成名的时候,有一次平鑫涛送琼瑶回她在台北的父母家,尴尬的一幕发生了,平鑫涛推开琼瑶父母家的房门,发现另外一个杂志的出版人也在那里,他们互相认识,同行是冤家。这个出版人很明显也意识到了琼瑶的价值,他在琼瑶家等了四个小时,把琼瑶的母亲拍的服服帖帖,想把琼瑶从平鑫涛手上挖走。
但这个出版人在顶级泡妞高手平鑫涛面前,也就是个“too young,too simple ”的水平。
第二天,琼瑶从台北返回高雄,平鑫涛赶到车站来送她,递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牛皮纸袋,并说道:“一点小礼物,你回家后再拆。”回到高雄的家,琼瑶发现家里多了一台高级的落地电唱收音机,还以为送错了地址。她忙打开平鑫涛送的牛皮纸袋,才发现里面是厚厚一沓唱片,有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
打开一看,里面有一行字条,写着“知道你写作的辛劳后,深觉惭愧,稿费一直算的不高,因皇冠也撑的相当辛苦,一架落地电唱机,是从闲谈中,得知是你们家庭中所需要的,请看在特意让高雄朋友代劳的一片苦心下,笑纳吧——平鑫涛。”
哪个作者能拒绝这种攻势?何况还是从小极度缺爱的琼瑶。此后,琼瑶的稿子基本都在《皇冠》发表,一直把这个杂志的发行量从几千份干到几万份,她的书也都由日后平鑫涛创办的皇冠出版社出版,她几乎没有考虑过其他的杂志和出版社。
皇冠的商业模式和现在的MCN公司很像,实行基本作家制度,早早签下琼瑶这样有潜力的新人,然后把她包装捧红,通过后来的出书、改编影视剧等方式变现。搞定作者,同时防止自己的当家红人被挖走,是这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从搞定作者尤其是女作者这一点上来说,平鑫涛是个顶级的高手,同时代的其他竞争对手跟他比起来,都差好几个段位,活该他们竞争不过当年还是一本地摊小刊的《皇冠》。
琼瑶的撒手锏在她的高产,她写稿很快,一生写了67本书。这种高产的特性,极其符合六七十年代台湾出版市场的生存环境。在那个年代的台湾,出版市场的供求关系中,优质的本土作家的作品依然不多,因此哪个作家每年一直在出书,就能在各大书店占据比较好的推广位置,占据读者的心智。
在文化产业的经营上,平鑫涛有一个独特的“趁热打铁”逻辑。因为文学作品的火,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偶然性,很多时候,一个作家的一部作品火了,下一部作品可能又不太火。而平鑫涛鼓励琼瑶,在她的一部作品火起来之后,一定要趁热打铁,赶紧写第二部第三部,并且趁热度没有散抢时间推出。而高产的琼瑶,和平鑫涛的策略是完美的结合。
平鑫涛很懂怎么搞定琼瑶,他对琼瑶说的话,翻译成大白话大概就是“你很牛逼”“你非常牛逼”“你太牛逼了”“你会更牛逼”之类的。为鼓励琼瑶写作,平鑫涛可谓费劲心机。他用诱惑的方式:写完后带琼瑶出去旅游;用鼓励的方式:你这样的天赋不写浪费了。用威胁的方式:你不写皇冠每期销量掉几千份。用柔情的方式:夸赞琼瑶写作的样子真漂亮。用心机的方式:印了各种美丽的专用稿纸给她用……
和这些作家打交道,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许多作家都有个性有脾气。例如《皇冠》杂志当时签约的另外一名知名作家张爱玲,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她移居美国后深居简出,经常搬家。甚至有一次平鑫涛出差去美国,想见张爱玲一面,张爱玲都不给面子。要知道,平鑫涛的皇冠集团,在台湾帮张爱玲出版了16本书。但是平鑫涛有一套自己的本事,搞定这些“难搞”的作者。
并且,长袖善舞的平鑫涛,尤其擅长版权运作。基本上琼瑶的版权变现洽谈,都是平鑫涛出马,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在琼瑶的小说小有名气后,突然有一天,台湾中央电影公司的李行导演看中了琼瑶的《六个梦》,一口气买下了这6个故事的改编权,当时给的电影改编费很少,但是这却成为了琼瑶和平鑫涛进军影视产业的起点。
