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众多考生中,胡玫脱颖而出,她同时考上了表演和导演两个专业。
这个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纷纷对这位年轻的考生投来了好奇和钦佩的目光。
胡玫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父亲胡德风是著名的指挥家,母亲是一位歌唱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父母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能在音乐领域有所成就。
于是,他们为胡玫请来了国宝级歌唱家郭淑珍教授她声乐,还找了最好的钢琴老师。然而,胡玫对音乐的兴趣并不浓厚,练琴对她来说甚至是一种负担。
为了减少练琴时间,她常常偷偷把钟表调快。那时候的她,每天都沉浸在枯燥的练琴生活中,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抵触。
房间里回荡的钢琴声,在她听来并非美妙的音符,而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她渴望能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但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随着社会的动荡,胡玫家的钢琴被贴上了封条,房子也被查封,父母被关押。
曾经熟悉的叔叔阿姨们变得冷漠无情,年幼的胡玫无法理解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她的世界瞬间变得灰暗无光,曾经的温暖与安宁被彻底打破。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胡玫与两个哥哥相依为命,这段经历为她的未来增添了一份沉重的色彩。1975年,胡玫高中毕业后考入了总政话剧团,开始了她的龙套生涯。尽管只是一些小角色,但她依然全力以赴地去演绎,期望能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两年后,高考恢复,这给了胡玫一个改变命运的契机。当她在犹豫是否留在话剧团成为军官时,父亲的建议让她坚定了报考电影学院的决心。
于是,1978年,胡玫勇敢地踏上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征程。尽管她对自己的外貌和能力存在疑虑,但她依然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功底,成功地考上了表演和导演两个专业。
经过深思熟虑,她最终选择了导演系,从此开启了她的电影之路。
在北电的学习生活中,胡玫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努力锻炼自己的导演能力。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积累,为她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胡玫的感情生活却充满了波折。1982年,胡玫在毕业实习期间,与交往多年的男友分道扬镳。
实习结束回到北京后,她发现男友背叛了她。尽管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胡玫的挽留却无法改变男友的决定。
失恋的痛苦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她学会了抽烟,试图以此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在这段人生的低谷期,一位美术系的男生给予了她安慰和支持,并帮助她顺利完成了毕业实习。
怀着感激之情,胡玫与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毕业后,胡玫被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而丈夫则选择留在北京寻找发展机会,以避免两地分居带来的困扰。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胡玫得到了厂方的大力支持。她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摄制团队,推出了自己的首部作品《女儿楼》。
这部以女性题材为焦点的影片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尽管这部电影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经济回报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拍电影不仅是为了追求艺术,还需要考虑到实际的生计问题。当时,电影市场上涌入了大量的港台影片,它们以多样化的形式迎合了观众的口味。
胡玫的事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就在这个时候,出国热潮兴起,胡玫萌生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想法。然而,当她办好出国手续后,与父亲的一次长谈让她改变了主意。
父亲的一句话“真正的好作品,都是民族的东西”,深深地触动了她。最终,胡玫决定放弃出国,创办了一家广告公司。
曾经怀揣着获得奥斯卡梦想的她,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签下合同,她陪合作商打了一整天的高尔夫,累得几乎无法行走。
这份工作她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她对每一个广告项目都亲力亲为,负责策划和拍摄。
她的丈夫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但在精神层面,她始终觉得有所缺失。两人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和共鸣,这段婚姻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危机。
多年后,胡玫选择了结束这段并不美满的婚姻。
1991年,胡玫在一次电影研讨会上,遇到了一个对她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何新。何新在研讨会上发表的独特见解吸引了胡玫的注意。
何新大学辍学后自学成才,他性格直爽,胸怀宽广,给胡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后,胡玫的新片上映,她送了一张票给何新。
