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这位老艺术家,大家猜猜他是谁?
赵丹说,他的这位老搭档,学花旦出身,演戏老爱忘词,但却演啥像啥。
赵丹说,就算他忘了词,对手演员都急了,他也不着急,眼神迷离地望着你,但是戏却继续往下演,所以抗战时期在重庆演出的时候,在台下看他们演出的观众都说,这个龟儿在台上,比赵丹还稳呢。
他1907年1月14日出生于天津,属于城市贫民。
他成名后在电影中最擅长出演农民形象,那种憨厚朴实的老实人的角色,谁也演不过他。
我想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上,具有一种劳动者所特有的敦厚、淳朴的气质。
但谁也不会想到,他其实是学花旦出身。
这期间的反差,也太大了点,对吧?
他很小就开始学戏,在戏班子里长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也为日后创作各种不同的角色,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他性格很“温”,不爱讲话,也不爱出风头。
这一点,与他的表演风格,倒是极为相似。
《马路天使》中的报贩子老王,就跟他的性格很相似。
他几乎属于本色出演,但却能把这类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
但他这个人,又总是“稀里糊涂”的,上台演戏,没有一次是不忘词儿的。
赵丹等和他同台演出的演员,都对他的这一“特色”记忆深刻。
有一次他们在重庆演《黑字二十八》.这部话剧,其中他所出演的角色,有一段台词是这样的:你有远大的志向,但你能吃苦吗?如果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比如到西藏、到新疆去,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野菜树根……
然而他每次都讲不对,不是说“你能到西疆,哦不,到心脏,哦不,到新西心脏……”,就是念成“……穿的是花布衣裳,哦不,穿的是粗布蓝布衣裳……”
所以每次他演到这里,其他的演员都会聚集到台口,看他又能变换出什么“新花样”来。
还有一次,赵丹在《民族万岁》中和他演对手戏,他说着说着台词就忘了,赵丹看他眼神不聚焦了,就知道他忘词了,于是就略过他的台词,把自己下面的台词给说了,结果,没想到刚说完,他又想起了,然后不紧不慢地说起来,倒把赵丹“整不会了”。赵丹心一急,竟然“吃了螺蛳”,而他却像个没事儿人一样。
因为他有爱忘词儿的问题,所以他想了很多招,比如把台词写到手上,甚至写到一些道具上。
有一次,他演《文天祥》,其中有一场戏,是向皇上递奏折,他就把台词写在跪垫上了。但没想到演出前,场工将跪垫给换了,他上去一演,台词找不着了。大家都心说完了,可他不慌不忙,愣是编了一段词儿出来。
他虽然爱忘词,并且说话、动作都“慢半拍”,但他表演的感觉,却特别准确。
他甚至可以一边睡觉,一边进行排练,但谁的台词,他都能接上。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演起戏来,很投入,也很忘我。
他是那种你从他的脸上,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喜怒哀乐的演员,然而奇怪的是,只要他穿上戏里的服装,他马上就成了剧中的角色。
在《乌鸦与麻雀》中,他穿上长衫,就成了报馆校对孔有文。
在《祝福》中,他戴上浙北的毡帽,就成了农民贺老六。
在《家》中,他穿上丝绸的大褂,就成了地主高老太爷。
他是那种平常不显山不露水的演员,但其实是属于绝对的“扫地僧”,是拥有深厚功力的表演大神。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表面看起来糊涂,但其实心里什么都清楚的艺术家。
那么他是谁,大家都猜出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