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谭】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科——梨园行之惊鸿一瞥

内地明星 4 0

一、上海戏剧学校的来龙去脉

1、上海戏剧学校的建立

1939年11月,上海第一个京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校成立。在其存在的短短六年内,为上海戏剧舞台培养了一批正字辈京剧演艺人才,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9年冬天,由俞云谷、关鸿宾、许晓初筹建,由许晓初承担建校初期所需资金。

校领导班子:由上海银行行业秘书长林康侯为主席校董;以关鸿宾为教务长聘请各路京剧艺人组成教师团;另由名票友俞云谷为学校总务主任;校长和副校长则由名律师陈承荫和中法大药房董事黄宪中担任。这是当时震动海上剧坛的一大新闻。

关鸿滨先生与上海戏剧学校同学,一排左二:张正芳

1939年12月4日,首届招生共录取了男生四十余名,女生二十余名,他们的年龄都在十至十四岁之间,学校前后共招了一百七十余名学生。学校规定都把名宇中间的那个字改成了“正”字,在日后的演出中大家统称他们为“正”字辈

2、上海戏剧学校的解散

前:何金海 关鸿宾 赵德勋 后:张正芳 顾正秋

1945年底,上海戏剧学校给授业届满的“正”字辈学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此后上海戏剧学校即告解散。

二、上海戏剧学校教学班子

陈承荫任校长,由关鸿宾任主任,教师有瑞德宝、王益芳、陈秀华、梁连柱、吴富琴、陈斌雨、关盛明、郑传鉴等。学校从北平请各行当有成就的演员来校给学生教戏,如丁永利教《林冲夜奔》、陈富瑞教《钟馗嫁妹》、殷金振教《时迁偷鸡》、李洪春教《截江夺斗》,萧长华教《回营打围》等。对于在上海的京剧名家,学校则主动把学生送过去请他们指导,如赵桐珊(芙蓉草)为旦角学生排了《十三妹》《得意缘》和《樊江关》等、吴富琴教程派戏、王玉蓉教王派戏、黄桂秋教黄派戏。

1、关鸿宾,京剧丑角、上海戏剧学校教师。亲授学生有顾正秋、张正芬、关正明、孙正阳、王正屏、周正荣等。

2、瑞德宝(1877~1948),京剧武生。武生师从杨隆寿、丁连升。在20世纪20年代与马德成、于德芳被誉为“武生三德”。

3、王益芳,男,京剧武净演员、教师。京剧界的“怪杰”,聋哑人王益芳就是其中之一。

4、陈秀华,京剧老生、教师。祖父是小生演员陈寿山,清宫内廷供奉;父亲是青衣演员陈啸云。拜师贾丽川学习谭派老生,后教戏成为谭余派名师,民国二十年担任李少春的老师,还教过杨宝森、孟小冬、刘宗杨、梅葆玥、周正荣

5、梁连柱(1901~1980),男,京剧净角。幼年入富连成社,工花脸。先后于上海戏校、天津稽古社、四维戏剧学校、中华戏曲实验学校任教。

6、吴富琴(1903年一1991年),京剧旦角男演员。早年入富连成科班,曾经担任上海戏剧学校、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教师。

7、陈斌雨,男,京剧老生、教师。1939年至1945年间在上海戏剧学校任教。亲授学生有周正荣、陈正岩、程正泰、郑正学、景正春、汪正寰等。

8、关盛明(1913~1996),京剧老生。早年入富连成科班,从王喜秀、叶春善习老生。后求教于李适可、钱宝森,钻研余派唱腔。后以教戏为主,曾在重庆厉家班担任老生主教,教授厉慧良、厉慧兰等,在上海戏剧学校教授学生有关正明、陈正岩、程正泰、周正荣等,尤其对关正明影响很大。

9、郑传鉴(1910年-1996年),昆剧演员,工老生。

三、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十五位名家

1、顾正秋(1928年-2016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被誉为“台湾梅兰芳”,是蒋经国求而不得的女人。

顾正秋以第一名身份被录取,以第一名身份毕业。

学京剧青衣外,向郑传鉴、朱传茗学昆曲,并向芙蓉草(赵桐珊)、魏莲芳、张君秋、黄桂秋后拜黄桂秋为师。1942年从宋德珠学戏,又向吴富琴学程派戏,能演许多四大名旦的剧目。

1944年拜梅兰芳为师,得梅悉心指点。

2、关正明(1926年—2009年),京剧老生演员,上海戏校正字科第一老生,晚年被誉为“关老邪”。1940年入上海戏剧学校,由关盛明为其开蒙。与顾正秋并列为戏校尖子,属于科里红。

