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专业户”陆彭:最红时回到高校任教,一切都是为了妻儿

内地明星 10 0

2023年春季的云南片场,阳光明媚。55岁的陆彭穿着熟悉的军装,站在《密战丛林》的片场上。这一次,他的眼神少了几分锐利,多了几分沉稳。

这部作品是他疫情后难得的新作。抗战剧市场在这几年有些冷却,他的戏约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频繁。

当谈起2008年那个改变他命运的选择时,陆彭的眼中仍然闪烁着热情。那年他刚刚获得了北师大的博士学位,处在演艺事业的巅峰时期。

由于《亮剑》的热播,他得以跻身“四大鬼子专业户”之列,各类剧组的橄榄枝也是纷至沓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却选择前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任教。

圈内好友都觉得他不可思议:"你现在正是最红的时候,去教书?这不是自断前程吗?"

在课堂上的陆彭,变得风趣幽默,就如同在荧幕上扮演"山本一木"的他完全不是同一个人。

他总是不点名,对我们说:“你们那么紧张,不舒服,所以才会说话。放松些,咱们慢慢来。”

给表演系的女生上形体课时,他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冬天必须得穿夏装上镜,你们要学会适应。以后一定要养成不化妆不出门的习惯。

表演系的女生们每天在宿舍举办的“妆容美”大赛,使得这段时间成为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

一到寒暑假,他就会进入剧组进入拍戏的工作状态。当剧组回来时,他总会买点当地特产带回来给学生们,还会跟我们分享他拍戏的趣事。

在2011年,他做出了让人意外的决定,从上海大学转到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任教。这次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想离家近一点。

这样他就可以在徐州教书,寒暑假就跑剧组。尽管很忙碌,但还是能经常见到家人。在学校,他负责教授《面对面表达》和《影视表演基础》。

他在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使他能够将枯燥的理论讲述得非常生动有趣。

“有些人说我傻,在最红的时候选择回学校。”陆彭笑着说,“但我的观念里,能待事业与家庭兼顾,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属于人生巅峰的时刻,并非只是名利双收的那一瞬间,而是找到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那一天。

从上海到徐州,从演员到教师的陆彭看似做出了一次舍弃,但实际上,他是为了守护最重要的东西,即家人的笑容。这样的选择,才在他的心中构成了真正的"巅峰"。

说起陆彭的演艺生涯,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2004年那个改变他命运的试镜。

“山本一木”这个角色在那时的《亮剑》剧组正在进行海选,比赛非常之激烈,众多的演员都跃跃欲试,其中甚至还有一位地道的日本演员。

在试镜现场,那位身高1.85米的陆彭往那里一站,浑身充满了压迫感。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一开口就是一口流利的日语。

"真的吗?我是学习的。”陆彭笑着说。他说得很不是很明显,但是他没透露他如何熬夜背单词的细节。

就这样,一个从没演过戏的新人,在34岁那年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角色。

2005年9月,《亮剑》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陆彭饰演的"山本一木"因其眼神凶狠、动作干净利落的日本军官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颜值的主演们自然吸粉无数,但配角的表演也十分优秀,令人印象深刻。

真是没想到,这部剧火得一塌糊涂,全国各大电视台反复重播,累计播出超过3000次。陆彭的表现太过惊人,以至于很多观众都以为他是日本籍演员。

自此以后,他不再需要向剧组投递简历,不同的日本军官角色都接踵而至,如电视剧《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的,矢野毅、《松花江上》中的川口正雄以及《箭在弦上》中的竹木纯一等等。

然而,陆彭并不担心被定型,他总是在琢磨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希望能塑造出独特的形象。即便在剧组被质疑:"你一个教书的,来跟我们抢什么饭碗?"他也只是淡淡一笑:"教学是为了表演,表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就这样,一部《亮剑》让一个34岁的新人在演艺圈站稳了脚跟,也使得"陆彭"这个名字成为了四大鬼子专业户之一。

这就是命运的奇妙之处——机会总是眷顾那些做好准备的人。

34岁,本应是人生的成熟期,但在北电却成为了学习表演的新生。站在梦想的起点,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自己对表演的热爱,更有对自己年龄的恐惧和不自信。

