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文晓书生
编辑丨椒麻鱼鱼
在谈到毕福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那个曾经风光无限、幽默风趣的《星光大道》主持人。
他曾是春晚的常客,掌声和鲜花围绕,然而却因为一段视频的曝光,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谷底。
而随着毕福剑的“消失”,他的女儿毕凌,也被舆论卷入了这场风暴中心,成为了许多人攻击的靶子。
毕凌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会被扣上“撕碎父亲最后体面”的大帽子,甚至被批“不男不女”?
毕福剑的光辉职业生涯在2015年因一段视频被曝光而戛然而止,这段视频中,他在一次私人聚餐中,拿伟人开玩笑的言辞被曝光,立刻引发了广泛的舆论批评。
这个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毕福剑的形象一夜之间崩塌,央视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毕福剑被迫从《星光大道》等节目的主持岗位上退下,随后也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这件事对于毕福剑的打击是巨大的,他曾是央视的台柱子,是几代人心中的“毕姥爷”,但随着视频事件的发酵,他的光辉瞬间褪去。
公众的谴责声此起彼伏,甚至有许多人觉得他“人设崩塌”,再也不能接受这个曾经幽默风趣的主持人了。
毕福剑自己一定没有预料到,那个轻率的玩笑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在了显微镜下,任何小小的失误,都可能成为摧毁他们职业生涯的导火索。
甚至很多时候,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严重的牵连。
毕凌作为毕福剑的女儿,从小就有着不同于普通孩子的生活环境,在《星光大道》如日中天的时候,大家在节目中还能时不时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身影,天真活泼。
在毕福剑与妻子离婚之后,毕凌随母亲移居加拿大,开始接受西方的开放教育。
这种教育的影响在毕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个性独立而叛逆,远离了大众对“星二代”传统的审美期望。
成年后,毕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拘一格的发型、前卫的服装,完全不符合国内传统审美的审视标准。
她没有沿袭父亲的荣耀,也没有依附于家庭的光环,反而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过着自己的生活。
对于她来说,穿衣打扮只是表达自我,分享生活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点滴。
然而这样的她却成了某些网友眼中的“异类”,有人不理解她的打扮,觉得她“怪异”,有人不满她的特立独行,认为她“不合常理”。
最过分的,便是那些满口恶语攻击她外貌的“键盘侠”,用“不男不女”这样的词汇来抨击一个年轻女性。
可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攻击公平吗?毕凌只是选择了一个不同于大众的风格,她并没有伤害任何人,凭什么要承受如此巨大的恶意?
毕凌所承受的攻击并不是偶然,作为星二代,他们从出生起就被无形地贴上了父母光环的标签。
他们的成功,往往会被视为父母的功劳,而一旦有所“越轨”或者“失误”,失败便会被无情放大,甚至被认为是“不争气”或“玷污了父母的名声”。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和观念中,很多人会对明星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觉得他们应该承袭父母的成功和荣誉,过着光鲜亮丽、正儿八经的生活。
但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这些期待往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毕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所受到的网络攻击,并非因为她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她没有按照大众的想象去生活。
对于毕凌来说,父亲的失势无疑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舆论压力。
毕福剑从前的风光成就了她幼年的美好回忆,但同时也在他倒台之后,让她承受了比常人更大的舆论压力。
尤其是当毕福剑因为那段羞辱伟人的视频事件淡出公众视野后,许多人将这一切的失落感和愤怒投射到了毕凌身上,认为她不该以“怪异”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甚至有人认为她“撕碎了毕福剑最后的体面”。
这种说法显然是极度不公的,毕凌作为个体,有着她独立的生活和思想,她的穿衣风格、生活方式与父亲毕福剑的过往荣誉根本无关。
将毕福剑的失势与毕凌的生活方式强行联系起来,是对一个个体独立人格的彻底忽视。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明星子女成为了公众的“谈资”。
对于他们来说,展示生活的点滴或许只是分享日常,而在某些网友眼里却成了“撕扯体面”的理由。
特别是像毕凌这样的人,在展示自己生活的过程中,必然会引来各种不同声音。
令人痛心的是,毕凌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日常生活时,却成了众人发泄情绪的对象。
那些“不男不女”的恶语,实在让人无法忍受,这种语言攻击,不仅没有丝毫依据,反而暴露出某些人对个体差异的极度不宽容。
仅仅因为毕凌选择了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和外貌,就要承受如此沉重的网络暴力,这无疑是对她人格尊严的巨大伤害。
网络暴力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毕凌的遭遇只是其中冰山一角。
多少人因为网络上的恶意攻击,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有的人因此而崩溃、抑郁,最终走向了极端。
那些在键盘背后敲打着恶语的人,往往无法意识到他们的言辞有多么恶毒和残酷。
他们也许觉得自己只是发表了几句看法,但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攻击,往往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深远的心理创伤。
无论是毕福剑的过往,还是毕凌的现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保持一份理性和宽容。
毕凌并没有选择以父亲的光环为自己铺路,而是选择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这是她的自由和权利。
而作为外界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她的选择,更没有资格用恶语攻击她的外貌和生活方式。
网络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是制造问题的根源,让我们放下那些无端的恶意,多一些宽容与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