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散尽,琼瑶的最后一页浪漫

港台明星 4 0

“红尘作伴活得潇洒,策马奔腾共享繁华。” 这句诗词般的愿景,正是琼瑶小说里常见的浪漫理想。

这位曾用笔触构筑无数爱情梦境的言情小说大家,却以令人惋惜的方式告别了人间繁华。据台媒报道,86岁的琼瑶于近日因一氧化碳中毒离世。消息传出后,她的秘书代为发布了一封遗书,其中既有她对生死的态度,也流露出她对世界的深情告别。

琼瑶的离世并非意外,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遗书中,她详细描述了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厌倦了病痛和身体的衰退,不愿成为依赖医疗器械存活的“病床老人”。她坦言:“不要为我的死亡悲伤,我已经翩然离去。”这种坦然,让人想起一位老人曾在癌症晚期放弃化疗,只为能保留最后的尊严和清醒。他也像琼瑶一样,选择用最后的自主来结束生命。

琼瑶早在多年前就明确了自己的生死观。她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详细列出过“临终叮嘱”:拒绝气切、电击等急救手段,绝不插管维持生命,宁愿平静离世。她的这一选择在当时引发了热议,但琼瑶始终坚持,“与其困在病痛里苟延残喘,不如体面而轻松地走”。如今,她兑现了自己对生命的承诺。

外界或许会误解,认为琼瑶选择轻生是对生命的厌弃。但从她的遗书和过往经历来看,恰恰相反,她是因为深爱这个世界,才希望以最美的姿态离开。正如有心理学家所言,那些深刻思考过生命价值的人,更容易以平静的态度面对死亡。

琼瑶在信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激,她用“翩然”形容自己的离去,也特别叮嘱年轻人珍惜生命,不要轻易放弃。在此之前,她积极配合治疗,甚至为保护视力减少社交媒体的使用。这些细节足以证明,她并非厌世,而是选择在生命的终站以自己的方式告别,避免拖累家人,也为自己保留尊严。

琼瑶的离去,标志着一个言情时代的彻底终结。从《窗外》到《一帘幽梦》,她用细腻而浪漫的笔触塑造了无数经典人物,开启了华语言情小说的黄金年代。她笔下的爱是纯粹而激烈的,往往夹杂着苦涩与追问。即便在影视作品里,这种琼瑶式的情感表达也一度成为九十年代的文化符号。

然而,伴随着时代变迁,“琼瑶式爱情”也逐渐遭遇批评,有人认为她的作品过于理想化,甚至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对爱情的认知。但无论褒贬,琼瑶的创作始终扎根于她对生活和感情的真实体验,给无数读者带来过慰藉。

从另一个角度看,琼瑶的自我了断不仅仅是一种个体选择,也引发了对生命尊严和安乐死议题的讨论。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看待晚年生活的质量,如何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保有尊严,成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琼瑶的选择或许不是最普遍的答案,但她以实际行动呼吁人们尊重个体意愿,思考生死的意义。

有心理学家指出,面对衰老和病痛,许多人会选择将希望寄托在医疗科技上,但也有像琼瑶这样的人,以坦然和自主的方式书写人生的最后一章。这种选择并非软弱,而是对生命的一种觉醒。

琼瑶的作品曾陪伴几代人度过青春岁月。她的离开,让人们不禁感慨岁月流转和人生的无常。正如另一位文学大师所言:“我们最终都会老去,但那些热烈的爱、无悔的选择,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

今天的怀念,不仅是对琼瑶的追思,更是对那些因她的文字而生的欢笑与泪水的告别。她的离去,就像一颗燃尽的流星,虽已坠落,却永远留存在记忆的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