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绮:一次次手撕渣男的星女郎,情感遗传的力量究竟有多强?

内地明星 5 0

1. 吸渣体质

曾经的“星女郎”张雨绮,拥有如花的容颜和光鲜的事业,却屡屡成为“渣男收割机”。

前段时间,她在某脱口秀节目中自曝再次被劈腿。

张雨绮用轻松调侃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故事:

“我这个朋友呀,处了一个弟弟,处的时候很甜蜜,天天打电话,写情诗。

后来发现这弟弟在外面还有一大姐,马背上劈腿,人家那是敢想敢干。

于是……分手的时候,朋友还问这个弟弟:你这么做,那我算啥呀?

弟弟说:你呀,算我二姐。”

全场哄笑,但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朋友”其实是她自己。

至于那位“弟弟”是谁,张雨绮也在节目中给出了暗示。

她以戏谑的方式揭开情感生活的伤疤,透露了自己在爱里勇敢前行又跌跌撞撞的经历。

为什么如此风情万种的张雨绮,却总是逃不出“渣男”设下的情感陷阱?

2. 情感传承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情感遗传”(Emotional Inheritance),即子女在无意识中会“继承”父母的情感模式。

原生家庭中,母亲的婚姻状态、与伴侣的互动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女儿未来的情感选择和行为模式。

张雨绮的情感历程并非偶然。

回顾她的两段婚姻,不难发现她的伴侣身上都带有某种“渣男”特质。

第一任前夫王全安,是大她20多岁的导演,婚后不久就因嫖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第二任前夫袁巴元,自称“富商”,实则劣迹斑斑,婚后因投资失败背负了巨额债务。

反观张雨绮的母亲,在女儿3岁时因夫妻感情不和而离婚,独自抚养张雨绮到7岁;再婚后,这段婚姻同样未能长久,又一次破裂。

母亲的两婚两离,在张雨绮心中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对婚姻和情感的认知。

她渴望从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与安全感,但潜意识里又对亲密关系充满不安和焦虑。

这样的情感矛盾,导致张雨绮在婚姻中不断重复母亲的行为模式——在亲密关系中寻找安全感,又因无法满足深层的情感需求而结束婚姻。

3. 爱的链接

人性深处有一个根本性的驱动力——对爱的链接的渴望。

婴儿自出生起,最初的安全感和情感需求都来自母亲。

母亲的一言一行、对伴侣的态度,都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这种情感链接的渴望,甚至超越了理性与主意识的控制。

当母亲的人生中充满情感挫折与婚姻不稳定时,孩子可能会不自觉地走上相似的道路。

孩子在婚姻和情感关系中不断重复母亲的模式,实际上是心理上的“复制”行为——对爱的链接的渴望的另类表达。

在张雨绮的情感经历中,她不断重演母亲过往的模式:追寻情感关系,却始终难以获得稳定的情感归属。

潜意识里,她希望通过“复制母亲的情感模式”,来维系自己与母亲的情感链接。

无论母亲的人生是光辉灿烂还是挫折重重,身为孩子,本能地渴望去模仿与重复。

因为对孩子而言,只又这样,才能在潜意识中满足“爱与被爱”的安全感。

4. 心理创伤

原生家庭的影响深埋于潜意识中。

因此,即使张雨绮意识到自己在情感中不断经受挫折,依然很难彻底摆脱这种“传承”的束缚和链接的渴望。

原生家庭的创伤,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深重。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所言:“直到你将潜意识变成意识,否则它将指引你的生活,你会称之为命运。”

许多孩子在经历过父母类似的情感历程后,才得以开始自己的成长旅程。

张雨绮需要打破这个循环。

她不仅需要在理性上意识到问题,更需要在心理上进行深层次的自我觉察与疗愈。

通过直面自己对婚姻与亲密关系的潜意识认知,识别情感模式中的警示信号,有意识地避免被不健康的情感关系所吸引,将是她未来幸福的关键。

打破枷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开始觉察与疗愈,这条路就已然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自我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解锁生命的无限可能。”

愿我们都有能力打破过去的局限,迎接未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