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献身,三次获得“梅花奖”,47岁再婚嫁年迈恩师,70多岁依然声音洪亮

内地明星 2 0

在华夏大地璀璨的文化星河中,戏曲艺术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在这方绚丽的舞台背后,无数艺术家倾尽一生,用汗水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裴艳玲,这位在中国曲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故事,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戏,充满了精彩与波折,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慨万千。

梨园世家走出的戏曲新星

回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河北肃宁的一个宁静角落,一户梨园人家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她,就是裴艳玲。父亲裴园,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京剧武生,那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舞台魅力,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小小的裴艳玲,仿佛从出生起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梨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和,都如同神奇的魔法,深深吸引着她。

还在懵懂孩童时期,当别家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嬉闹时,裴艳玲就已紧紧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踏入了戏曲的奇妙世界。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进院子,她就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基本功的练习。压腿时,那钻心的疼痛让她小脸憋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可她咬着牙,硬是一声不吭,小小的身躯里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坚韧。踢腿、下腰、翻跟头…… 每一个动作,她都练得一丝不苟,稚嫩的脸上满是专注与执着。

时光匆匆,裴艳玲在戏曲的熏陶下茁壮成长。5 岁那年,她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时刻 —— 登上舞台。当那绚丽的灯光洒在她小小的身上,台下观众的目光聚焦过来,她的心中既有紧张,又满是兴奋。随着音乐响起,她熟练地舞动着身姿,一招一式有模有样,清脆的嗓音在剧场里回荡。那一刻,她仿佛天生就是为舞台而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技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9 岁时,裴艳玲更是凭借着扎实的功底,挑起了大梁。在一场重要的演出中,她饰演的角色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她在舞台上的灵动表演,让观众们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侠义与豪情的戏曲世界。父亲在台下看着女儿的精彩表现,眼中满是欣慰与骄傲。然而,在这看似一帆风顺的成长背后,裴艳玲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痛。

在她年幼的时候,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最终选择了分开。家庭的破碎,让小小的她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失落。但幸运的是,父亲后来再婚,继母袁喜珍是一位温柔善良的河北梆子演员。袁喜珍对裴艳玲关怀备至,视如己出。在裴艳玲学习戏曲的道路上,继母不仅给予了她生活上的照顾,还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为她指点唱腔、身段等技巧。裴艳玲在继母的关爱下,逐渐走出了家庭变故的阴影,全身心地投入到戏曲学习中。

命运转折下的艰难抉择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裴艳玲开玩笑。12 岁这一年,对于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一些现实的无奈因素,她不得不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 放弃自己学习多年的京剧,转而投身到河北梆子行当。这一决定,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让裴艳玲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京剧,那是她从小就热爱并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艺术,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腔,都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如今要放弃,心中满是不舍。但裴艳玲明白,人生有时就是充满了无奈,为了继续追逐自己的戏曲梦想,她只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初入河北梆子行当,裴艳玲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战士,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老话说 “曲艺不分家”,但京剧和河北梆子在唱腔、表演风格等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裴艳玲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对戏曲的独特领悟力,开始了艰苦的学习和摸索。

每天,她早早地起床,在练功房里反复练习河北梆子的唱腔和身段。她仔细聆听前辈们的演唱,模仿他们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音和气息。在练习身段时,她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动作,力求做到精准、优美。为了更好地理解角色,她还深入研究剧本,揣摩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裴艳玲逐渐掌握了河北梆子的精髓。她先后出演了《宝莲灯》、《哪吒》等经典剧目,在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她饰演的角色,无论是天真活泼的哪吒,还是坚韧勇敢的沉香,都被她演绎得栩栩如生。她那独特的嗓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婉转悠扬,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每一场演出,台下都座无虚席,观众们被她的精彩表演所折服,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然而,正当裴艳玲在河北梆子领域逐渐崭露头角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而来,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社会的变革让戏曲艺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文革的爆发,让整个戏曲界陷入了一片沉寂。样板戏盛行,传统的戏曲表演受到了限制,裴艳玲也不得不暂别她心爱的舞台。