琼瑶的小说先是在《皇冠》连载,然后迅速出版成书籍,然后又大量改编成电影,电影的热播又带动小说的进一步畅销。开始改变成电影后,相当于给琼瑶的小说又加了一道杠杆。
林青霞(右)与琼瑶合照
那时候任何一位导演或制作人,只要买到了琼瑶的小说,就可以全球"卖埠”,预收定金,顺利开拍。但在卖出了太多电影改编权之后,琼瑶的小说经常被一些水平低劣的导演改的面目全非。
有次去电影院看一部"琼瑶小说改拍的电影”, 由一位著名的演员“演而优则导"。除了剧中人的人名,是小说中的人名外,剧情完全瞎编乱搞,与原作风马牛不相关。“既然这样,何不自编自导自演,而要谎称改自我的作品?”琼瑶在电影院里气得全身发抖。
从此,琼瑶和平鑫涛决定自己拍自己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严格把关,合约上规定导演、演员都必须征得琼瑶的同意,制作公司的声誉更是抉择的重要指标。于是琼瑶和平鑫涛成立了 “火鸟影业公司”,自己拍摄琼瑶电影,但是拍了两部之后,发现电影并不好做,火鸟影业关门。
两年后,二人反思电影产业应该是“最好”的组合一一最好的演员、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故事与编剧、最好的技术人员、最好的后制,更重要的,应有最好的发行系统,最好的宣传。一切都应该是“巨星”级的。他们成立了第二家影视公司,取名“巨星”。这家公司把“感人肺腑,赚人热泪”作为拍片的宗旨。电影播出后经常把观众看的哭得稀里哗啦的。
部分“琼瑶女郎”
到70年代末期,皇冠杂志已经发展成有上百名员工,在台北有自己的大楼的民营出版巨头,是当时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民营杂志之一。而琼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她的几个弟弟妹妹出国的钱,都是她赞助的,她还给父母换了大房子,父亲终于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书房。
1980年代初的一天早上,有一天台湾万国院线的董事长准备上班,他像日常一样打开座车车门,突然发现驾驶座上赫然放着一个血淋淋的大狼狗的狗头,直接把他吓得魂飞魄散——这完全是美国黑帮电影《教父》中的场景,是美国黑社会用于恐吓对手以达到目的的手段,没想到居然在台湾电影产业出现了。
此前一年,万国院线与琼瑶的巨星电影公司签下对赌协议,约定琼瑶方需要在一年之内拍摄竣工一部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大作新片如期上映,而万国院线也必须在新片上映后给予大力排片支持,赶春节档,违约的一方需要赔偿1000万元。但是没想到,此时的台湾电影业,充满了黑白两道通吃的玩家,有背景深厚的其他电影公司希望抢春节档,但是万国院线不为所动。于是血淋淋的狗头就被扔上了万国董事长的座车。
琼瑶与平鑫涛都是文弱书生出身,哪里见过这样黑道的场面?双方当即决定停止一切电影的拍摄和宣发工作,飞到美国去躲避风头。
此后,巨星电影公司宣布在台湾的中时和联合两大报纸刊登广告,宣布金盆洗手,退出电影产业。此后两三年,台湾电影产业的环境急转直下,巨星电影公司在电影市场崩盘前退出电影产业。琼瑶夫妇在电影产业拼杀了多年,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是一直没有赚到大钱。此时台湾的电影产业市场狭小,一部电影往往只有几十万人去影院观看。
挫折接踵而至。
到1980年代,琼瑶的言情小说在台湾已经开始逐步退潮。此时的台湾,蒋介石已经去世多年,蒋经国在统治后期逐步决定放开戒严,台湾最终取消报禁,社会舆论关注点逐步变得多元起来。《皇冠》杂志的销量时好时坏,琼瑶的小说,已经不如六七十年代那样,能够让读者提起那么强烈的兴趣了。
