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笠惨遭痛骂!BBC、纽约时报却力挺:她是中国女性偶像,是为何

内地明星 10 0

文 | 林轻吟

编辑 | 林轻吟

脱口秀演员杨笠京东代言事件,近几日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就连BBC和纽约时报也来掺和一脚,称赞她是中国女性的时代偶像。

杨笠到底是独立女性的代表,还是流量时代下的“小丑”?

杨笠

1992年,杨笠出生在河北省秦皇岛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境并不不富裕。

家里还靠养猪增加收入,敏感的杨笠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她的童年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无忧无虑。

童年时期的杨笠喜欢阅读,她常常沉浸在书本世界里,作为一个典型的“小镇女孩”,高中毕业后,争气的她考上了一所大学。

杨笠

她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来到了北京上学,可学习的专业却是服装设计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杨笠发现自己并不特别擅长设计,于是她把心思放到了别的地方。

大学期间,杨笠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她喜欢观看各种脱口秀节目,被演员们的机智幽默所吸引。

虽然在学业上没有特别出色,但杨笠在这个阶段,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这段经历为她日后的职业转变埋下了伏笔。

杨笠

毕业后,杨笠开始了艰难的职场生涯,她先后尝试了设计公司、淘宝店等工作,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坚持,她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017年,一次偶然观看的脱口秀表演,彻底改变了杨笠的人生轨迹,她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决定投身于脱口秀事业。

这份职业起初收入微薄,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支撑着她坚持下去,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杨笠找到了释放自我的空间。

杨笠

她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多年来积累的生活经验,都成为了她创作的源泉。

她的表演风格直白犀利,常常触及社会热点和性别话题,这使她迅速获得了关注,如今的杨笠,已经成为中国脱口秀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但树大招风,杨笠的一系列言论也引发了争议。

2020年,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中,杨笠说出了那句让她一夜爆红的话:“为什么男人可以这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许多女性观众对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普信男”标签的诞生,然而,也有不少人,特别是男性观众,对这句话表示不满。

杨笠

这句看似简单的调侃,精准地击中了一部分男性用户的痛点,也让杨笠成为了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这是对男性群体的污名化。

杨笠

杨笠

2021年,杨笠参与了多个品牌的广告代言,包括英特尔、奔驰等,这些代言却引发了一些男性消费者的强烈反对。

杨笠

他们认为,杨笠之前的言论已经冒犯了男性群体,不应该再代言主要面向男性的产品。

2022年,当舍得酒业邀请杨笠参与其节目《舍得智慧人物》时,许多网友发表评论,讽刺地表示:

“喝舍得酒、做下头男、走下坡路”

“喝舍得酒,品普信人生”

“你这酒普通又自信”

杨笠

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应,舍得酒业不得不紧急澄清,表示与杨笠并无商业合作关系。

一些主要面向男性消费者的品牌,在选择杨笠作为代言人或合作对象时,显然低估了她之前言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当今年光棍节到来,京东宣布将和杨笠合作时,反对声音迅速在网上蔓延,尤其是男性用户,表示对此决定感到不满,一些人甚至威胁要抵制京东,转而使用其他电商平台。

面对这样的反应,京东的处理显得颇为谨慎。公司并没有立即撤下杨笠的代言,而是选择了一种相对低调的方式来应对争议。

可谁曾想,BBC和纽约时报都力挺杨笠,居然也来横插一脚,背后有何深意?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批评,杨笠常常运用一种“强盗逻辑”来回应,如果你觉得被冒犯了,那就是你对号入座了。

这种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实则是一种话语霸权,它剥夺了被冒犯者表达不满的权利。

就像一个人骂了你,骂完却说:“我可以骂,但你不能恼,你听进去了就是你对号入座”,这种循环论证,让任何反驳都显得无力。

脱口秀被称为“冒犯的艺术”,所有人都有可能被冒犯,杨乐在一次表演时,吐槽前女友体重较重,并用了一些贬低和侮辱性的语言来形容她,还说分手时担心自己会被对方压死。

不仅如此,现场互动时杨乐还询问女性观众“被拐卖到哪里”,引发了大众不满,尤其是女性观众,对杨乐的言论表示愤怒和失望。

事情发酵后,脱口秀公司赶紧发布道歉信,并要求杨乐道歉并停更,扣罚当月所有演出酬劳。

杨笠遭受对男性群体进行大范围的吐槽,也遭到不少的语言攻击,男性脱口秀演员杨乐冒犯女性,下场也有些“凄惨”。

杨乐

当国内舆论还在激烈交锋时,BBC、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迅速捕捉到了这一热点,将杨笠描绘成“挑战中国传统观念的先锋”、“中国新一代女性的声音”。

西方媒体的这种“捧杀”,背后的意图耐人寻味,他们可能并非真正关心中国女性的权益,而是试图利用杨笠事件,放大中国社会的矛盾,制造舆论压力。

他们乐于看到中国社会陷入性别对立的旋涡,这符合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更容易为他们的宣传服务。

任何形式的偏激言论,都可能成为点燃舆论场的导火索,我们需要更理性地进行讨论,避免情绪化的对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标签: 偶像 纽约时报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