离开了舞台的裴艳玲,心中满是失落和迷茫。她看着曾经热闹的剧场变得冷冷清清,听着那熟悉的戏曲旋律不再响起,心中五味杂陈。但即便如此,她对戏曲的热爱却从未熄灭,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默默地在心中练习着唱腔和动作,等待着再次登上舞台的机会。

两段婚姻背后的情感纠葛

事业上的挫折,并没有让裴艳玲一蹶不振,然而,生活中的情感波折,却让她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样板戏盛行,由于角色限制,以 “武生” 出道的裴艳玲一度陷入了无戏可演的困境。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惊喜,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她结识了丁宝金。

丁宝金是一位文艺工作者,担任琵琶手。他性格温和,才华横溢,与裴艳玲在工作中逐渐熟悉起来。两人初次见面时,裴艳玲那独特的气质和对戏曲的执着深深吸引了丁宝金,而丁宝金的温柔和体贴也让裴艳玲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两人相互陪伴,相互鼓励,渐渐地,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相识后没多久,两人便确定了恋爱关系。在周围人眼中,他们是如此的般配,一个在台前光彩照人,一个在幕后默默支持。1970 年,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婚后的生活,平凡而又甜蜜,裴艳玲相继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家人沉浸在幸福的氛围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逐渐消磨了婚姻的甜蜜。裴艳玲对戏曲的热爱从未减退,文革结束后,她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新回到舞台,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丁宝金则更希望她能够多花些时间照顾家庭和孩子,过上安稳平淡的生活。两人的想法逐渐产生了分歧,矛盾也随之而来。

裴艳玲每天都忙碌于排练和演出,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变得屈指可数。丁宝金看着忙碌的妻子,心中满是无奈和不满。他多次与裴艳玲沟通,希望她能够平衡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但裴艳玲对戏曲的热爱已经深入骨髓,她无法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终于,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两人都意识到,他们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痛苦,但为了各自的追求,他们还是选择了分开。离婚后的裴艳玲,带着对孩子的愧疚和对未来的迷茫,重新踏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冲破世俗的禁忌之恋

离婚后的裴艳玲,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戏曲事业中。她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在戏曲界的声望越来越高。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成为了观众们期待已久的盛宴。她饰演的钟馗,那刚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仿佛真的将钟馗从传说中带到了舞台上;她饰演的林冲,那悲愤交加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们为之动容;她饰演的武松,那英勇无畏的气质展现得恰到好处,赢得了 “活武松” 的美誉。

在事业逐渐走向巅峰的同时,裴艳玲的感情生活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在一次戏曲交流活动中,她遇到了郭景春。郭景春同样是一位在曲艺界有着深厚造诣的大家,对京、昆、梆等多种戏曲形式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两人在交流中,发现彼此对戏曲有着相同的热爱和追求,仿佛找到了知音。

随着接触的增多,裴艳玲和郭景春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升温。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和质疑。原来,早在裴艳玲 12 岁刚加入河北梆子时,郭景春就已经是团里备受尊敬的老前辈了。两人不仅年龄相差 20 岁,而且还是师徒关系。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这样的恋情被视为禁忌,不被世俗所接受。

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质疑,裴艳玲和郭景春的内心也曾动摇过。他们深知,这段感情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对彼此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对戏曲的共同追求让他们紧紧相依。最终,他们决定冲破世俗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1994 年,裴艳玲和郭景春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幸福。尽管这段婚姻依然饱受争议,但他们并不在意。在郭景春的陪伴下,裴艳玲逐渐走出了上一段婚姻的阴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

婚后,裴艳玲在戏曲道路上越走越远。郭景春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为裴艳玲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帮助。两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为戏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裴艳玲已经年近耄耋,但她对戏曲的热爱依然如初。去年,她依然活跃在河北省艺术中心的舞台上,那洪亮高昂的嗓音,那矫健有力的身姿,仿佛让人看到了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裴艳玲。几十年来,她在中国曲艺界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篇章,成为了当之无愧的 “德艺双馨” 老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