有一段时间,平鑫涛当起了甩手掌柜,经常几天不去一次公司,把事情交给职业经理人们去做,业余时间干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艺术收藏、画画、旅游,见见朋友。但是没想到有一天等他回公司,发现皇冠集团的账上,已经没剩下多少钱了。原来手下的职业经理人贪腐横行,短短几年时间,竟然差点把几十年来积累的家业掏空,好几次皇冠差点发不出工资,都是琼瑶个人掏钱救急。
在此之前,琼瑶和平鑫涛两人的感情,也遇到了很大的波折。用今天的眼光看,琼瑶属于非常典型的“小三上位”,在她出现前,平鑫涛和前妻林婉珍有三个小孩,有幸福的家庭。
而琼瑶成名后,和平鑫涛的皇冠集团绑定越来越紧,平鑫涛又是琼瑶的老板,又是电影公司的合伙人,又是琼瑶的出版人,又是琼瑶的经纪人,私下琼瑶和平鑫涛的婚外恋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双方的边界,常常分不清楚。
以至于琼瑶忘记了,平鑫涛给出的稿费,还有版税,相较于行业水平,都是很低的,但是对于恋爱中的女作家来说,这些都不是很重要了。
琼瑶的母亲很快识破了这一切。琼瑶的母亲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从小见过世面(琼瑶的母亲袁行恕是当时大银行家袁励衡的三女儿,袁行云的父亲为袁励准,和袁励衡是亲生兄弟,琼瑶母亲袁行恕从年纪来说是三舅袁行云的表妹。而金庸的堂姐查良敏是袁行云的妻子,所以金庸和琼瑶还是远亲关系)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告诫自己的女儿说,这种男人,你要多当心,他又想要事业,又想要老婆孩子,又想要爱情,什么都想要,但是你自己会是最大的那个牺牲品。
母亲的话刻薄但是不无道理,此后平鑫涛花了8年的时间,才和自己的前妻林婉珍成功离婚,这中间发生了无数狗血的剧情。多年后林婉珍写了一本自传《往事浮光》,将因为琼瑶的插足而导致的自己家庭破裂的怨恨全部诉诸文字。对于以女性群体为基本盘的琼瑶来说,“小三上位”是她一生永远的污点。
1979年5月,琼瑶和平鑫涛结婚,婚礼办的非常低调而简朴。第二年,琼瑶和平鑫涛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在台北买了一幢4层楼的花园洋房,占地150坪(约500平米),取名可园。此后经过扩建,上下足有8层。院子里有小桥流水,养了700条锦鲤。院子里最醒目的是一棵火焰木,它是平鑫涛花重金从深林中移植而来的,有六层楼高,横跨整个花园,有种傲视群花的气概。火焰木原本是春天开花,一年花期只有一季。可这棵火焰木却与众不同,无论春夏秋冬,只要阳光好就随时开花。
此后的1980年代,电视机逐步开始在台湾普及,琼瑶夫妇又意外的掉入到了电视剧的“大坑”之中。
他们第一次拍摄电视剧是平鑫涛的一个朋友遇到一部“烂尾”的电视剧,按照合同马上电视剧都要播了,剧本还没搞定,只好请平鑫涛来救场,而平鑫涛又找到琼瑶救场。琼瑶毕竟是琼瑶,之前在电影产业积累的多年经验教训,此刻用来拍电视剧,此后,该剧收视率节节攀升。但这个过程做的非常艰辛,琼瑶经常一边写剧本,一边流泪,抱怨说“为什么我们要趟这个浑水”。
电视剧的拍摄难度100倍于小说创作。小说,只要一个人,一支笔就可以了,成本极低,几乎不会有亏本的风险。而电视剧,需要协调导演、编剧、演员、道具师、拍摄场地、摄像、后期、宣发、音乐、电视台等相关方,制作过程极其繁杂。
那个年代的台湾,只有中视、华视、台视三个无线电视台,俗称“老三台”,电视剧的政策审查,也远麻烦于小说。
琼瑶的《六个梦》系列电视剧的第一部《婉君》,当时在台湾新闻审核部门已经审查通过,原定于1990年2月19日播出,但是在播出前两天,台湾华视电视台突然接到新闻主管部门的传真,要求第一集必须删除,并未告知任何理由。此时琼瑶面临两难的选择,如果她妥协把第一集删除,从第二集开始播,那么观众怎么能看得懂剧情?如果她不妥协,按照协议,当时琼瑶可能直接倾家荡产。此后媒体纷纷报道此事,给了当时台审核部门极大的压力,最终他们被迫同意一刀未剪播出此剧第一集,琼瑶躲过一劫。事后琼瑶老公平鑫涛回忆道,可能是审核部门看了《婉君》第一集,在大陆取景,把大陆景色拍的过于唯美,担心引起台湾人对内地太多的向往,临时起意要把第一集删掉。此后《婉君》在台湾的收视率高达40%以上。
