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他/她,可是他/她已经老了。
我深爱着他/她。可惜他/她已经走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长江水。
当看完上周某卫视的《声生不息.港乐季2》的些许片段后,笔者心里有好多的话想说。
曾经的80后,被认为是“苦逼”的一代,时代的变迁让他们背上了精神层面上的枷锁。
但某些时候,时代又待他们不薄,善于阿Q的他们衷心地表示:唯有音乐与足球不曾辜负80后。
当年的那些好音乐,已经珍藏在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旋律。
当年的那些歌手,已经缔结盟约,成为神交已久的精神伴侣。
当年的那些人和事儿,已经成为我们的情怀,一旦被触动,铁汉也会泪流。
所以,这一期的节目,应该算是在一代歌迷心里投下了催泪神弹了。
近40年前的“谭张争霸”,没想到会在这档节目上迎来最好的总结与缅怀。
1989年的“千夕之争”,让港乐看着自己的“公主”远赴异域他乡、自己的“女儿”隐藏自己的梅艳芳菲,让喜欢这二位巨星的拥趸意难平至今。
然而,就是在这次节目上,“公主”用致敬“女儿”的方式,让这段兼顾“恩怨”圆满解决:我会记着你,然后精彩地活下去。
当“校长”与“公主”合唱《讲不出再见》,显示屏上放出那一位位熟悉的面庞的抓拍照时,真的,对于那一段岁月,太难讲出“再见”了。
想不到,谭张梅陈居然用这种方式同框了。
有些“再见”是红颜弹指老、物是人非,有些“再见”是俩忘烟水里、天人永隔。
虽然笔者更喜欢台湾的流行乐,但更喜欢港乐的歌手,毕竟更会宣传娱乐的港娱,让自己的明星们的形象更立体、更丰富、更饱满。
借此机会,来向那些已经远去但“声生不息”的港乐巨星们表达一声怀念:你不曾真的离去,你始终在我心里。
1993年,是港乐损失惨重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四大天王”已经成为华语乐坛的绝对顶流,但这一年它却一下子失去了两位受万千歌迷宠爱的歌星。
当年6月下旬,在日本参加演出的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跌落,一周之后,这位摇滚巨星在日本东京与世长辞,享年31岁。
7月2日,黄家驹的遗体被运回香港,遂后安葬在将军澳墓场。
虽然生前黄家驹的BEYOND乐队并不是港乐人气最高的乐队或者组合,他们曾一直被草蜢乐队在颁奖礼上强压一头,但这支乐队的作品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乐与怒”最终在大中华地区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海阔天空》《俾面派对》《光辉岁月》《大地》。。。黄家驹的创作才华,最终没有蒙尘。
二哥,真的好想你!
在黄家驹走后三个月,另一位昏迷一年多的巨星因为脑衰竭最终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永远的“丹尼仔”陈百强。
在港乐缺乏超级偶像的上世纪80年代,陈百强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偶像派歌手,温润优雅的丹尼是很多天后的偶像,比如陈慧娴、比如林忆莲、比如杨千嬅、比如梁咏琪。
“公主”也在这次节目上表示自己是因为丹尼才去唱歌的,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同丹尼合作过。
“三王一后”中,陈百强是最低调的那一位,不争与浪漫的他,反而俘获了相当一批歌迷的心,这批歌迷与“谭张”的歌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即使没有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和金曲金奖入账,但丹尼的很多作品都超越了金曲金奖的分量。
人海茫茫,歌迷却《偏偏喜欢你》,明星那么多,《摘星》的你让邂逅你的歌迷《一生何求》,他们只愿《眼泪为你流》。
丹尼,因为你,五颜六色的绚丽里,很多人眷恋那一抹紫色。
2002年,一位港乐的大歌者去世,“香江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先生破例送上“歌在人心”的题字陪他最后一程。
这位歌者,就是港乐金字塔间的歌手——罗文。
有罗文在的港乐,就是一个有江湖烟火色的有趣的江湖。
他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剑魔”独孤求败一样,曾无敌于江湖,是绝对的“舞台皇帝”,在独领风骚之后飘然隐去,成全“三王一后”与“四大天王”。
罗记走后,港乐失去了它的最靓音色,甄妮小姐失去了她的最佳拍档,郑伊健、容祖儿等痛失他们的人生导师。
有人迷恋林子祥的绝世高音,有人欣赏谭咏麟的全面大气,有人钟情张国荣的芳华绝代,有人喜欢张学友那魔性的“兰花指”。。。
而我,在罗文先生之后,再也不惊艳别人的音色。
在1993年的十年之后,港乐迎来它伤筋动骨的一年,这种损失让港乐再也没能实现“中兴”,这种失去,让无数歌迷痛苦到撕心裂肺。
愚人节那天,“哥哥”张国荣仿佛跟世人开了个玩笑,在文化酒店纵身一跃,从此不再“宠爱”他的歌迷,风再起时,让喜欢他的人喟叹“夜阑人静,有谁共鸣”。
笔者是四大天王时代的那一批歌迷,只是知道“张国荣”这个名字。
但是,这个有魅力的名字却在此后的20多年里深深吸引了笔者,让个人成为他忠实的听众。
我愿在《MONICA》的旋律里《无心睡眠》,在《风再起时》保持《沉默是金》,在回忆《当年情》时《当真就好》。
陌上人如玉,唯有“哥哥”世无双。
张国荣,我们愿意在余生对你“继续宠爱”。
2003年的年末,在笔者表白遭拒的元旦前一天,那朵随风摇曳的“女人花”却永远地凋零了。
与张国荣一样,梅艳芳不是笔者那个时代的歌手,我应该喜欢的声音,是许茹芸,是张惠妹,是李玟,是萧亚轩,是陈慧琳,甚至可以是孙燕姿。
可是除了很正常地喜欢上了梁静茹外,笔者却很奇怪地喜欢上了梅艳芳、陈淑桦、陈慧娴、辛晓琪等歌手的作品,尤其是格外喜欢梅姐的国语歌《亲密爱人》、《今宵多珍重》、《一生爱你千百回》、《女人花》。
《女人花》的意境中,有笔者高中时代各种不如意的投射。
这种共鸣,让笔者第一次对一位娱乐明星的离开感觉到真实的悲伤。
再后来,随着对港乐的认识越来越多,才感知到这港乐上世纪80年代“一后”的人格魅力。
这样的女歌手,在她淡出之后,再也找不到可以接班的“下一站天后”,叶倩文不是,郑秀文不是,容祖儿更不是。
这五位歌者的名字,是让厚重港乐熠熠生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一批一批一批歌迷思念到如今。
每当旋律再起、画面再现,总会有一些情愫就止不住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