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40岁还不结婚生子,只会被社会标上“孤独”的标签?但徐静蕾给我们上了一课: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生,同样精彩!49岁,她没有孩子,却活成了所有人的“人生赢家”。一边捧起电影奖项,一边过得自由自在,社会对她的“审判”显然过时了。到底是怎么样的逆袭,造就了她这般骄傲的生活方式?
是不是想起那个当年顶着俏丽短发,清新又飒气的初代“国民初恋”?或者是在《将爱》里看到的那个温柔文静、恍若白衣仙子的文慧?无论是早期的演员生涯,还是后来的导演之路,徐静蕾这位在娱乐圈浑身散发着“反套路”气质的女神,一直都在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谁说非得按照别人的剧本来演?
当年,徐静蕾可是娱乐圈的“黑马”。你知道她是怎样从一个书法才女跨越到演艺圈的吗?她可不是那种在“正道”上走得笔直的人。一次意外的志愿报考,犹如一股强大的推力,直接将她从舞美设计师的轨道推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大门。这不是普通的“从艺”的开端,而是有点像漫画里的超级英雄起步——一开始没人看好你,最后却成了场上最闪亮的明星。
但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她与王朔的相识。两人不仅“忘年恋”了一把,还一起在影坛掀起了一场波澜。《同桌的你》几乎是她事业的华丽开篇,不仅仅是一部受人喜爱的电影,它直接带她登上了流量和实力的巅峰。王朔赋予她的资源和机会,帮助她顺利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逆袭。
可你以为她就此安于现状了吗?才不!她的跨界技能,简直是“跨了三界”。自编自导的《我和爸爸》,借镜头冲破了“星二代”的固有叙事模式;《杜拉拉升职记》票房颇高,也给质疑女性导演的声音予以沉重一击。她做到了——在男权主导的娱乐圈中,她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且在上面站得稳稳的。
好了,我们来聊聊“人生赢家”背后的情感戏码。大家可能会说,徐静蕾身边的男人众多,一段段纠缠不清的感情线,怎么看上去更像一出连环大戏。可是,如果你看得更清楚,或许会发现她每一段情感背后,都是她精确的人生选择。
从王朔到四年虐恋的音乐才子,再到与黄觉的短暂绯闻,这些看似“起伏不断”的感情,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她个人事业的推进器”。与王朔的忘年恋,把她推向了电影界;与音乐才子的纠缠,让她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而与黄觉的短暂绯闻,更让她的“形象”多元化。
真可谓是,每段情感都成了她个人发展的助推器。要是旁人看得更清楚,会发现她那“男人们”其实就是她自己不断成功的阶梯。
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她与黄立行那14年“不婚不育”的长跑爱情。别人都忙着结婚生孩子,徐静蕾却和黄立行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丁克”生活。有人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很“叛逆”,甚至带有点“冷酷”,但若从徐静蕾的角度来看,她不过是选择了自己觉得最合适的人生方式——没有婚姻的束缚,没有生育的压力,只有两个人的平静和自由。
说到丁克,咱们就得提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圈内不少明星把丁克挂在嘴上,时不时的呼吁一波“反婚育”,一会儿高调宣布不生孩子,转身又偷偷备孕。让人很想问:你是不是把丁克当做了个时髦标签,随便挂一挂,看看大家夸你个自由又独立的女人?
但徐静蕾显然没这么肤浅。她的“不婚不育”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她不觉得自己“不生孩子”就成了社会的异类,反而用她那张“你管我”的脸,告诉大家——她的人生,不需要别人来定义。她早已超越了“婚育”这一传统的标准,成就了真正的财务自由、事业巅峰和人生独立。
走到49岁,徐静蕾依旧青春洋溢,依旧活得那么自如。她没有孩子,也没有婚姻的束缚;她仍旧活跃在电影圈,依然出书、画画、玩手工,享受着每一个自由的瞬间。很多人看着她的生活,嘴里说着“不可能”,眼中却闪烁着羡慕。
那么你呢?你的人生是否也被所谓的“正常轨道”所束缚,是否也在盲目追随社会赋予的“标准”,而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徐静蕾的“逆袭”,不只是外界对她的赞美,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告诉我们:无论别人如何定义你,你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活。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徐静蕾选择丁克,选择不婚不育,是不是正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内心,不需要社会任何人的“评价”?对此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生活就该如此肆意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