因为电视剧制作上的高成本和复杂性,以及政策监管上的巨大不确定性,此后让琼瑶多次在制作电视剧的过程中面临着巨亏甚至倾家荡产的风险。
1988年,琼瑶和平鑫涛时隔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到他们出生的中国大陆,他们去了北京、四川、云南等地,看到中国大陆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颐和园、岳麓书院等文物古迹让琼瑶夫妇兴奋不已,这是极佳的外景拍摄地。此时,她的小说已经在大陆悄然开始流行,同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在大陆被人擅自改变成了好几部影视剧。
从80年代末开始,在出版和电影电视剧屡屡遇到挫折的琼瑶平鑫涛夫妇幸运的赶上了两个更大的浪潮:中国大陆市场崛起和电视剧黄金时代的到来。琼瑶和自己老家的湖南电视台合作,双方成了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到80年代末期。台湾和大陆的关系缓和,大陆开始开发台湾同胞返回大陆探亲,也开始逐步开放大陆的影视剧组到大陆拍摄外景。1980年代和1990年代,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文化非常多元化,尤其是外来的港台文化,迅速席卷整个中国大陆。琼瑶的小说和影视,剧情往往非常离奇,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三角恋、师生恋、小三上位这些场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三观不正”。但那个年代的中国对于这些新鲜文化的宽容度较高,琼瑶的作品在这个年代开始又在大陆席卷起来。琼瑶和平鑫涛抓住了一波更大的浪潮。
小说和影视版权,是非常典型的具有杠杆效应的产业。一部作品在完成后,1个人在看,跟1亿人在看,成本几乎是一样的。因此大陆广阔的市场让琼瑶的作品找到了新的巨大空间。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陆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很不完善,琼瑶的小说与影视作品相当一部分是以盗版的形式在大陆流行的,此时他们并没有赚到大钱。
琼瑶的《青青河边草》、《水云间》、《鬼丈夫》、《一帘幽梦》等影视作品开始在大陆流行,而这些影视剧的歌曲《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等,也是在大陆传唱了好几代人的经典作品。
90年代的某一天,平鑫涛和琼瑶在北京旅游,车子突然经过一座高架桥,看到一个叫做“公主坟”的路牌,琼瑶好奇的问,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发现这是乾隆收养的一个民间女子作为义女,死后葬在这里。琼瑶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她回去后就开始创作《还珠格格》小说,小说写的飞快。
很快,琼瑶团队决定筹拍还珠格格电视剧,主要取景地在承德的避暑山庄附近。还珠格格一开始就拍的很不顺利。
原定演小燕子的演员在剧组要开拍前一个星期时突然说要推迟报道,琼瑶当即决定换人。一开始准备让林心如演小燕子,赵薇演紫薇——这两个都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到临开拍前,琼瑶决定让两人调换角色,赵薇演小燕子,林心如演紫薇。
