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男艺人变性后,逆天了

韩国明星 2 0

国庆档的片,大家是不是聊腻了?

今天说一部特别的。

最近,在一水的动作大片和国外引进片中,一部喜剧片,在韩国本土取得了470万的观影人次,非但成了暑期档开画冠军,还闯入韩国今年票房第五。

而题材呢?

却是一部“小众”的,男扮女装的求职故事——

飞行员

파일럿

旧瓶装新酒?

毕竟,这类套路大家早已看过多次。

但是,相对于豆瓣6.4分,韩国观众给出了7.68的高分,女性评分更是高达8.3,并且最开始悬殊较大的性别分数现在也趋于平缓。

今天,Sir想谈谈,除了曹政奭称得上惊艳的女装。

它真的还有看头吗?

01

电影在一开头就抛出了一个非常切中当下舆论的性别议题——女性往往在职场遭受着隐形的歧视。

同时,又给出了一个少见又有力的结果。

那就是,那些在职场发表厌女言论的男性,会由于网络舆论,在现实中切实受到惩罚。

是不是很解气?

而更夸张的是,这个“塌房”男,却并不是那种普通又自信的普信男。

反而非常完美,拥有堪称模版的“成功”人生——

作为韩国航空的明星机长,韩正优(曹政奭 饰)不仅专业能力过硬,还靠着自己的形象和亲和力加成,上节目、拍广告,收获了众多粉丝。

简单来说,就是航空界的网红一枚。

而且还是那种优质的网红。

而性别为男的网红终究逃不过一个归宿——在性别问题上翻车。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上演过无数次的场景。

公司迎新聚餐上,醉酒的领导发表了一通“爹味”十足的性骚扰言论。

这次的新人看来没有看脸选人

根本分不清谁是飞行员谁是乘务员

韩正优的选择?

当然是跟着附和——

我们的飞行员像花一样美丽,这不就够了吗

没想到,这番言论被在场的女同事录音,曝光给了媒体。

“完美”男人一夜塌房。

连带着送来了属于中年男人的痛苦三件套——

失业、离婚、还贷款。

他被网友抵制,被公司辞退,过去的朋友和他划清界限,连老婆也和他离婚了。

身边人都走了,但是贷款不会消失,还有一大堆房子贷款、赡养费等着他。

所以韩正优必须尽快找到工作,恢复收入。

他原本以为自己有资历有人脉有能力,这点小风波对他而言很快就会过去。

可实际上,他已经登上了各大航空公司的黑名单。

舆论风波让所有航空公司开始警醒,不愿在这个时候“踩雷”。他应聘的公司更是直接“逆向歧视”,只收女飞行员。

那怎么办?

故事在这个时候迎来了“逆天时刻”——

男扮女装。

韩正优决定改变外形,并用妹妹韩正美的身份应聘飞行员。

是不是很离谱?

但,更离谱的是他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有点过于“成功”了。

经过妹妹全方位的变装,韩正优爆改韩正美。

熟人亲人朋友,一个人都没认出来,真·亲妈都不认得。

不仅成功入职,而且在职场上如鱼得水,一路开挂,在一次飞机事故中力挽狂澜,再次成为了航空公司的明星招牌。

上节目、拍广告,收获大量粉丝,这次“女机长”的声势甚至胜过过去的男机长形象。

他从一个“完美”的男人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女人”。

02

男扮女装这类反串喜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喜剧模式,就在于男性与女性之间那些“显而易见”的差异。

大家乐于看一些非常明显的性别特征被强行移植到另一个性别上。

性别互换导致身份混乱,但是喜剧又自然地消解掉那些性别错位在社会层面上的违和与刺眼。

反而用其产生效果,制造笑点。

但不可避免的是,这类“显而易见”的差异必然携带着某种刻板的社会标签。

所以,变装喜剧往往要借这些刻板印象做文章。

等到男人变成女人后,深入体会到女性的困境,再一一打破这些刻板印象,从而揭露女性是一种处境,而造成这种处境的是男权社会由来已久的积弊。

《飞行员》当然揭露了不少女性的困境。

比如。

女性在职场上的能力与价值总是被忽视。

哪怕是出身富贵的女社长,因为是女性,在弟弟被迫让位后才得以坐上社长的位置。

而只有女性议题引发舆论危机,女性当上社长,才得以在航空行业扩大女性机长的招聘名额。

再比如。

更加日常的针对于女性的骚扰。

韩正美只是因为害怕被过去的师弟发现多看了他几眼,结果在普信男眼中,你在勾引我。

后来求爱不成,还要倒打一耙:明明是你先勾引我的。

这些困境的揭露,或许也是女性评分极高的原因。

但问题是。

影片并没有借此去剖析更深的社会成因,也没为女性困境求一个更为广泛的解。

只是把性别议题罗列于表面。

举例来说。

电影最初抛出的核心问题——男性在工作语境下评价女性的相貌究竟有错吗?

