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和纽约时报力挺杨笠:中国女性时代偶像,我却笑死在评论区

内地明星 9 0

杨笠,这位以犀利言辞和独特观点著称的脱口秀演员,因一句“男人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而迅速走红。

她的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关于性别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广泛讨论。而BBC和《纽约时报》的介入,更是将这场讨论推向高潮。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纽约时报和BBC却对杨笠的言论表示极大兴趣和支持。两家国际知名媒体在报道中称,赞杨笠敢于挑战社会传统观念,勇于为女性发声。

纽约时报甚至称其,为“中国女性的时代偶像”,这一举动立即在中国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许多网友表示,纽约时报和BBC的言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他们认为,杨笠的言论不仅缺乏尊重,而且极易引发性别对立,破坏社会和谐。

有网友指出:“被纽约时报、BBC夸奖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就像是被‘皇军’官方认证一样。”

事实上,BBC和《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国女性时,确实存在一定偏见。他们往往更关注那些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女性,如某些女权主义者或社会活动家,而忽视了那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的女性。

例如,在东京奥运会期间,这些国际媒体对中国女选手的报道就充满了偏见和讽刺,将她们称为“金牌机器”,忽视了她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这些举动无疑加深国内网民对西方媒体偏见和双重标准的质疑。

对于杨笠本人,网友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她敢于直言不讳,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但也有人认为她过于偏激,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有网友指出:“杨笠不过就是天天口嗨中国男性,赚‘女拳’的钱而已。她明明只是个被资本和平台捧起来的庸人,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此外,还有网友发现了杨笠老板李诞家中的一块牌匾——“东亚病夫”。这一发现更是让网友们对“奇葩说”及其背后团队产生质疑和不满。

他们认为,这样的团队和节目不仅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极易误导观众,破坏社会风气。

值得注意的是,脱口秀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其本质就是损人玩儿的。但如果仔细观察国外的脱口秀节目,就会发现它们在调侃男女、肤色、种族等话题时,往往更加注重自嘲和幽默感。

而在中国,一些脱口秀演员却往往选择直接攻击某个群体或个体,以此来制造话题和争议。

在杨笠事件中,这种直接攻击男性的做法,无疑加剧了性别对立的氛围。许多网友表示,这样的言论不仅不利于解决性别问题,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网友指出,网络女权在国内已经成了一门产业和生意。这些所谓的“女权主义者”,往往只关心自己的人上人生活和特权,却忽视社会底层女性的真实需求和困境。

他们批评这些“女权主义者”,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关注,只会将一切问题都归结为男女问题。

在杨笠事件中,这种批评声音尤为强烈。许多网友认为,杨笠的言论不仅缺乏对男性的尊重和理解,也缺乏对女性的真正关怀和支持。他们呼吁大家要理性看待性别问题,不要盲目跟风或盲目反对。

此外,还有网友指出,没落的西方势力往往希望在民众之间制造撕裂和对立话题,这些话题可以是民族、肤色、人种或男女等任何方面。通过制造这些话题并引发争议和讨论,他们可以让人民忘记主要矛盾并分散注意力,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一些自诩为“精英”的群体,往往容易成为这些话题的煽动者,他们不会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人民的困境,反而热衷于参与这些无聊且没有价值的讨论。他们的行为不仅加剧了社会分裂和矛盾,也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福祉。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然而,这种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在一定法律和道德规范下进行。

否则就是个人暴力行为的表演秀,尤其是那些拥有广泛影响力的红人们,自己被境外势力当枪使还洋洋得意呢,真是为他们的智商悲哀。

标签: 偶像 纽约时报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