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翻车,从千万粉丝大V到偷税狂徒,背后隐藏哪些秘密?

娱乐资讯 6 0

一觉醒来,又有人塌房了,这次轮到网络大V司马南,因为偷税问题被罚了900多万,新闻连央视和人民日报都转发了,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也就是说,这次的事情已经被官方定性了,接下来就是全网账号封禁,以后也不会有媒体邀请他去做活动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在公众的视野里彻底消失,这件事,你以为就是一个虚伪的公知被扯下了面具?背后真正深刻的东西,才值得我们深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分析分析。

司马南是谁,这个人今年69岁,既不姓司马也不姓南,原名叫于力,哈尔滨黑龙江人,出生在一个国有农场家庭,父母也算是国有企业的小领导,到了15、16岁的时候,司马南的人生迎来了转折,因为一场大病,父亲突然去世,第二年母亲也意外身亡,从那个时候开始,司马南变成了孤儿,生活急转直下,让他萌发出了要改变命运的决心。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司马南一看,机会来了,他挑灯夜读,拼了命想要出人头地,最终考上了黑龙江商学院。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有多金贵,一毕业就有无数单位抢着要,毕业后,司马南被分配到商务部下属的一家媒体工作,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司马南练出了一手好文笔,工作可谓是顺风顺水。

1990年,34岁的司马南真正走向公众舞台,这一年,司马南干了一件大事,他突然跑去学气功,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却从气功的坚定支持者摇身一变成为了“反气功”宣传大师,在一次公开的气功大会上,司马南现身做法、扮演气功大师,现场反对“伪科学”,这件事被媒体争相报道,司马南名声鹊起,成了一名公众人物。

2000年,积累了一定人气的司马南突然又变成了“反美斗士”,为了揭露美国的虚伪和丑陋,他亲自跑到美国去调研,掌握了不少一手资料,不得不说,司马南是个非常敏锐的人,那个时候中美关系紧张,他的言论大受欢迎,在网络上吸引了一票铁杆粉丝。

退休后的司马南进军自媒体赛道,有时候做做社会评论,有时候讲讲国际新闻,真正让他出圈的,是他对联想集团的一系列看法,2021年,司马南连发7个视频拷问联想集团,把创始人柳传志拉下水,说联想一半的高层是外国人,质疑国有资产被贱卖,还要问一问,联想的高管凭什么能拿天价的年薪。

因为联想规模够大、知名度够高,当时的社会舆情对贫富差距嗤之以鼻,司马南很快就引发了舆论关注,粉丝蜂拥而来,你看看这老头,多正气,退休了还在关心国家,在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司马南很快成为了粉丝超千万的网红,稍微了解点流量经济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爱国公知司马南是什么时候变成一个讨厌鬼的,从他虚伪的面具被一点点揭露开始。司马南喜欢跑美国,表面上,他是为了揭露美国的治安混乱、治理失效,他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嗤之以鼻,说什么“美国那个鬼地方,你倒给我钱,我都不去,有啥意思啊”,还说“美国治安这东西,真不知道他们日子是怎么过的,每10万人就有7.5起命案,中国才0.5起”,可背地里呢,司马南说完美国的坏话,扭头就去美国买了房产,而且早在2010年就买了,还大赞美国小镇治安好,风景美如画,就像是人间天堂。

就这样的一棵墙头草,他说的话你敢信吗?本质上,司马南就是个“爱国表演艺术家”,民众的舆论导向哪里,他就在哪里出现,把一边吸粉一边赚钞票变成了一个标准化流水线,难怪有网友调侃,骂美国是一门生意,到美国买房生活才是目的。

司马南为什么一口咬死联想,2020年左右发生了几件事,一是华为遭到了美国多达三四轮的技术封锁,孟晚舟被困加拿大无法回国,这两件事情,让华为变成了民族英雄,国人也彻底明白过来了,如果我们的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挨打受欺负的份,而在司马南看来,和华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恰恰就是联想集团,联想自从走上了贸易化和资本化的道路,快速扩张,随后又通过上市进行股权分割,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赚了不少钱,但却并没有掌握多少核心的技术资源,反而是倪光南院士被扫地出门,导致中国芯胎死腹中,司马南太清楚了,联想的这些问题只要有人敢说,就能点燃民众的怒火,把企业架在火上烤的同时,让自己收获一大票流量。

不同的时代背景,企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企业家,对于趋势的理解和把握也不一样,司马南为什么能火起来,因为他抓住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最突出最激烈的矛盾,那就是市场化改革,过去的三四十年,是中国改革最多的时期,很多人到现在可能都没办法适应,他心里一肚子说不出的焦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赚了大钱的企业家,为什么有的人富起来了,而有的人没有,这些问题没法解决,心里那个急啊,而司马南恰恰就是抓住了社会的这种焦虑,不断的踩热点,通过煽动群众的情绪来伪装成正义斗士,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流量和利益。

看看这个公知的真面目,他一边网暴着联想和农夫山泉,一边自己偷偷逃着税,从2019年开始到2023年,累计逃税537万元,被国家连追带罚一共追回926万元,历史总是充满了黑色幽默,一百多年前,有商人打着“实业救国”的旗号囤积居奇,推高物价,一百年之后,又有人打着同样的旗号骗取流量,逃税漏税,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900万的罚单对司马南来说,可能只是牛九一毛,但必须引发我们的深刻思考,在网络上,我们到底还养着多少虚伪的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