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效果”还是“玩砸了”?李美越回应翻译争议,代价有点大…

内地明星 6 0

45万一条视频的李美越,这次“节目效果”让他一周损失18万“KPI”

网红的世界,真是瞬息万变。这边厢,“东北大花”还在眼前晃悠,那边厢,当初凭此火出圈的李美越,就因为给美国网红“甲亢哥”当翻译时玩“节目效果”,惹了一身麻烦。

最近关注这事儿的估计都知道了,李美越陪同“甲亢哥”中国行,结果翻译和互动方式被网友猛批“不适”、“尴尬”,甚至上升到了“影响中国形象”的高度。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面对舆论压力和实打实的粉丝流失——据第三方数据,短短一周他就掉了超过18万粉丝(从770万跌到752万),李美越赶紧发文“救火”。核心意思:我是好意,想搞点“甲亢哥”粉丝喜欢的“互怼”效果,没想到玩脱了,对不起让大家不舒服了,以后改。

这个解释嘛,听着像是那么回事,但网友买不买账,看看那掉粉速度就知道了。18万粉丝,对于一个商业价值不菲的网红来说,这可不仅仅是人气下滑,更是潜在商业价值的损失。要知道,这位李美越同学的视频报价可不低,短的30万,长的(60秒以上)能到45万。这粉丝量,可是他商业报价的底气来源之一啊。

说起来,李美越也不是纯粹的“个体户”。查了下,人家2021年就开了公司(北京春树暮云科技),自己是大股东(99%)兼法人,还注册了英文名“MILES MORETTI”的商标。这妥妥的是把网红事业当正经生意在做。

所以这次风波,对他来说可能不仅仅是挨几句骂那么简单。口碑受损,粉丝流失,会不会影响后续的商业合作?广告主爸爸们会不会因此犹豫?这笔账,恐怕李美越和他的团队得好好算算了。

说到底,网红想整活儿、搞“节目效果”吸引眼球,这可以理解。但在镜头前,尤其是在涉及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地带,抖机灵、玩梗都得悠着点。不然,一不小心,“节目效果”就可能变成“事故现场”,损失的可就不只是粉丝,还有真金白银和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商业信誉了。这次李美越用18万粉丝的代价,算是给自己(也给同行们)上了一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