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为了光明正大看女人,选择当妇科医生,后转战商海身价百亿

内地明星 9 0

冯唐,一个自带争议的名字,一个活得肆意洒脱,却又充满矛盾和挣扎的灵魂。

他坦然承认自己对女性的好奇,这种原始的欲望甚至成为他人生选择的重要推动力。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宣称自己“贪财好色”,这种直白与坦诚,在当下“人设”盛行的时代,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很多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造就了这样一个“奇葩”?

冯唐出生在一个相对优渥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技术工人,父亲是印尼华侨,母亲有蒙古血统。

这样的家庭背景,或许赋予了他多元的文化基因和开放的思想。

他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一路碾压,从没考过第二,但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盖他内心的躁动和对异性的好奇。

青春期,荷尔蒙的涌动让冯唐,开始像大多数青少年一样,大量阅读情诗、诗经楚辞、台湾爱情诗以及各种与情爱相关的书籍。

这不仅仅是对异性的好奇,更是一种对自身的探索。

他急于了解两性之间的奥秘,想要搞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被女孩吸引,为了解开这个疑惑,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为一名妇科医生。

带着这样的初心,冯唐苦心攻读来到协和医科大学,选择了一个重要的女性疾病专业方向——妇科卵巢癌。

经过长达8年的学习,冯唐不负众望成为医学博士,也成为了他梦想中的妇科医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真正成为妇科医生后,冯唐才发现,这份职业远比他想象的要残酷得多。

想象中的美好场景并没到来,站在冯唐面前的,多是痛苦不堪的癌症患者,而非青春靓丽的女性。

他亲眼目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逐渐枯萎,在病魔的摧残下日渐消瘦,直至生命的终结。

这与他最初的美好设想相去甚远,他想要探索的是生命的活力和美好,而不是死亡的阴影和痛苦。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冯唐陷入了深深的煎熬和挣扎,他开始反思自己当初的选择,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欲望。

他无法治愈病人的痛苦,也无法阻止死亡的降临,这种无力感让他感到窒息,曾经幼稚的想法,在生死攸关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无法在这个充满痛苦和绝望的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

三年后,冯唐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离开妇科医生这个行业,他毅然放弃了苦读8年才获得的医学博士学位,以及3年的从业经验。

这在外人看来,无疑是一个疯狂的举动。

但对于冯唐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新生,他需要逃离这个让他痛苦不堪的环境,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放弃医学,对冯唐来说,并非一时冲动,更像是深思熟虑后的破釜沉舟。

他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迅速调整方向,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领域。

他深知,想要在商界立足,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于是,他决定攻读MBA。

托福考试满分,这不仅仅是对他英语能力的肯定,更是他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并非玩世不恭的“浪子”,而是一个有着极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狠人”。

进入美国艾默里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就连托福成绩都是惊人的满分。

这段时间,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商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他明白,自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弥补专业背景的不足,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站稳脚跟。

2000年,冯唐顺利毕业,经历重重考验,来到全球顶尖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

这对于一个“半路出家”的商界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麦肯锡,他不怕吃苦,也不怕加班,因为他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火,一种想要证明自己的野心。

他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勤奋努力,迅速崭露头角。

在麦肯锡的7年时间里,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奇迹,最终成为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也成为第一个在短时间内做到如此高位的中国人。

之后的冯唐,并没有停下脚步,2009年,他选择回到中国,凭借优秀的资历和能力,成为华润医疗集团的CEO。

他再次展现了他的商业才华和领导力,在5年的时间里,他收购了4家公立医院,并将这些原本落后的医院提升至一流水平,带领华润医疗成功跻身世界500强。

从麦肯锡到华润医疗,冯唐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在商业领域同样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要野”的人生信条,也展现了一个跨界人才的无限可能。

他并非只是追逐名利,而是在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从妇科医生到商业奇才,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冯唐选择用笔书写自己内心的想法。

对他而言,写作并非单纯的爱好,更像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而世人知道冯唐,也多是从他的作品中,《万物生长》、《春风十里不如你》,还是影视改编的热门。

他从18岁开始创作,笔辍不更,将精神世界展现在文字里。

无论是求学期间,还是在麦肯锡高强度的工作期间,他都会挤出时间写作。

早期的冯唐,作品中充满了对异性的描写,这是因为他年少时对两性关系十分好奇。

他用文字表达着自己的理解,也展现着青春期的迷茫和躁动。

有人批评他的作品低,但他并不在意,他认为,写作是忠于内心的表达,无需迎合他人的喜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冯唐的写作风格逐渐成熟,他开始关注更深层次的人生主题,例如生死、孤独、意义等。

他的文字依然犀利、直接,但不再局限于对“性”的描写,而是融入了更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015年,冯唐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大家文雅地读诗,他却将内容翻译得非常直白、露骨。

这种“毁经典”式的翻译,引来了众多网友的批评和指责。有人认为他哗众取宠,也有人认为他根本不懂诗歌。

面对质疑,冯唐并没有退缩,反而强硬回怼:

“如果你觉得英文和中文比我好,可以和我比比。”这种自信甚至有些狂妄的态度,再次将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

冯唐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欲望,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好色”本性,也从不回避外界的批评。

他用文字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个充满欲望、挣扎和思考的世界。

有人称他为油腻的中年男人,但他并不介意,他活得真实,活得自我,这或许就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结语

冯唐的人生,是一场精彩的跨界之旅,

冯唐的人生充满了悖论和争议,他“好色”却又专一,作品“油腻”却又深刻,他看似放荡不羁,却又有着极强的自律和毅力。

他不断跨界,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活出了独特的人生。

他从医学到商界,再到文学创作,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冯唐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的人生仍在探索,他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旋转着,跳跃着,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演绎着人生的精彩与传奇。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

【1】澎湃新闻,2016-01-06,“冯唐:为什么我看上去像一个怪物”.

【2】中国新闻网,2015-06-11,“专访冯唐:不会降低写小说的标准去迎合读者”.

【3】新闻晨报,2015-04-14,“冯唐:我的成长史,就是一个终极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