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六大名旦之陈景民(下)

内地明星 7 0

1934年,陈景民回到西安,变卖了家产,一边到处联络名艺人,另一边招收学生,决计大干一场。

1935年,回到兰州的陈景民在兰州双城门外柏道路再次以新兴社的旗号开始演出,这次陈景民带到兰州的名演员大体有杨启华、傅荣启、楼英杰、穆九龄、萧顺和、赵月华、毛金荣、程镜生、李云峰、王文鹏、何家彦、王庚寅、康正中、杨正俗、靖正谦、张正声、肖正惠等,已在兰州的郗德育、沈和中、何振中、王文鹏、姜瑶钟等人也入社演戏。由西安带过来的学生,男角均以“新”字命名,如王新民、黄新闽、赵新中、姜新声、吕新安、张新棠等;女角尾字均加“草”字头,如黄新芳、童新苓、雷新兰等,合计有30多人。聘张正秦、张希林为教练,以西安易俗社模式进行教育。

不久沈和中、何振中、王庚寅、康正中、杨正俗、靖正谦等人离社,组建西安正俗社兰州分社,旋被魏绍武等人带到银川组建成银川觉民学社,为朔方秦腔旗帜。

尽管如此,新兴社还是在兰州扎住了跟,是继化俗社之后,西安乱弹在兰州的招牌,跟兰州本地风格的文化社并峙,同为当时兰州秦腔的两大核心。新兴社随后不断联络陕西艺人来金城演出,补充新鲜血液,如在宝鸡演戏的王景民、王新成、王新华、陈新民等人,在西安演戏的刘全录、刘金荣、孟遏云、沈爱莲、屈孝梅等人。这些人不断带来西安秦腔革新的新动向,使得西安乱弹逐步成为了兰州秦腔的主要风格。新兴社无疑是那个时候,最具活力的兰州秦腔剧社。四十年代它还培养出了甘肃本土的西安乱弹名花脸袁天霖,名旦王晓玲等人。

由于新兴社的努力,到了40年代,西安乱弹已经成为了兰州秦腔的主要风格,本土的西路秦腔被边缘化乃至消失已成必然。在新兴社后期,沈和中、何振中、靖正恭等西安名角纷纷组班在兰州号令一方,致使早期来自西安的化俗社秦腔都被认为是甘肃老派秦腔了,这是今天甘肃秦腔研究混乱的一个主要历史原因。甘肃本土的西安乱弹名角何韵琴、黄致中、袁天霖等人都曾亲自去西安演戏学习。至此,甘陕秦腔已经不再处于平等地位了,这是现代秦腔史上的重要事件。解放后,誉满兰州的“兰州红”杨金凤往西安时就坦言,她是去学习的。

尽管陈景民很努力,众艺人也为生计在刻苦演出,怎奈时局不佳,到了40年代,新兴社的境况就日益艰难,捱到1943年,只得宣布解散。

1946年,陈景民随靖正恭、王义民、王正端等人率领的兰州众英社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演出,名扬西域。翌年返回兰州,用自己的积蓄修建可演“电光布景”的剧场一座,使兰州舞台设置跨进一步。

解放后,陈景民将平凉新乐社请到兰州,组建兰州新光社任副社长,社长为名小生靖正恭。

1956年,新光社改为国营,陈景民将自建的剧场和戏箱交公使用。1959年陈景民任兰州市戏曲学校教练。

陈景民是一位卓越的秦腔社会活动家。他积极把西安乱弹引入兰州,成效显著,是朱怡堂之后的另一位硕将,对甘肃秦腔具有重要影响。他也是兰州秦腔的领袖人物,具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解放初曾同靖正恭、高希中、刘易平、张方平、杨金凤并称兰州秦腔六大班长。

其实,陈景民也是一位卓越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他是继赵杰民、杨金声之后,最著名的“咬牙旦”艺术家,他的代表剧目有:《五典坡》《铁兽图》《对银杯》《吃糠》等。尤其是“吃康”绝技同杨金声的哭声唱腔齐名,是这出戏解放后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在《女绑子》中的“大涕板”唱腔素为业界传颂。他早年扬声陕西渭北,后来在兰州也是核心旦角,后来在乌鲁木齐、平凉等地也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