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乱窜得猹
编辑|先锋谷
在当下的文娱行业,影视剧的口碑基本都是毁誉参半。
这其中,有一位导演却处于相对超然的地位。
他的作品,几乎部部经典。
他,就是导演孔笙。
如果认真探索一下孔笙导演的事业发展路径就会发现:
他的成功,有迹可循!
在正式掌镜之前,孔笙接触到的第一份有关影视的工作是摄影助理。
这个时期的他,刚刚成为山影的一员不久。
当年,《孔子》是山东广电的重点立项作品。
山影作为山东广电出资建立的公司。
自然有义务全力支持这部作品的顺利展开。
孔笙就此开始展开摄影助理的工作。
1年后,他凭借出色表现,成功晋升主摄。
主摄的工作他一干就是5年。
这期间,他独特的影视语言表达习惯初显。
并拿下过好几个摄影奖项。
在第6年,他第一次走到了导演的位置。
自此,他扬帆启航,将要征服作为导演的那片星辰大海。
不得不说,山影作为早期起步的传媒公司,实力雄厚。
内部不止集结了多名优秀导演。
甚至有专业的编剧团队作后盾。
这些自然也都成了孔笙的养分。
孔笙的第一部作品就获得了飞天奖。
之后几年,他又陆续几次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
时间进入千禧年。
大陆电视剧市场开始受台湾地区影响,偶像剧如雨后春笋冒头。
这对于正统出身的孔笙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接受当下的大行业环境。
为了换个心情,也为了不让自己的镜头语言退步。
他干脆另辟蹊径,转而去拍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他一拍就是1年半。
加上后期剪辑、制作……
不知不觉间,两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
纪录片播出后,获得了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孔笙也遇到了又想让自己执镜的好作品,《好太阳》。
《好太阳》算是孔笙在山影的事业分水岭。
自那之后,他独立执导的作品多了起来。
《好太阳》次年,他导演的两部作品促成了他的事业转折。
尤其是《前门楼子九丈九》这部作品。
他身为山东人,却完全通过镜头向人们传达了真实的北京风俗民情。
至此,孔笙的镜头语言愈加圆融、有自己的特点。
影视题材似乎从来不是孔笙的限制。
时装、武侠、刑侦、情感、励志……
各种类型的作品都能被他拍得有滋有味。
即使是群像剧,他也能将每个人拍出自己的特点。
《前门楼子九丈九》如此。
《闯关东》更是如此。
而有着“正午阳光亲儿子”之称的靳东就是这时候跟孔笙结下的缘分。
只不过这时期的靳东并不出彩。
但是《闯关东》无疑是成功的。
朱亚文的“传武”,宋佳的“鲜儿”,李幼斌的“朱开山”以及撒日娜的“孩子娘”……
他们每个人都栩栩如生!
《闯关东》再一次让孔笙拿奖。
可惜,除了业内人士,他依旧没被观众熟知。
好在,孔笙并不在意这些名声在外的东西。
他看重的是创作环境。
奈何,山影的发展终究走到了预备上市那一步。
一旦上市,很多事情都要和资本挂钩。
山影内部像孔笙一样追求艺术自由的人不多不少。
他们都害怕被资本裹挟。
于是这一部分人做出了共同离开山影的决定。
这些人中除了孔笙,加上侯鸿亮、李雪、孔墨龙几人。
他们在之后,都成了正午阳光的元老级人物。
并且各个是肱骨之臣。
孔笙本人,更是正午的丰碑式人物!
