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即使断更36个月之久,李子柒再发布视频,国内网站的浏览量仍能轻松过亿。海外油管上,播放量也能达到千万级别。
尤其是海外平台,在这两三年里,李的账号虽是停更的,可粉丝量并没有停止增长。新增数百万的粉丝量,够自媒体博主羡慕,以及自媒体公司绞尽脑汁去研究一阵子了。
还有人说,李的停更,在很大程度上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受损了。至少海外的很多网友都相当期待她的更新。
而李子柒的再次回归,犹如在阴霾许久的天空,重新投下一抹阳光和温暖。人们很想知道,她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多的流量,也想知道她和中国文化输出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这背后的一系列因素,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
李子柒是自媒体博主,你说她是网红也正确,把自己创作的内容展示出来,本质上是一样的。她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拥有了流量,而是拥有了异于其他网红的流量。
网上喧嚣才是常态,不管是大网红还是小网红,在创作的赛道上你争我夺是普遍现象。谁都在“争”,生怕自己不是第一个发出来的。
这种心态,造就了海量内容的同质化。现在你不管刷什么视频,看到的东西总觉的都是一样的。甚至就连每个出镜的人,看起来都一样了。
如此一来,很多网红表面看起来粉丝数量也不少,可放到整个创作群体中,他们也成了“普通”的了。因为他们创作的内容基本上都一样,找不出真正的差异化,也体现不出自己的真正特色。
到最后,网友记不住一个个网红,却记住了李子柒。她在创作上的表现,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异类”。
她并非不参与创作的喧嚣,但她的喧嚣是独树一帜有特色的。你可以说她服装化妆精美,也可以说她镜头表现太唯美不像真实的农村,但她的创作连在一起的时候,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其他内容,却有了明显的差异性。
差异性让她有了关注度,尤其是在海外的平台上,她创作的内容,从表现形式来看,正好契合了外国人对中国的想象。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中国人穿上现代化的服饰,创作当代的内容,即便制作十分精良,放在外网也不一定会有人看。
但是,创作者如果加上中国的元素,不管是服饰还是表现出来的场景,立刻就能戳中外国人的内心。
对李子柒来说,在一众创作者中间,她依然是一个“异类”,自然也就更容易被人记住。
电影《头号玩家》里,虚拟游戏场景里的第一关,谁能第一个进入终点,就能开启第二关的大门。
于是所有的玩家,每天都在拼命的飙车和争抢。而主角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不应该前进而是应该后退。
他尝试过后,果然发现在赛道上别有洞天,最终他以“后退”的方式成了第一。这种后退的方式,实际上就是让人打破固有的思维瓶颈。
很显然李子柒在获取关注度上,从一开始她就打破固有思维了。
而在文化输出的问题上,李子柒之所以能一步步成为吸引关注的旗手,从内容再到形式,她在满足西方人的好奇心和想象方面,都做对了。
想象和想象不一样先说国内,喜欢李子柒视频的人很多,不喜欢她视频内容的人也不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实际上是观看者自己的角度不一样。
李之前的乡村内容,带着一种悠然、悠闲、幽静和与世无争。配合镜头的恰当表现,整个场景犹如画卷,也像古人诗歌里呈现出来的状态。
这种状态,完全满足了当代都市人的需求和内心的短缺。海量的打工者,每天都在钢铁丛林里拼命工作,目力所及之处,无非就是汽车、高楼还有无尽的人流。
人失去了和自然连接的纽带,甚至都忘记绿色是什么了。李子柒呈现出来的视频内容,在表现状态还有质量上,很好满足了这个群体的需求。
不过请注意,她是创作者,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场景,自然是经过加工和雕饰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她视频的原因。
真实的乡村不是视频里的状态,不管是静物还是乡村里的人,他们每天的生活实际上和城市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场景和载体不一样罢了。这就是为什么,不喜欢视频内容的人,难以和李子柒的创作产生共鸣。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肯定不是创作者造成的,而是观看者自己的理解包括想象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可以说是需求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对乡村的理解,对城市之外的想象,有自己的想象方式和价值观基础。
所以,想象和现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显而易见的是,李子柒创作内容带动起来的想象,构成了一种庞大的群体性联想。
这种群体性联想聚合在一起,反过来又推动了李子柒的创造。当她创作的内容给外国人看了以后,又掀起了国外群体对中国想象的共鸣。
李子柒内容的差异性,只是构成了火和红的基础,而要想塑造和聚合更庞大的关注群体,还是因为在差异性之外,其他更明显的元素。
这种元素当然是中国化的,或者说是在其他国家所不能看到的。对外国人来说,尤其是没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他们头脑中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关键要看他们在本国内接收到的信息是什么样。
张艺谋早年的几部电影,为什么很受外国人青睐,是因为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和特色十分鲜明。哪怕电影呈现的只是一个时代里的片段,在外国人看来也很受用。
李子柒创作的内容,内在逻辑实际上也是如此。中国早就发展了,每个城市都是高楼林立,和纽约、巴黎、伦敦的城市场景没有本质区别。
但问题就在于,如果创作者把中国城市的内容放给外国人看,他们或许就很无感。也许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又或者他们天天看到城市,觉得这些内容毫无特色。
不管是哪种原因,本质上都是想象不契合。因为从人的心理层面来看,对每个国家的认知,都得是独一无二,才能与自己的想象符合。
李子柒的内容里,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创造和加工,可在一些外国人看来,这就是中国元素,符合他们的所有想象。
从这个角度看,借助于李子柒,外国人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但更深层次的是,中国文化本身就存在,这些元素也成就了李子柒和她的创作。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或者说在合适的时间里,李子柒做了正确的事情,从而产生了连锁化的反应。
从关注度上来看,李子柒断更的这三年,确实也算是文化输出的停顿。因为海外的粉丝们,也相当期待她的新作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外界的关注度又很容易被分散。网民们可能关注了不同的网红,对一些有特色的网红可能记忆深刻,但实际上也仅此而已。
国外的粉丝,看过视频后,对中国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亦或只是看过后记忆深刻一点,这需要时间去检验。
这背后隐含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输出究竟靠什么,文化输出以后,国外的人会不会真正被该文化所吸引。
就比如历史上的盛唐时代,周边国家对唐朝文化十分倾慕,日本接二连三派人来学习。这就相当于是名声在外,即便不去刻意输出,也会有人来学习。
现在李子柒的创作内容,确实在国外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如果我们认可这种创作和文化输出形式,就应该思考一下,这些输出的中国元素,会不会在外国人的心目中扎根。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李子柒就是一个网红,不用把这么宏大的命题压在她的肩上。
话虽如此,但只要一种内容成为一种热门的现象,往后的很多事情,就不仅仅只关乎创作者本人了。
所以围绕文化输出的命题,未来的李子柒在创作过程中肯定会思考。因为,她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上。
结语李子柒的创造有自己的节奏,而且也具备了独有的特色,形式和理念在未来的创作中,已经不会构成基础性影响。
但这些东西会像盖房子那样,在不同的位置,发挥不一样但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白了,网红本身的创作,像盖房子和搭积木,千篇一律的内容不一定不会成功,但独具特色的东西,更容易吸引目光。
李子柒在做的,就像是在盖自己的“房子”。已经盖好的前提下,未来要变成什么样的特色,她需要持续思考。
参考资料:
《超1亿播放,李子柒又火了!但在喝彩之时还要注意什么》 第一财经 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