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相伴走过几十个春秋。但我们婚姻一直奉行‘AA制’,连一口鸡蛋也不会多吃。”
这是“京剧大师”李维康说出的话。
可是,这正常吗?
夫妻之间要是分的这么清楚,那感情得生疏到什么地步?
更何况还如此坚持了47年时间,或许他们之间也曾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耳濡目染 爱上京剧
1947年,北京城内一对知识分子夫妇,诞下了他们的女儿李维康。
他们都是燕京大学毕业,在当时属于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平日里,京剧就成了二人唯一的消遣。
除了在台下观赏外,李父还与朋友们组建了个业余京剧团,经常自编自演,尽情领略京剧的精妙之处。
因此,京剧成了李维康自出生起见到的第一门艺术。
当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时,就常被父亲抱到剧团去,听那些演员们练习唱腔。
没学会说话之前,就能跟着哼出几句调调了。
父母的熏陶和启发,注定了她日后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成为小学生后,李维康不同于其他孩子日常的玩耍打闹,而是更喜欢跑到业余剧团的后台去静静观望。
看着演员们上妆、穿戴华丽的戏服和头面,眼里掩盖不住对那些美丽事物的向往。
父母看在眼里,很是欣慰。
他们不强求女儿学习,反而鼓励她多研习戏曲这门国粹。
“如果你将来能将戏曲传承下去,爸爸会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父母的期许成了她努力的动力,总是端坐在镜子前,反复模仿戏曲老师的唱腔和表情,一举一动间已隐约可见将来的韵味天成。
多年后,这颗年幼时的种子终于在舞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李维康11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戏曲学校录取,从此开始学戏之路。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正是无忧无虑玩耍的年纪。
但她已经在学校开始了艰苦的专业训练。
每天天刚亮就爬起来练基本功,老师要求极严。
比如踢腿必须踢到额头,否则就要受罚,这让她额头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常常疼痛难忍。
母亲看女儿如此辛苦,便想劝她放弃,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
但李维康坚定地摇头,选择咬牙坚持下去。
她知道,要在戏曲这条路上走远,就必须付出别人无法想象的努力。
日复一日,李维康以一种超乎年龄的毅力和韧性,忍受着剧痛,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
每次青紫的额头和心中不屈的信念,正成为日后她登上艺术高峰的基石。
在戏曲学院的第一场演出,也是李维康人生中第一次正式登上舞台。
小小的她穿上戏服,戴上沉重的头面。
虽然衣服肥大,头面勒痛,但她并不在意。
一曲《二进宫》唱毕,她那清澈的嗓音和婉转的韵律惊艳全场。
台下是热烈的掌声,台上是她激动雀跃的心。
这一刻,李维康深深感受到,舞台是属于她的。
从那以后,她便成为了戏曲学院的重点培养对象,各路名师争相传授她经验。
认真好学的她也不负众望,不管花旦、青衣,还是刀马旦,她都能游刃有余。
仅仅一年时间,李维康的名声就传开了。
经常受邀和同学们南下演出,各界重要人士都前来捧场。
但她并不骄傲,反而是更加敬畏的求教。
这个时候,老师给她分配了一位男生搭档——耿其昌。
当年,两人其实是同时进入的戏曲学院。
只是李维康凭借惊人的天赋,备受瞩目和青睐,耿其昌则默默隐匿在一旁,按部就班的学习课程。
从此,他们开始频繁地一起排练、一起演出。
台上默契,台下生分,这就是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的距离。
对于刚离家的李维康来说,耿其昌的出现,使她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尽管两人之间还未有太多感情,但这份默契日久天长。
直到后来的一场患难见真情,让他们的关系开始升温。
1965年,李维康露出出演了《白毛女》《红灯记》和《平原游击队》等多部话剧。
本应顺利毕业留任剧院的她,却突然跌入了命运的低谷。
孤立无援 相互取暖
1966年,因为时代的关系,李维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追捧者与挚交瞬间跟她冷落,奚落辱骂声此起彼伏。
有人甚至向她丢砖头,将她拉去高台批斗。
李维康一下子从天之骄女跌落神坛,受尽白眼与伤害。
内心脆弱敏感的她,强忍痛苦,继续每天勤勤恳恳练功。
只有夜深人静时,她才会一个人缩在床脚,面向家乡方向痛哭,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是李维康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她不知还要承受多久的煎熬,只希望和她一样遭殃的父母能平安度过这场浩劫。
在这暗无天日的岁月里,耿其昌成了李维康唯一的救命稻草。
是他给了她力量,渡过那场可怕的洪流。
当李维康再次被人揪出批斗时,耿其昌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站在台上为老搭档说话。
他义正言辞地指出,李维康那么爱国粹,怎会是众人口中所说的“坏人”。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耿其昌的行为无异于自毁前途。
但他毫不在意,只想尽自己所能,保护李维康免受伤害。
从此,原本生分的两人,开始变得形影不离。
他们朝夕相处,比任何人的关系都要亲近。
耿其昌总是悄悄鼓励李维康,要勇敢、要坚强。
也许,正是这段患难之交,让两颗心因为理解和支持而紧紧相连。
黑暗的阴霾逐渐散去,两人之间的友情也慢慢升温成了爱情。
起初,耿其昌不敢表白,只是小心翼翼地用纸条传达心意。
李维康回复了一句“想把青春献给事业”,他差点以为这是拒绝了自己。
好在他没有放弃,再三确认自己在她心中是否有特殊位置。
终于,李维康点头默认,两人才正式确定了关系。
