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霄贤粉丝转发“假冒官网文章”新进展,人民网揭示产业链

内地明星 1 0

2024年10月初,德云社演员秦霄贤的粉丝在网上有组织大规模转发了一篇假冒人民网的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结果当天就被官媒认定为造假,北京警方迅速通报并立案侦查。

“假冒官网文章”事件曝光后,很多网友都好奇秦霄贤的粉丝们为什么连起码的辨别真伪能力都没有,因为这篇文章可谓“一眼假”。

笔者在官方未辟谣之前曾发文指出了《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这篇文章存在的四个疑点,包括官网搜不到、IP地址不对、网页其他链接不对和署名记者存疑,如果一篇文章存在这么多疑点,那可信度就几乎不存在了。

也就是因为这些一眼假的疑点,秦霄贤前女友辛雨锡在10月4日下午选择报警,人民网评在10月4日晚间发布了辟谣通报,正式确认《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是假冒官网文章。

这时候第二个问题又来了,到底是什么人制造了这样一篇一眼假的假冒官网文章呢?

秦霄贤某位参与组织转发假冒文章的大粉曾在秦霄贤粉丝群里透露,这篇文章是某位德云社人员参与的,也有这个大粉的助推。但很明显,这应该不是事情的源头。

10月30日,秦霄贤前女友辛雨锡转发了一篇人民网的报道《起底假冒媒体发文灰产:谁在假冒媒体发“新闻”?》,为我们揭开了一个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产业链。

人民网之所以派出记者深挖此事,当然是因为10月初秦霄贤粉丝转发的那篇假冒文章就是假冒的人民网,作为受害者,人民网记者也从这件事入手开展了深入调查。

人民网记者在多个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检索实测,在某个“媒体投放渠道分享”的帖子下提出需要发稿的需求后,他接到了十余条私信。

有一名“商家”发来了一条报价350元的假冒文章链接,记者发现,这篇假冒文章和主域名和真实媒体域名仅有个别字母上的差别,媒体标志、栏目索引都具备,关键是如果你点击标志和索引,还能跳转到真实媒体官网上。

秦霄贤粉丝们转发的那篇假冒文章《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就具备这些特征,只不过那篇文章的栏目和索引都是2021年5月份发布的,明显存在差别。

另外一个“商家”发来的是报价200元的假冒文章链接,记者发现整体设计和350元的相似,但在文章底部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查验通道无法点击,这还真是“一分钱一分货”。

这个“商家”还发来另外一条假冒文章案例,记者问他和真实网站文章有何区别时,他告诉记者“在真网站输入假文章标题,搜不到”。

没错,秦霄贤粉丝转发的那篇《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之所以引起网友们怀疑,第一个原因就是在人民网官网里根本搜不到。

除了假冒文章链接外,一些“商家”还提供克隆网站服务,这个技术难度并不高成本也不大,最低成本只需要几十元,于是就成了一些人铤而走险批量发布假冒文章的工具。

还有的“商家”表示,他们不仅可以提供假冒文章发文链接,还能帮客户代写文章并推广,实现从写文章、发文章和推文章的一条龙服务。

这也就解释了秦霄贤粉丝转发的那篇《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另外一个疑点。

有不少网友不需要看其他地方,光看文章内容就怀疑文章的真实性,因为很难想象人民网居然能站在一个被曝光道德存在问题的艺人立场上发文章,而且文章内容更像是自媒体仿冒其他正常文章洗稿的风格。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篇《低俗炒作博眼球,爆“瓜”文化不可取》估计也是出自那些“商家”之手。

人民网记者采访了一位办理过相关案件的公安系统人士,对方表示,以往假冒媒体文章的需求方多为企业,通常这种假冒文章都在小范围内传播。

这句话一下子就点破了这种违法产业链存在的逻辑,我们在网上能看到,有些企业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经常会发出一些“央视报道”“官媒报道”等标志的文章和视频,以此来蛊惑普通消费者。

而在秦霄贤这件事里也存在这种逻辑,当秦霄贤因为前女友的曝光导致人设和演艺事业岌岌可危的时候,某些人购买假冒人民网的文章,再将文章链接转发到秦霄贤的各种粉丝群里,达到鼓舞粉丝士气不让他们脱粉同时为秦霄贤洗白的目的。

谁曾想,可能始作俑者原本只是想在小范围粉丝群里转发假冒文章,没想到粉丝们急于为秦霄贤洗地,还想利用文章进一步攻击秦霄贤前女友辛雨锡,于是这篇假冒文章就被转发到了公共空间从而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在辛雨锡报警后东窗事发。

在人民网记者的报道文章最后,多名专家建议,网民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不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如果发现虚假的信息和违法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在这里还是想再提一下秦霄贤的前女友辛雨锡,正是她在第一时间选择报警,不仅及时制止了假冒文章的大量转发,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秦霄贤和其粉丝,同时她也帮广大网友认识了一条违法产业链,值得表扬。

我们也希望秦霄贤粉丝有组织转发假冒官网文章这件事能够尽快真相大白,对于参与到这件事的人员,该抓的抓,该封杀的封杀。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