在韩正优变装后的迎新酒局中,男领导为韩正优叫屈。

说人家好看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呢?

女副机长回击——

我的外貌和我的工作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为什么我要被评价 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当成是赞美呢

我觉得除了工作,没有人有资格去评价别人

这时,传来了一阵“她干嘛啊”“为什么把氛围搞得那么不自在”的议论,周围一片不满的声音。

而影片如何去处理性别意识两种形态的激烈对撞?

韩正优还是选择了和过去类似的方式——附和。

顺着他们的意,好像也是个办法

他唱了一首空军学校“秃鹰”的歌曲,岔开了话题。

而这正是电影的问题所在。

影片旗帜鲜明地抛出了性别议题,但又中途岔开了话题。

这导致我们仿佛只看到女性困境在当下的大合集。

而没有看到直面问题的表达。

03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的话,会发现这几乎是一个“全女班”打造的作品。

导演金涵洁(《最普通的恋爱》)。

编剧曹宥珍(《仙后座》)。

甚至连剪辑,都是《阳光姐妹淘》的剪辑南娜咏。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最终在性别议题上,《飞行员》还是处理得浅尝辄止?

或许,不是不愿。

而是不能。

我们都知道韩国主流社会是怎么看待性别问题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去年杨紫琼站在奥斯卡的颁奖台上,慷慨激昂的那段获奖感言:

“女士们,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诉你,已经过了巅峰期。”

然而。

这在现场获得尖叫、掌声的一句话,在韩国SBS电视台转播时,“女士们”这三个字被删减掉了。

为什么?

因为韩国的主流舆论里,一直都是视“女权”猛如虎,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不敢放出来。

也是因此。

当一群女性电影工作者,拍摄一部讲述女性职场遭遇的电影时,因为电影本身的大众属性,她们依然会退后几步。

她们会自我反思——

比如,影片也会呈现出性别议题被“利用”的另一面。

女社长上任后只招收女性候选人,希望实现航空公司的性别比例平衡。

但是后来面对韩正美男性身份的曝光危机,她选择爆出女副机长在韩正优录音事件中的“告密”黑料,来守住韩正美“完美女机长”的形象。

为了保护一个假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却要伤害真正的女性,实际上也只是为了公司的形象和利益,毕竟,韩正美的明星效应给公司带来了激增的营业额。

这是在讲述女性声音被利用和遮蔽的现实。

她们会避免问题扩大化——

比如,影片会回到个人语境。

韩正优一直想表达的是,我为了成为飞行员付出了怎样的努力,而我为了飞行什么都可以接受,这样的我怎么会是个坏人呢?

实际上,韩正优在社会上全面“塌房”前,他在家庭内部的个人形象早已失守。

对于妻子,他总是关注于自己的梦想和工作,忽视家庭;

对于妹妹和妈妈,他同样很少有感情上的往来,认为帮忙买房已经是在尽孝,孝子更多是一种面对网络的人设。

而这一切被简单归因为——

过去太热爱飞行了,只关注自己。

所以该怎么说呢?

电影的确试图传递一些先锋的理念,比如韩正优的儿子非常接受女装的爸爸——

不管穿不穿女装我都喜欢爸爸

但结果呢。

却因为这些表达只是僵硬地嵌入剧情,并没有建构出这些理念表达的土壤,最终,电影变成了一部从反女权主义、反性骚扰、女权主义等交织混杂的韩国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喜剧。

它不愿意“得罪任何人”。

以至于前部分还是幽默解构风,后半部分,就变成了一部聚焦于亲情与自我成长的温情家庭片。

而这样的做法。

既无力于用幽默化作利刃去刺破那些与性别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也无力于更为严肃的社会议题。

甚至会让人产生疑惑:

这样发出的究竟是女性的声音,还是仅仅拓展了男性表演的空间?

当然。

我们相信它的初衷并非如此。

只是很可惜。

原本我们做好了准备,做好了期待,希望在电影中获得更深、更新的表达。

可最终。

却迎来了一部讲述浪子回头的,“包饺子”式喜剧。

标签: 变性 逆天 男艺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