1997年8月,在炎炎烈日下,琼瑶团队租下承德避暑山庄,耗资巨大开始置景,剧组进驻现场,还珠格格第一部开拍。
承德避暑山庄
一开始,林心如的演技受到极大的质疑。林心如是琼瑶公司旗下一个新人,之前林心如接过一些制作粗糙的小制作电视剧,演技也很差。有一天,在台北的琼瑶接到了电视台的电话,说看到之前林心如演的其他粗制滥造的电视剧,问她林心如真的能演好紫薇吗?于是琼瑶喊暂停,差点把林心如换掉,后来琼瑶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做痛苦的决策,她看了承德送回来的前些集的还珠格格样片,后来她坚持让林心如继续演下去。在台北的琼瑶此后每天花时间遥控指挥承德现场的人,她关注林心如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她的台词,她的服装,她的化妆,她发现林心如适合穿红色衣服,就让服装师马上给她赶制红色衣服。
此外,拍摄过程中中间换了无数演员,包括演容嬷嬷和纪晓岚等关键角色,都经历过更换,换角色,就意味着之前拍的全部作废,这都是成本。而演尔康的周杰,又频频出状况,他个性鲜明,和剧组冲突不断。导演和摄制组、演员意见又不统一,状况不断。
这部剧眼看就奔着拍一年的时间去了。有一天琼瑶问平鑫涛,这部剧假设停拍,公司是不是赔得起,平鑫涛评估后说赔的起。然后琼瑶就给大陆的摄制组打电话,说决定停拍了。
但是琼瑶在大陆的合作伙伴湖南台不干了,摄制组也不干了,纷纷打电话给琼瑶,表示以后不再搞摄制组内部矛盾,团结一心拍完还珠格格第一部。
《还珠格格》第一部播出后迅速席卷两岸三地,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赵薇、林心如和范冰冰这几个主角红透了整个华人世界。电视剧的热播带动了小说的狂销,《还珠格格》小说首印就印了120万册,这还不包括不计其数的盗版。
此后,平鑫涛又开始了他“乘胜追击”的经营策略,鼓励琼瑶开始写作还珠格格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剧本,继续红的发紫。此后几年,又借助还珠原版人马的影响力,拍摄了《情深深雨蒙蒙》等电视剧,一样获得巨大成功。琼瑶和平鑫涛的事业巅峰到来了。
琼瑶发现演员眼光极好,他们经常在一个演员还没有红的时候就以较低的成本签下演员,然后通过电视剧把他们捧红,然后在此后几年分享长期收益。包括林青霞、费翔、赵薇、林心如这些后来红得发紫的演员,都是琼瑶发掘的。同时,琼瑶是个极好的产品经理,小说是她自己写的,剧本是她自己改变,导演和演员是她亲自挑选,影视歌曲是她自己写的……就连拍戏的道具,很多都是她亲自参与。
不过,我找多个影视、明星圈的朋友帮忙分析,琼瑶夫妇当年虽然火,但是没有赶上从商业上最好的年代。
在90年代,中国的电视剧产业还是由国有的电视台绝对主导,那时候优酷、爱奇艺这样的民营网络平台还没有崛起,一集电视剧的拍摄成本,也就是几十万的水平,对应的,一集电视剧的交易成本,顶多也就是在几十万的水准。
《还珠格格》在大陆播出的时候,是以市县一级电视台为主要播出平台的,那时候城市电视台联网采购,一集电视剧的采购价格能到几十万就很不错了,而县级电视台当时大量播出盗版的还珠格格。
琼瑶公司签约的赵薇、林心如等演员,当时并没有赶上商业变现最好的时代。首先演电视剧,在2000前的那个年代影视的片酬很低,拍摄周期长,也十分辛苦。2000年后,那英、孙楠、韩红等内地歌手,在《同一首歌》这样的王牌节目加持下,一场拼盘演唱会,或者地方走穴演出的收入就有大几十万元、甚至有的接近百万元——相当于北京二环一套房,而演员辛辛苦苦演几个月甚至拍一年的戏,可能也就赚几十万到100万。从商业代言的角度来说,真正大规模的请本土大陆明星为品牌代言,要到04、05年之后了,之前都被香港的大牌演员占据这块市场。但是从《还珠格格》红起来的赵薇、范冰冰此后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依旧长时间占据中国一线明星,他们此后签约其他经纪公司,从收益上与琼瑶公司关系已经不大。