面对年龄的压力,我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在北电学习的过程中,我付出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

我学会了在表演中更好地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角色的情感,塑造出更真实的角色形象在这期间,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我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来。

现在的我,已经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演员。我主演的电影和电视剧也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认可。我曾参加过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与众多优秀的演员合作,让我的演技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我已经不再是北电的新生,但我的追梦之路还在继续,我将用我的热情和努力,为观众带来更多的好作品。

年龄并不能阻碍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只要有热情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提升自我,坚持自己的梦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1997年,在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间教室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柯岩正在进行一场讲座。到了互动环节,所有人有沉浸在写纸条的节奏中,突然一个身影高大的人站立了起来。

来进修的陆彭,稳如泰山地向柯岩提问。数百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他依然如常,站在讲台前给学生们上课一样从容。

南国剧社的负责人在台下特别注意到了陆彭。他被陆彭的淡定稳重所吸引,决定邀请没有涉及过表演的陆彭参加他们的话剧排演。

对于这个大个子,戏剧仍然陌生,但他却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于是,陆彭开始在南国剧社演出《幸福的黄手帕》和《永远的吉他》。这段经历如一颗种子,悄然在他心间萌发。

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果然那么美妙。

1999年,陆彭回到徐州教育学院后,心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考北京电影学院。首次报考时,他便深知自己并不具备被录取的实力,参与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熟悉考试流程。

他把从初试到复试、从面试到表演的每个环节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这位早已步入中年的男子开始了一场疯狂的备考,他白天要教书,晚上则通过自学来为下次的考试做准备。

他的妻子因担忧他持续熬夜会影响身体,因此他省吃俭用并尽力为他购买营养品来保持他的健康。

2002年,34岁的陆彭再次参加北电的考试,并且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被该校录取。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处于北电读研期间,他一方面投递简历寻找剧本拍摄,另一方面也报名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博士面试。

在那几年,陆彭过着"三栖"生活:白天在学校上课,假期跑剧组拍戏,深夜挑灯写论文。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守在徐州,用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和孩子,还要按时给他寄生活费。

“我是不是很自私啊?”每当和妻子通话时,陆彭总是感觉难以避免地问出这句话。而妻子总是回答:“你安心学习,家里有我。”

在2008年,陆彭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证书,他成为了当时内地学历最高的男演员。然而,他深知这一切的背后,是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有人说他是学霸,他却称自己是学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有废柴之才才会在年近34岁时,还敢重回学业,还会在功成名就之后仍然坚持不懈地求知。

正是他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头,使得他能够将每一个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可能"的事情。

1968年7月2日,徐州市诞生了一个男婴,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这个看似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多年后,以其在荧幕上饰演"鬼子"角色的专业表现,成为各观众记忆深刻的演员之一。

这位男婴便是陆彭。198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校期间,身高1.85米的他总能在足球场上吸引人们的目光。

"哎呀,你看那个扎着金黄色飘带的守门员!"每次校庆杯足球赛,总有女生在场边为他加油。但有趣的是,陆彭从小就没踢过足球。

他通过观察欧洲球星的动作学习扑救,模仿着他们的动作和方法。

陆彭后来回忆说,"那会儿就爱表现。"看到什么就想学,学到什么就想表现。这种性格,为他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基础。

1990年,大学毕业的陆彭被分配到徐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这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平静的时光。年轻的陆老师站在讲台上,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解文学知识,下了课就急着回家。

这一年,他诸事顺利,不仅完成了人生大事,还在同事的介绍下认识了现任妻子,他们很快便坠入爱河,成为了一家人。

当时的语文老师只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者,谁能想到,多年以后,他会站在更高的舞台上。然而,回忆往昔,那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历练,都变成了他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教书育人的经历让他具备了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足球场上的模仿则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平淡的生活亦给他提供了沉淀自我、深入思考的机会。

"每个人的人生都藏着无限可能。"这是陆彭最爱说的一句话。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使起点普通,只要有梦想,就能飞得更高。

一路奔跑,陆彭的人生轨迹从江苏徐州这座城市启航。

标签: 专业户 高校 陆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