但当时的社会不允许学生谈恋爱,他们只能私下用纸条互相倾诉爱意。
彼此都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份感情,只盼着毕业之日快点到来,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一起。
然而没想到的是,分离的日子却先一步赶到。
1967年,李维康和耿其昌双双从戏曲学院毕业,各自进入了不同的剧院工作。
一时间,两人变得聚少离多。
刚步入社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些样板戏和定番剧目,无法尽展才华,李维康倍感怀才不遇。
家人分散在不同地区,更令自己牵肠挂肚,种种不如意让她时常心情低落。
而直男脾气的耿其昌,却没能及时体察她的情绪起伏。
两人约会时常吵架,意见不和,但就是怎么都吵不散,骂不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在吵吵闹闹中越磨越合。
耿其昌学会了关心,李维康也不再较真。
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成长为业界翘楚。
光阴荏苒,从懵懂少年到人到中年,两人经历了太多际遇,但感情依旧牢如磐石。
喜结连理 终于共事
起初,领导考虑到两人事业正处上升期,担心生孩子会分散精力,影响事业发展。
再加上李维康是团里的重要角色,休产假会直接影响到剧院的各大重要项目。
经过深思熟虑,李维康向领导保证,五年内一定会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
1975年,已经28岁的他们磨合了十年,终于迈入婚姻殿堂。
新婚之夜,李维康和耿其昌并没有像其他夫妻一样甜甜蜜蜜。
第二天天刚亮,两人就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的剧院工作了。
他们每周只能见上一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忙忙碌碌,根本无暇顾及夫妻生活。
后来,李维康主演的现代京剧《蝶恋花》大获成功,奠定了她在戏曲界的地位。
耿其昌也不敢落后,成功调入了李维康所在的中国京剧院,两人再次同门,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演出。
舞台上的默契完美,使他们成为戏曲界的模范夫妻。
观众看到他们的精彩合作,都为之倾倒。
不管发生什么,两人总是坦诚相待,将问题摆在明处共同解决。
如此般的夫妻相处,带着彼此都越来越好,真的很不错。
不过,这也为后来他们之间实行AA制埋下了伏笔。
在外界看来,他们之间AA制的婚姻,可以说是堪称奇葩。
但这也正是保证他们感情长久的“两全之道”。
当初首先提出要AA制的,不是耿其昌,而是李维康。
因为她想到自己家境一般,担心给丈夫带来负担,所以才主动提议在生活中的一切都“对半开”。
耿其昌起初反对,但拗不过妻子只得言听计从,从此就实行起了“精准扯平”的婚姻模式。
首先,“公共账户”存等额生活费,工作收入各自保管;
其次,家里的吃穿用度无论大小,均匀分成两半,就连任何食物李维康都不会多吃一点;
最后,刷碗拖地等家务活也两人对半分担,绝不出现一个忙一个闲。
这样的婚姻对很多人来说过于“划清界限”,但他们之间却相安无事。
琐碎之事不攻自破,感情自然日久天长。
47年过去,许多同事早已离异,唯有他们依旧恩爱如初。
AA制或许并不是生疏,而是互相尊重与理解的幸福长久。
而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即使后来他们有了孩子,都照样继续这样的生活习惯。
1981年,李维康和耿其昌迎来了宝贝女儿“八妹”的降生。
这个8斤重的大胖闺女,为他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与此同时,也让AA制的婚姻模式遇到了挑战。
耿其昌认为,现在要承担更多开支,可以暂停AA制,由自己出更多工资在照料她们母女二人。
但李维康坚决不同意做出改变,甚至还为此发生过些许争吵。
可到最后还是耿其昌让步,继续AA制,只是双方从各自收入中拿出更多钱存入公共账户。
而且过年过节日,他们也都会精心挑选礼物送对方一个惊喜。
可人到中年,身体少不了添点毛病,这时候怎么办呢?
意外病倒康复后 开始陪伴女儿
那时候,京剧的处境其实很艰难,很多剧团都入不敷出最后倒闭。
李维康为了保住剧团,每天的工作量突增,不出意外的导致了身体问题。
那一年,她不得不动手术。
耿其昌默默的放下工作,整日整夜地在病房悉心照顾,直到妻子康复出院,可术后还需要每年2万块的医药费。
但她拒绝丈夫为她买单这一切,反而更带病拼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日常支出。
看着病弱的妻子日渐消瘦,耿其昌心如刀绞。
他难得强硬一次,要求李维康必须退任,不要再不顾一切的操劳。
李维康勉强接受了意见,申请卸任二团团长一职。
这个时候,他们也发现,平时因为工作而忽略了宝贝女儿的成长。
八妹从小就自己一个人孤单的度过白天黑夜。
每次给李维康和耿其昌写信的时候,都会在“想你们”后面加上一串感叹号,表达心中对他们强烈的思念之情。
夫妻二人看着信件,内心涌起无限的愧疚。
直到女儿性格越来越内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两人商量后,开始放下工作,轮流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八妹。
给她做饭,带她出去玩,教她做作业...
一家三口,迎来了久违的温馨。
八妹长大之后并未继承父母的戏曲之路,而是选择了金融专业,进入了稳定的公司工作。
李维康和耿其昌对此也表示支持,鼓励她勇敢追求梦想。
如今八妹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
他们两位也已经老去,当上了姥姥姥爷,承担起了照顾孙辈的责任,也算是享受天伦之乐了。
从11岁青涩少年时相遇,到白发苍苍时终老,这份心意从未变过。
多年坚持证明,婚姻之树需要相互理解、包容和体谅来浇灌,才能成长。
李维康和耿其昌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伴侣之间的信任与扶持。
羡慕他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