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左二孔东梅
孔东梅的名字别具深意,其中有毛主席名字里的“东”字,还有毛主席最喜欢的花,梅花的“梅”字。
这个名字不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份传承。作为中国红色家族的后代,孔东梅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探索红色文化,传承毛家家风。
1972年,从上海传来喜讯,李敏再次诞下一女,即孔东梅。
当时毛主席生了一场大病,无法出门,只能看到李敏从上海寄来的孩子照片。毛主席亲自为这个女孩起名,她是毛家第三代女性中的第一个女孩。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从自己的名字中拿出一个“东”字,另一个字则选用了自己最喜爱的梅花的“梅”字。
然而,遗憾的是,孔东梅一直没有见过外公。长大后的孔东梅曾感慨地说:“对我来说,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外公,身上流着这样一个伟人的血液,我觉得有责任去寻找自己的根。”
为了追寻家族的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足迹,孔东梅长大后多次前往红色圣地走访。她不仅去了延安,还到了湖南、江西等地。
在这些地方,她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汲取着红色文化的力量。孔东梅回忆说,在她4岁时,毛主席逝世。那时的她还不明白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但清楚地记得家里人哭得十分痛苦。6岁时,孔东梅被李敏接到北京开始读书。
从小,孔东梅就学习优异,李敏和孔令华对她的教育十分严格。在孔东梅小时候,李敏就让她多读四大名著和许多古典诗词,这与毛主席当年对李敏的要求如出一辙。
用孔东梅自己的话说,妈妈喜欢浪漫主义的东西,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受到那边的文化熏陶比较多,但更多的还是外公教给她的。
1992年,孔东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大学。她常常对朋友说,自己的爱好是文学,梦想着可以开一个书店,过着简单的生活。
然而,在她读大学期间,家里却经历了多事之秋。孔令华因为工作在外地,李敏一个人在家里忙里忙外,十分辛苦。
中央的一些老同志注意到李敏生活困难,纷纷伸出援手。孔东梅记得很清楚,李敏曾打电话给她,让她好好读书,不要操心家里的事情。她还记得,刘英奶奶给予了他们家巨大的帮助。
1999年,孔东梅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妈妈给出的意见,她决定出国留学。
就这样,她毅然地走出了国门。在美国读书期间,孔东梅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距,她迫切地希望能回到祖国。
不久,孔东梅回到中国,她想和妈妈一样,为红色文化做点事情。于是,她开始了全国各地的走访调查,特别是在韶山,她查看了很多资料,还去毛主席的父母坟上扫墓。
孔东梅说:“作为毛主席的后人,我没有继承他的物质财富,但得到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现在就是要做好一个中国人,发扬外公的精神。”
孔东梅善良大方,长相俊美。有人说她遗传了贺子珍的基因,她总是宛然一笑。后来,孔东梅还创立了基金会,为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了温暖,尤其是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她一直在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2年,李敏携女儿孔东梅和女婿陈东升等人一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陈东升在讲话时,自称“井冈山的女婿”。
活动结束后,他向革命老区捐赠了1000万人民币。
孔东梅曾拍摄过一组照片,西方媒体看过之后,称呼她为中国“红色新名媛”。即便她穿着优雅,仍有一些人觉得她穿得不够严肃。面对外界的这些声音,孔东梅直言:“中国人现在多么有个性……”
由于孔东梅身份特殊,难免会被人问到特殊的身份背景会对她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孔东梅直接回答:商场上不讲究这些背景身份,靠的还是实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