但是,在同时代的作家当中,琼瑶的商业成就,已经远远甩开普通人几条街。琼瑶平鑫涛夫妇的个人资产据估算至少在数十亿人民币之间。而同时代的作家当中,张爱玲1995年去世时个人资产仅32万美元。古龙在1985年去世时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唯一可以在商业成就上可以和琼瑶平鑫涛夫妇比肩的,只有1993年个人资产超过24亿港币的金庸。
2019年,在卧床多年后,平鑫涛在台北平静的去世,琼瑶为他举行了“花葬”。他一生出版了600多期杂志,3000多种丛书,16部电影,600多小时的电视剧。在那个台湾政治空气肃杀的年代,平鑫涛推动的文化作品,伴随了几乎好几代台湾人的青春。而他和琼瑶的作品,也在中国大陆有巨大的知名度。
琼瑶的晚年,则在争议中度过。平鑫涛与前妻生的几个子女早早开始接管皇冠集团的日常运营,他们后来在平鑫涛卧床后是否应该安乐死这件事情上,和琼瑶爆发了很大的冲突。琼瑶后期的书籍,不再在她合作了一辈子的皇冠出版社出版。
在平鑫涛去世后,她逐步回归平凡的生活,她极少参加公开活动,也不爱接受电视采访,平时看看书,看看电影,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几年前接受台湾一家电视台的采访谈平鑫涛生病的事情,电视画面中,80几岁的琼瑶看上去大概跟五六十岁的年纪差不多,保养极佳,精神状态不错。
2024年12月4日下午,86岁的琼瑶在新北市的家中平静的选择了自杀。在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告别视频中,她留下了自己最后的遗言:
“这趟旅程走来辛苦颠簸,且喜也有各种精彩唱和,经过了山路的崎岖不平,挨过了水路的骇浪风波,留下来我那些字字句句的著作,是我今生为爱燃烧的热火,睡在雪地插了鲜花一朵,阳光映着玫瑰如此鲜活,正像我心中的雪与火,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那个我始终追寻着日出与日落,相信人间有爱,初心如昨。这是我最后的选择,时间已到,生命不会更好。趁我还能微笑还能歌。不拖累所爱,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乐。当此刻,有如雪花和火花同时绽放,我将飞向可以起舞的星河。——琼瑶”
结束语
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样一个直男,会有兴趣去研究琼瑶的人生。起因是之前研究了金庸,发现当年有华人的地方,必知金庸,也必知琼瑶。从商业和传播角度,在同期的作家当中,琼瑶的江湖地位几乎与金庸比肩。
如果没有平鑫涛,不可能有琼瑶的成功。平鑫涛在发掘和维护核心红人作者上,有天生的天赋。同时,他至少抓住了杂志、出版、电影和电视剧这几个巨大的时代浪潮,每一步都踏的很准。
并且,琼瑶幕后的平鑫涛的口碑一直很好。我曾经看过许多台湾的电视台访问,只要有人提到平鑫涛的名字,言必称“平鑫涛先生”,就好像在大陆提到鲁迅必称“鲁迅先生”或者提到孙中山必称“中山先生”一样,可见他当年在台湾文化界的江湖地位。
杂志、出版、影视这些,和同时期的其他巨富公司相比,都是很辛苦的小产业,但是平鑫涛却坚持做完了一生。他的物质生活非常简单,一辆破的凯迪拉克车,开了15年,舍不得换,一直到整个台北都找不到零部件。
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辗转买到一本60年代出版的第100期皇冠杂志,上面读到这样一封读者来信:“皇冠,犹似醇酒般的甜美,她能增加你生活的情调,她能充实你生命的意趣,她能使你更年轻,她使你更天真。皇冠,是我永恒的良伴。”我相信,能读到这样的文字,是每一名文字工作者内心,最开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