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舞台上,她把自己叫Echo,理由是喜欢三毛。我也喜欢三毛,但更喜欢站在舞台上很飒地笑着讲述自家三姐妹故事的她,笑点背后全是泪。
所以,在这档以“搞笑、好笑”而著称的综艺中,当她因讲述的话题太过沉重而止步于第三轮,被淘汰后边擦拭着奔涌而出的泪水,边哽咽着说:“生活太难了”时,我的心也被深深地戳痛了,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
脱口秀女演员Echo:在重男轻女家庭中出生的女孩,想好好长大,太难了
因为伴随着冉榕的哭泣和诉说,我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的是在学院的心理咨询室,那些曾遭受过父母家暴的女大学生声声血和字字泪的控诉。
如:“我爸一不高兴就打我,抡起什么就是什么,而我妈就站在一边,漠然地看着,连劝他拉他一下都不肯,这是为什么呀?”
还有:“爸爸妈妈为什么只把弟弟带在身边,却把我丢到农村爷爷、奶奶家。春节时难得回来几天,看到弟弟欺负我就笑,当我还手时,就是劈头盖脸一顿打?”
这些女孩无一例外都患有抑郁症,有些胳膊上还有着一道道划痕,触目惊心!
所以,我太知道她这句“生活太难了”中“太难”两个字的份量,也因此而牢牢地记住了她。
她叫冉榕,29岁,来自重庆一个被大山包围的小镇,她也因此自称是“来自大山的女儿。”
她爸妈在镇上经营着一家药铺,中、西药都卖,也卖农作物、瓜果蔬菜的种子。
她家有四个孩子,大姐、二姐、她以及最小的弟弟。弟弟是重男轻女的父母最为执着的期盼,二姐和她的出生则带给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小镇上的父母都把打孩子当娱乐。对待孩子的方式”强硬、暴力,也非常的粗糙。”
她的父母虽不例外,却也恪守着“三不打”的原则:即“别人家的孩子不打,成绩好的孩子不打,儿子不打。”
三姐妹中,大姐为了少挨些打,自小就懂得察言观色,十几岁就帮着父母看店、扫地、拖地,洗衣服、做饭,照顾家人,在自己的亲生父母身边,在如花似玉的年龄,俨然活成了一个“小保姆”般的存在。
即便是如此,也依然躲不开父母粗暴、粗糙的对待,以至于高中没毕业,就逃去重庆打工。24岁就匆忙地把自己远嫁到湖南,藉此逃离父母的掌控和伤害,在异地他乡,过着一份不容易的人生。
冉榕为了逃避挨打的命运,使劲浑身解数去讨好父母,努力让自己听话、懂事,成绩好。学生时代,一路做Top one,奖状贴满墙,考上县中“尖子班”,直至考上四川一所211大学。学霸光环为父母挣足了颜面,才有幸享有跟弟弟一样的特权 ,并且以一种让父母骄傲的姿态走出大山。
只有脾气倔强又性格刚烈的二姐,既不懂得讨好又桀骜不驯,承受着父母最多的打骂。父亲一巴掌就可以把这个胆敢“叛逆”的小女孩打到耳鸣。终于,在这位二姐14岁的一天,她被父母硬生生打出了大山,打到了深圳去打工。
年仅14岁的少女,无学历、无技能、无任何的依傍,只带着满身满心的伤一头扎进茫茫都市,要靠什么立足?
她只能做售货员、厂妹以及各种各样的临时工,在狭小的出租屋里过着艰难逼仄的人生。直至身患重病住进ICU,也依然拒绝来自父母的金钱及关爱,以及任何形式的沟通。
断亲断得这么不留余地,可见,当年来自父母的伤害有多沉重?又是多么的难以抚平?
冉榕虽有幸通过读书,通过高考跳出了父母、大姐、二姐的生活,貌似改变了命运,但本质上,她一直无法挣脱“贫穷”和“重男轻女”这两座大山对她性格的塑造。
所以,大学毕业即像蝼蚁一样艰难地活着,被社会吊打得最为绝望时,不是设法从父母那里找慰藉,而是赌气拉黑父母三年,屏蔽所有来自父母的伤害。
自认为有点能力,怀揣着责任感,用心调停二姐和父母的关系却“成了那个被她们双方控诉的人”时,她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服了。我真的累了。这是你们自己的课题,我还给你们。”
幸好,走出大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有聪慧的大脑,有颗敏感而丰富的内心。这让她有能力认清,她们三姐妹悲剧的源头在父母,而父母的悲剧源头在祖辈。“伤害像链条一样,一代代地传递了下来。”
为了斩断这种伤害的链条,挣脱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心灵枷锁,为了让自己被看见,大姐和二姐被看见,她开始拿起笔写段子,拿起话筒讲脱口秀。
她说:“我把那些曾经我想隐藏,让我感到羞耻、痛苦的事写成段子,以好笑的方式讲出来,却意外让我得到了治愈。如果说家庭暴力或家庭环境让我觉得羞耻,它不是我造成的。”
她的段子疗愈了自己,也唤醒和抚慰了千千万万个跟她的二姐同类处境的女孩。
当冉榕哽咽着对镜头说:“生活太难了”时,我相信,隔着手机、电脑和电视屏幕,一定有无数个遭受过父母的家暴,小小年纪就逃离家庭,在异地他乡艰难生存,苦死累死也不想向父母张口求助,痛死难死也不愿意回到父母身边疗伤的女孩在跟着冉榕一起泪流满面,凄苦悲鸣吧。
冉榕无疑是幸运者,借助脱口秀的舞台,她成功地被看到,活成众人眼中的Echo女王。相信,未来的她应该有能力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也有能力帮她的大姐和二姐走出困境,生活越来越好。
但不是所有同类处境的女孩都有如她一般的幸运。
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报告,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有68%的学生患者认为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冲突、家暴从而引发抑郁症。
每个生病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着一个生病的家。在这种病态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想好好长大,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太难了!
但愿在病态家庭中艰难长大的女孩们,在自己为人妻母后 ,能够将心比心,咽下辱骂孩子的话,缩回打向孩子的手,好好善待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用爱用心去润泽他们,终结这种像链条一样,一代代地传递下来的伤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幸福的小孩。
注:本文图片源自《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加引号部分文字来自冉榕在该节目中讲过的段子及采访中说过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