两人一起观影后,胡玫应邀到何新家做客。在那间堆满书籍的小屋里,胡玫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她被何新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魅力所吸引,而何新也对胡玫的干练和直爽心生爱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何新主动向胡玫表白。
尽管胡玫曾有过一段婚姻,但何新并不在意,他坚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1993年,胡玫和何新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始了崭新的人生旅程。婚后的胡玫,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1996年,《雍正王朝》开始筹备,当时的导演候选人有十几位,其中包括胡玫的两位同学张艺谋和陈凯歌。
与他们相比,胡玫的名气和成绩略显逊色。春节假期,制片人刘文武带着二月河的小说找到了胡玫。
胡玫用整个假期仔细研读了《雍正皇帝》,读完后,她被这部作品的精彩所震撼,但同时也认为自己获得拍摄机会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她相对较为年轻;另一方面,作为女性导演拍摄男性题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巨制,投资方不太可能轻易交给名气不大的导演。
不过,凭借在公司经营中积累的经验,胡玫懂得“欲擒故纵”的道理,她故意按兵不动,等待对方主动联系。最终,她接到了与投资方会面的通知。
在会面时,几位高层要求她用简短的话概括这部作品,胡玫沉思片刻,说出了两个字:“敬畏。”她深知,只有认真读完小说,真正理解雍正这个人物,才能有这样的感悟。
胡玫毫不掩饰地表示:“只有我能拍好这部戏。但我知道,你们选的人不一定是我。
不论找谁拍,都要珍视它,这部作品百年难遇。”或许正是她的这番话,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最终交到了胡玫的手中。《雍正王朝》播出后,胡玫的事业如日中天。随后,她又执导了《汉武大帝》和《乔家大院》等多部备受赞誉的历史剧。
在这些以男性角色为主的作品中,胡玫凭借着女性对男性的独特理解,巧妙地掌控着剧情的发展。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过程中,丈夫何新给予了她许多宝贵的建议。
何新认为,尽管是男性题材的作品,也不能缺少女性的细腻,但整体基调必须保持应有的刚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的目光。
每当胡玫遇到难题时,她总会向何新请教,听取他的意见。经过交流,她总能找到新的创作思路,豁然开朗。
2005年,胡玫的父亲身患重病,情况危急。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胡玫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和焦虑之中。
当时,胡玫正在外地拍摄电视剧,得知父亲病重后,她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心急如焚地赶回北京。当她见到父亲时,父亲憔悴的面容让她心痛不已。
父亲虚弱地对她说:“多亏了何新,他为了我,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了。虽然是女婿,但比亲儿子还亲。
他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对他。”胡玫听完父亲的话,眼眶湿润了。
她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何新忙碌的身影,为了照顾病重的父亲,何新不辞辛劳,日夜守护。在父亲病重的日子里,何新几乎承担了所有的照顾工作。他每天早早起床,为父亲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然后耐心地喂父亲吃饭。
父亲需要按时服药,何新总是细心地将药准备好,按时提醒父亲服用。他还会陪父亲聊天,缓解父亲的心理压力,让父亲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晚上,何新也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会时刻关注父亲的病情,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及时采取措施。除了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何新还积极地与医生沟通,了解父亲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他会认真地听取医生的建议,然后根据父亲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父亲的护理计划。
在何新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依然不容乐观。
胡玫想起每次拍戏时,丈夫都会陪她探讨剧本,给她提供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支持。儿子出生后,她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丈夫便辞去工作,全心全意地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如今父亲病重,她无法在身边尽孝,依然是何新在忙前忙后。想到这些,胡玫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愧疚。
告别父亲后,胡玫带着沉重的心情,再次踏上了回剧组的路。何新明白,妻子工作忙碌,整个剧组上千人在等着她开工,她不能耽误太久。
回到剧组不久,父亲便与世长辞。为了不让胡玫来回奔波,何新没有立即通知她,而是等她安排好工作后,才打电话告知她这个噩耗。
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胡玫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放声痛哭。何新告诉她,父亲在弥留之际,仍然挂念着女儿的工作。
他知道女儿无法赶回来,所以不会责怪她,只要她能把戏拍好,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
经历了父亲的离世,胡玫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此后,她的作品逐渐减少,她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她深知,家人是她最珍贵的财富,陪伴是对家人最好的爱。虽然有些观众可能对胡玫这个名字并不十分熟悉,但她的作品却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如今,她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