1954年拜马连良为师。

关正明吸收谭派的亮音,学习马派的潇洒,又借鉴言派的委婉清雅,并且不断在余、杨两派中汲取苍劲韵味的营养,以麒派的做、表为基础不断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甜净委婉,细微含蓄,刚柔相济,俏丽多姿的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关派”。

3、王正屏(1928年一2000年),著名京剧净角演员,被称誉为“江南活李逵”。

为正字科学生,先学武生、丑行,后改净角,师从梁连柱、陈富瑞

1946年拜裘盛戎为师。

4、程正泰(1928年—2000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幼年加入上海戏剧学校。

杨宝森“手把弟子”,对杨派传承居功至伟。杨宝森早逝后,他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天津举行杨派艺术专场,名净侯喜瑞助演,杨宝忠操琴,杭子和司鼓,配角尽是杨生前的原班人马,上演了《失空斩》《杨家将》《伍子胥》《洪羊洞》《珠帘寨》《击鼓骂曹》等杨派名剧,在全国首开了以专场形式集中展演杨派艺术的先例,对于杨派艺术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在天津形成杨派的深厚土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钱正伦,即钱浩梁(1934年-2020年),京剧老生、武生。

1964年,因在《红灯记》中扮演主人公李玉和一角而走红。

6、陈正薇 (1933年一2022年),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旦角演员,工青衣、花衫。

陈正薇

其父陈大悲是中国早期话剧开拓者和领袖人物。9岁入上海戏剧学校。初从徐紫云、陈月梅学青衣、花旦戏,从周斌秋学昆曲,从刘玉芳练武功,从赵绮霞、陈世鼐、魏莲芳、赵桐珊及昆曲名师朱传茗学戏。

1948年拜梅兰芳为师。

陈正岩

7、陈正岩,京剧文武老生,1962年拜李少春为师。

8、黄正勤,京剧小生,师从俞振飞,得其亲传。黄桂秋之子

9、周正荣(1927年-2000年),京剧演员、台湾伶界四大著名老生之一

陈斌雨、刘嵩樵等开蒙。后向关盛明、张连福、刘盛通、产保福、陈秀华学习。1946年初,随李洪春学靠把老生,拜师雷喜福学唱做。

10、孙正阳(1931年-2024年),有“漂亮小丑”、“江南名丑”之誉。

《七侠五义》(头本)纪玉良饰卢方 孙正阳饰蒋平

9岁入上海戏剧学校,工丑行,受业于刘嵩樵、罗文奎、关鸿宾、梁连柱等。在《智取威虎山》剧中扮演栾平这一角色,在《磐石湾》中扮演了08。

11、汪正华(1929年—2012年),1938年入上海戏曲学校,习老生。

1950年拜马连良为师,后私淑杨宝森,钻研杨派艺术,20世纪90年代加入杨派的音配像工程,在《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中配像,为杨派传承作出了贡献。

12、张正芳 (1929年3月一2020年),京剧演员、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京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

1961年拜荀慧生为师。

13、张正娟,即张美娟 (1929年一1995年),京剧女演员,被誉为“中国第一女武旦”。7岁随父张德武学艺,后从陶玉芝习刀马旦。11岁考入上海戏剧学校,得梁连柱等教益。除演武旦、刀马旦戏,还演武生、小生、青衣、花旦戏。培养大批人才有:小张美娟、王芝泉、齐淑芳、周萍、潘瑛、赵京茹、李占华、史依弘等。

14、施正泉(1926年—1996年),“正”字辈武净演员。 京剧《智取威虎山》饰李勇奇,京剧《三国演义》中饰演张飞。曾出演1989年版电视剧《封神榜》中的商朝太师闻仲。

15、武正豪,京剧老生、琴师。1942年入上海戏校,工老生,后改拉京胡。武正豪唱功和表演、琴艺皆得杨宝森亲授。胡琴有杨宝忠之风味,但胡琴套子和垫头与宝忠又有不同。曾傍关正明、蒋慕萍

四、“正字辈”的历史功绩

顾正秋、关正明、程正泰

上海戏剧学校作为上海较早的京剧专科学校,除了有一支业务能力及教学责任心都很强的专职教师队伍外,还同时采取多方聘请名家短期授课的方法,把名角儿名师请进来,把优秀学生送出去,使学生有机会向各种流派广泛学习,这使“正”字辈学生的戏行当多样、派别正统。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边学边演,仅上海就有千余场现场演出的经验,这让学生们有广泛的舞台实践基础,而且戏校排的戏,往往人数众多、场面宏大、唱做并重,即使不为主角儿演出的学生也个个开口高唱,人人都有机会得到锻炼。正是学校在教学上的这种兼容并蓄的宽松姿态使之培养出的“正”字辈学生个个八面玲珑、学艺精湛,大多成为各地业界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