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离世,遗书公布:人生晚年的失能该如何面对

港台明星 4 0

据台媒消息,12月4日13时22分许,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离世,终年86岁。

她留有遗书一封。

中午,秘书发现她不妥时,立即通知急救。

救护人员抵达时,发现她已无呼吸心跳。

后淡水警方接到通报后来到现场,初步排除了外力介入。

01

琼瑶,是真真切切影响了几代人。

她本名陈喆,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衡阳。

1963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窗外》,一举成名。

1985年,进入影视剧制作行业,推出电视剧《几度夕阳红》并大获成功。

1990—1993年,制作的电视剧《婉君》《梅花烙》等播出,风靡大江南北。

1990—1996年,陆续拍摄的《六个梦》剧集后三部:《雪珂》《望夫崖》《青青河边草》,以及《梅花三弄》系列、《两个永恒》系列、《一帘幽梦》等电视剧集,更是掀起了收视狂潮。

70后80后们,死去的童年回忆有没有在攻击你↑↑↑

1998年,编剧并参与制作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播出,其收视率(第一部全国平均收视率超47%、最高62.8%,第二部全国平均收视率突破54%、最高65.95%)至今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记录。

她的电视剧捧红了林青霞、刘雪华、陈德容、萧蔷、林心如、蒋勤勤、秦岚等一众演员。

2001年,琼瑶又改编了电视连续剧《情深深雨濛濛》,至今,雪姨的表情包在互联网上仍非常出圈。

琼瑶一生轰轰烈烈爱过活过写过,注定是个要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02

琼瑶的这一做法,让人唏嘘之余,倒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琼瑶的丈夫平鑫涛患“失智症”(即老年痴呆症)之事也曾掀起过轩然大波。

2017年那会,平鑫涛已得“失智症”,后来又中风,医生告诉琼瑶,他需要插鼻胃管才能活下去。

琼瑶对于插鼻胃管是反对的,她想让平鑫涛放弃治疗。

而平家三个孩子坚持要插管,并且认为琼瑶夸大了事情,父亲并非病危,只是失智。

继子平云更是写公开信反驳,直言重点并非插鼻胃管,而是对“父亲值不值得活下去”有不同观点。

他痛斥琼瑶真正在意的是无法接受父亲失智,她认为“没有灵魂的肉”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去安乐死。

2日,琼瑶发脸书反驳,称没说过这句话。

并且发公开信,要把平鑫涛交还给他的子女,自己不再插手治疗事务,还称“我的人生一败涂地。”

03

其实,很能理解她的感受。

“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

我经历过两年前奶奶的去世,那时候眼见着她一点点衰弱下去,无力起身如厕,无力抬起手臂,终至于无法咽下一口米汤。

每天每天,我们都饱受煎熬。内心只感到人生无能为力的万般无奈,和必将面对她的离世的焦灼和痛楚。

而倘若,这人世间的万般痛苦加诸己身,我想,我也许也会选择主动放开原本与这个世界环环相扣的手。

当然,绝对不会在我还年轻的时候。

换做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04

老了,失能了,对于家人来说,也是种人生和人性的考验。

张爱玲在照顾晚年中风的第二任丈夫赖雅的时候,她一边写稿艰难维生,一边极力尽到人妻之责任,以至于耽误了写作进程。

1956年,张爱玲与赖雅相识于美国为贫寒艺术家开设的写作基地。赖雅是痴爱张爱玲的,张爱玲呢,遇到赖雅,是真正地“岁月静好”起来。

看她的照片,求学时候是一脸的木讷迷茫,事业如日中天时候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得意傲慢。

直至遇到赖雅,脸上才是难得的平和安详,张爱玲才度过了人生中最恬淡的几年光阴。

赖雅与张爱玲

赖雅比张爱玲大29岁,婚后才两个月,赖雅就第三次中风,这次是因面部神经麻痹而再度入院。

60年代中期,赖雅一直瘫痪在床,丧失了工作和自理能力,大小便都需要张爱玲来料理。

彼时,他们领着政府微薄的救济金,经济方面很困窘,自然请不起护工。

张爱玲一方面要埋头写剧本赚取家用,一方面还要腾出时间来做不擅长的家事、照顾病人。

她在美国举目无亲,与好友炎樱也淡了往来,她一人苦苦承受着精神和生活方面的双重压力。

05

张爱玲是一个至死都在拼命写作的作家,她自始至终都有种“罔罔的威胁”,一直觉得时不我待,“出名要趁早”。

在美国的张爱玲,基本上拒绝了所有社交,甚至放弃了回上海看望姑姑的机会,苦心孤诣地写作。

60年代在香港的时候,她甚至写到眼睛出血还不停止。

她的写作,一方面是维持家用照顾赖雅的,一方面是实现在文学方面的梦想。

成天要照顾这样一个病入膏肓的丈夫,无疑是要缩短不少写作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写作思路的连贯性。

不知道此时的张爱玲,内心是作何感想?

06

张爱玲天性自来凉薄决绝,尤其是对待伤害过她的人,她会与他们划开一条深深的壁垒,冷眼旁观,不置一词,管你是死是活。

但是对于爱的人,她又是掏心掏肺,肝胆相照。

张爱玲曾经尝试请人来照顾赖雅,自己可以潜心写作。但是别人的照料难以周到,她还是觉得亲力亲为比较好。

1967年,雷克德里芙大学向她发出邀请,她把丈夫带在身边。

1967年10月8日,赖雅离开了人世。

有个研究者采访张爱玲说:

“她与赖雅最后的那几年过得很艰难(赖雅晚年健康状况恶化,致使他生活起居几乎事事要人照料),我很讶异在这样的前提下,她能敞开心怀毫不忌惮地与人谈论他。

言辞中,她对这个在生命将尽处拖累她写作事业的男人,丝毫不见怨怼或愤恨之情。相反地,她以公允的态度称许她先生的才能,说明他的弱点所在。”

或许是生命中的数次触礁让张爱玲自私而凉薄,同时也使她的性格变得坚韧和强健。

与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她是那个还没长大的小女孩。

中间经历过太多的人情冷暖、世事变幻后,跟赖雅在一起时,她已是一个看透人世百态,转而紧紧抓住人间温暖的妇人。

是以,张爱玲的作品中有着大时代走过来的暗波涌动的底蕴,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读来往往都有不同的感同身受。

07

人生啊,总要经历过生老病死,才会真正看清、看轻,继而看透。

标签: 遗书 失能 赖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