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道路上,是什么让苦闷的文艺青年决心投身资本领域成为玩家?
也许是年轻时精心创作的话剧不被观众认可,甚至引发争吵;也许是自觉有名气后,拉投资却四处碰壁,深感挫败;又或许是参与的热门电影大获成功,自己却只获得微薄收益,巨大落差下,意识到要掌控命运,就得进入权力核心,拥有改变规则的能力。
大众熟知徐峥是备受喜爱的喜剧演员与当红导演,但在我看来,他更是精明的生意人,甚至称得上野心勃勃的行业颠覆者。
徐峥名下有23家公司,投资电影总票房近200亿,捧红了文牧野等新人,身为上市公司股东,还开创诸多创新资本玩法,背后似有宏大布局,欲与行业强者竞争。但最初,他只是个在梦想与现实间挣扎的文艺青年。
大学时,徐峥一头浓密黑发,沉醉于话剧艺术。1994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为职业话剧演员,参演众多先锋话剧。
因执着于文艺表达,他常做出在舞台上发呆40分钟这类令人不解的举动,不被观众广泛认可。
文艺青年大多贫穷且倔强,徐峥也如此。起初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会与批评他的观众争吵。可剧团资金链断裂,让他意识到梦想需要物质支撑,便放下清高,向市场和金钱靠拢。
2000年,徐峥因出演《春光灿烂猪八戒》一夜成名,却也被该角色定型,后续接到的剧本多与之类似,他渴望突破困境。这部剧也让他收获了爱情,婚姻成为他人生转折点。
2005年,徐峥看到妻子收到的电影剧本,被其吸引,主动要求出演。当时导演是新人,制片成本仅300万,付不起他的片酬,徐峥便不计报酬,条件是下部戏还找他。
这部电影就是《疯狂的石头》,它让徐峥展现出独到的剧本挑选眼光,也让他与宁浩、黄渤结为好友,这个铁三角组合为他日后在电影投资领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疯狂的石头》后,徐峥正式进军电影行业,出演《爱情呼叫转移》《夜店》《无人区》等风格各异的影片,成功摆脱“猪八戒”标签,转型为备受认可的电影演员。
2010年,他出演最后一部话剧《资本论》,剧中为筹钱拍话剧的角色仿佛预言了他之后的现实困境。
同年,《人在囧途》票房优异,让徐峥萌生当导演的想法。他想执导续集,却遭出品方拒绝,于是决定自己筹备《人在囧途之泰囧》。
尽管身为明星,可因首次当导演,拉投资困难重重。多次碰壁后,他联系上光线传媒。起初,光线连2000万都不愿投,好在徐峥努力争取,加上黄渤仗义出演,制作成本才涨到3000万。
2012年底,《泰囧》上映,首日票房3800万超成本,最终斩获12.7亿票房。在当年全国总票房仅170亿的情况下,成绩斐然。
光线传媒凭借3000万成本收获4亿收入,股价一个月内翻倍,市值大增。徐峥身兼数职,靠此片赚近5000万,但与光线的资本市场收益相比微不足道,这让他明白要成为资本掌控者才能掌握话语权、实现利益最大化。
拍完《泰囧》,徐峥本打算拍探讨人性的影片,后听从建议选择更保险的《港囧》。2013年,《港囧》立项,投资主体变为他和陶虹的真乐道影业。
此后徐峥和陶虹商业版图扩张,陶虹入股张庭微商品牌TST公司,徐峥还为其站台,虽然后来陶虹退出股东行列,但5年间他们夫妇从该公司分红超4.2亿,不过这只是副业。
2015年《港囧》上映前,徐峥做出惊人之举,将真乐道在《港囧》的收益份额以1.5亿卖给香港上市企业21控股,开创上市公司提前买断票房收益的先例。
21控股竟然是他自己的公司。原来年初他和宁浩就分别以1.75亿港元获得21控股19%的股份。他期望复制《泰囧》上映时光线传媒市值暴涨的成功,若《港囧》大卖,股价翻倍,持股19%的他身家也将大幅上涨。
短短几年,半路出家的徐峥在资本运作上手段老练,令人惊叹,难道他真是资本奇才?