在正午阳光中,如果说孔笙是金字招牌的话,那侯鸿亮就是慧眼如炬。
他们两人合在一起,完全超出了1+1>2的收效。
同在山影多年,侯鸿亮本身就是个内行人。
他对影视剧的拍摄等相关内容都有所了解。
更何况他还有超强的市场敏锐度。
可以说在正午阳光成立之初,是侯鸿亮和孔笙撑起了半边天。
那时候,侯鸿亮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剩余时间全都用在IP了解上。
最初的两年,他几乎将市面上所有的大热文学作品都研读过。
这些先期工作,都给孔笙的后续工作提供了便利。
至于孔笙,正午最初并没有好项目。
好在他虽然离开了山影,但是合作没断。
而离开后,他交出的第一份满意答卷就是电视剧《温州一家人》。
这部作品,也是他事业起飞之路的开端。
那两年,孔笙接连导演了4部作品。
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
分别是《父母爱情》《战长沙》《温州一家人》和《北平无战事》。
其中第一部播出的则是《温州一家人》。
这部作品一经播出,就创下了奇高的收视率。
即使作品播完后好几年,还有观众反应百看不厌。
随后,剩余的3部作品在隔年先后播出。
那一整年,孔笙的作品做到了霸屏般的存在。
连续4部作品的成功反响,让更多投资人看到了孔笙的“收益回报率”。
这时候,侯鸿亮的作用就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需要和资本对话的时候,侯鸿亮顶上。
等资金各方面到位,侯鸿亮就开始在自己看好的IP项目上做筛选。
至此,正午的第一个立项作品启动。
这部作品就是权谋剧《琅琊榜》。
导演自然是孔笙。
《琅琊榜》作为架空小说,却生生拍出了历史正剧的模样。
就好比郑晓龙镜头下的《甄嬛传》。
这就是孔笙作为导演的功底。
其实,这一年的电视剧市场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花千骨》成了仙剑之后的又一仙侠鼻祖。
《盗墓笔记》打破了网剧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
还有《何以笙箫默》《少帅》《无心法师》《伪装者》……
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卖点。
而《琅琊榜》是近几年少见的男性权谋作品。
本以为这样的影视类型会更受男性欢迎,它却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
得益于《琅琊榜》的火爆。
沉淀了几年的胡歌再次让粉丝圈刮起了一场龙卷风。
还有吴磊、陈龙等人,都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不过,最让人惊喜的就是王凯。
在“靖王”之前,认识他的人,印象还停留在“娘娘腔”陈家明时期。
而靖王之后,王凯的刚直气质尽显。
随后大众考古到了《伪装者》。
《伪装者》比《琅琊榜》早播出。
导演是孔笙的徒弟李雪。
在叙事手法和镜头运用上,多少和孔笙有些相似的地方。
受胡歌和王凯的影响,大众发现了他们各自不同于《琅琊榜》的魅力。
还有靳东。
蔺晨和明楼也是有着全然不同魅力的两个人。
至此,靳东和王凯开始走红。
可以说,孔笙算是两人的贵人。
难怪在颁奖典礼上,王凯不惜当众单膝跪地,向孔笙致谢。
《琅琊榜》《伪装者》还有王凯主演的《他来了,请闭眼》等一系列正午剧收效喜人。
直接结果就是,让“正午出品,必是精品”这句话开始初现。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才真正发现,这句话应该是:
孔笙出品,必属精品!
这句话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演化,是因为同行太会衬托了。
尤其是正午的其他导演,更是给孔笙做了“陪衬”。
这些其他导演中,以张开宙、简川訸、李雪尤甚。
他们或多或少都接手过孔笙的后续作品,实绩都比不上孔笙。
明明他们各自都创下过不俗的成绩。
比如张开宙的《知否》,简川訸的《都挺好》。
偏偏一到了孔笙面前,他们就会受到降维打击。
以《大江大河》为例。
孔笙给这部作品开了个好头。
又一次让人们对一部作品念念不忘。
谁知在《大江大河2》开播后,观众曾有多期望就有多失望。
一部作品为何会有两极反转的口碑?
一查发现,导演换了。
1是孔笙和黄伟共同执导。
2时,孔笙的名字被李雪替换。
李雪虽然是孔笙的徒弟,但功底到了孔笙面前,还差了些火候。
这不是又一次验证了孔笙的厉害嘛!
于是《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开拍时,孔笙又回来了。
他作为总导演,联合孙墨龙、刘洪源,重新将这部作品的口碑拉了回来。
接下来说说《欢乐颂》。
开局同样由孔笙打开,同时佐以简川訸。
他们二人将22楼5姐妹的每一个人都塑造出了自己的特点。
这部作品作为那几年少见的群像剧,光是奖项都拿了8、9个。
到了第二部时,常规操作又来了。
孔笙下场,张开宙上场。
张开宙和简川訸维持住了第1部的人设基调。
但增加了多个男性角色。
二人基本给5姐妹每人都配置了1个男人。
间接的,让作品从一开始的女性成长向转换到了男女感情向。
随之而来的,就是收视一路向下滑。
鉴于正午常常让好作品狗尾续貂。
孔笙和其他导演的差距越拉越大。
在他们的衬托之下,孔笙的巅峰之路走得一路顺畅。
不过这样的对比对其他导演来说不够公正、
因为相比孔笙,李雪等人的年龄和实绩只能归类到正午的二代导演行列。
也就是说,他们都是孔笙的后辈。
至于孔笙,更应该和郑晓龙、康洪雷、张黎等大导放一起对比。
这一对比,反而更能发现,孔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
郑晓龙有《甄嬛传》这样的电子榨菜不假。
但《芈月传》也出自他手。
电影《图兰朵》更是差点砸了他多年累计的好口碑。
而丁黑和张黎都是属于早期稳定输出,如今后劲不足的类型。
唯独孔笙,快要独领风骚了!
近两年,孔笙的拍摄脚步也慢了下来。
确切点,他自《大江大河》之后就不再频繁进组。
但是依旧做到了不打败仗!
2013年1部《山海情》;
2022年1部《县委大院》;
还有2024年的《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
他总能让人们在他身上再一次见证,好导演是多么难得!
孔笙起飞至今10年有余。
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十足的长尾效应。
作品平淡、真实、触动人心。
最重要的是,经得起时间考研,且含金量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