探究他和宁浩入股21控股一事,关键人物董平浮出水面。
董平虽知名度不及徐峥,却是真正的幕后大佬。他有“中国民营电影教父”之称,90年代就参与投资《卧虎藏龙》等大片,还先后掌舵三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套现超10亿。
2009年,他将影视业务注入香港上联水泥(后改名文化中国),5年后以62亿港元把文化中国60%股份卖给阿里巴巴,成就了阿里影业。2015年在21控股上的操作,正是他此前在阿里影业玩法的重演。
徐峥和宁浩入股后,21控股改名欢喜传媒。此后,欢喜传媒凭借资金和眼光,投资了《我不是药神》等众多热门影片。
借助欢喜传媒和真乐道影业,徐峥跻身电影产业核心,野心也愈发膨胀,不只想掌控自身命运,还妄图改变电影行业格局。
自《港囧》后,徐峥为追求高票房,因担忧市场反响,否决诸多新想法,多年未执导新片。从曾经执着自我表达的文艺青年,变成以观众和市场需求为先的成熟电影人。
尽管没执导影片,但在电影投资上收获颇丰,2013年起投资超20部电影,总票房超180亿,其中不乏像《超时空同居》等票房黑马。
2020年,徐峥推出《囧妈》。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剪辑时他忍痛砍掉母亲初恋情节,怕影响口碑票房。上映前还与横店影视签保底协议,票房低于24亿,横店付6亿保底费;超24亿则按比例分成,加上片酬等,预计稳赚上亿。
但新冠疫情来袭,春节档前景黯淡。徐峥果断与字节跳动合作,以6.3亿将《囧妈》网络播放权售予头条系平台,开创院线大片网络首播先河。这一操作引发争议,影院指责他背信弃义,众多院线联合抵制。
不过从长远看,徐峥此举虽有争议,却明智且具前瞻性。
疫情爆发后,电影院因防控停业大半年,众多电影公司遭受重创,资金链断裂,新片拍摄计划纷纷搁置。在这艰难时刻,《囧妈》转网播出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投资方不仅迅速收回成本,有效缓解了现金流紧张的压力,欢喜传媒的股价更是在当天飙升43%,市值暴涨20亿,这一成果堪称商业操作的典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徐峥在危机面前果敢决策与卓越智慧。
不过徐峥此举也打破了影院与片方长期以来维系的微妙平衡。影院与电影公司之间的矛盾本就存在已久,在正常情况下,双方为了共同利益,一直尽力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毕竟同处一个行业,大家都不愿轻易将关系闹僵。但徐峥在自身利益面临严重威胁时,毫不犹豫地打破了这一平衡,从商业角度来看,他的这份果断与决绝远超常人。
徐峥的这一决定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对欢喜传媒长远发展的深入思考。仔细剖析欢喜传媒的资本运作模式,就能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从欢喜传媒的股东名单中可以看到,除了徐峥、宁浩等影视界名人,还有猫眼、B站这类具有强大流量优势的平台,以及张艺谋、王家卫、陈可辛、张一白等华语影坛的顶级导演。
此外贾樟柯、王小帅等知名导演虽未直接入股,却也与欢喜传媒签订了合作绑定协议。欢喜传媒如此布局,广泛签约众多知名导演并与各大平台深度合作,其核心目的就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影播放平台。日后观众若想观看这些知名导演的作品,大概率只能通过欢喜传媒旗下平台或与其合作的平台。
回顾徐峥与字节跳动那笔高达6.3亿的合作,深入研究协议内容会发现,徐峥出售给字节跳动的并非只有《囧妈》一部影片的播放权,而是将多部影片版权打包出售。
更为关键的是双方在合作中明确提出要共同打造“欢喜首映”平台。“欢喜首映”是徐峥野心的核心所在。
欢喜传媒投资的电影作品,其网络播放平台基本集中在欢喜首映、西瓜视频和B站,成功绕开了优爱腾这三家在网络视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平台。
以往电影在院线下映后,都要与优爱腾合作,并遵循其制定的分账和流量规则。
徐峥与宁浩联合国内顶尖导演资源,绕开传统强势平台,自主打造全新播放平台,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表面上看,徐峥将《囧妈》卖给字节跳动,虽然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应急资金,却因此得罪了众多影院,似乎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但实际上,他通过几部作品的版权,成功将字节跳动这样的行业巨头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之中。与这些拥有雄厚资金和巨大流量,且渴望在电影行业开辟新领域的平台合作,徐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电影生态圈。
至此,我们能深刻理解为何说徐峥野心勃勃,就像徐峥自己说的,荷尔蒙带来的膨胀感容易叫人觉得无所不能,但经过时间的累积才发现一个人终究只能做好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