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娟直播太拼!垃圾桶成广告位,榜五意外逆袭成赢家

娱乐资讯 2 0

肥娟直播那天,可能是广告界的某种奇迹诞生日。

你见过垃圾桶当广告位吗?

不是随便贴两张纸糊弄人的那种,是正儿八经地布满LOGO,连个扔垃圾的地方都挤得透不过气。

更离谱的是,50多个品牌砸钱抢镜,最后赢得掌声的却是榜五——没错,不是榜一、榜二,而是榜五。

这个结果要是搁电影里,编剧早被骂下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夸一句肥娟,这姐们是真有一套,硬是靠一场接地气的直播,把一堆看似不搭边的品牌塞进了同一个场子。

观众不仅没跑,还看得津津有味,弹幕刷得那叫一个热闹:垃圾桶都开始卷了,我该何去何从?

广告这么多,空气还能呼吸吗?

可见,大众的吐槽欲被这场戏彻底点燃了。

其实肥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6的。

她的直播生涯,得从几年前的童鞋店说起。

那会儿,她店里的生意平平无奇,孩子们倒是爱往她店里扎堆,不是来买鞋,而是蹭空调、看电视、吃糖。

换别人可能早急眼了,但肥娟不,她甚至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零食。

鞋店赔得裤兜都见底了,但这帮小孩成了她的第一批铁粉。

后来,她转战小吃店,孩子们长大了,有的成了她的忠实观众,有的直接带家人来捧场,生意一开就是火。

小吃店火了以后,肥娟心血来潮开了直播。

刚开始她也没打算靠直播赚钱,纯粹是为了让顾客不用排队时太无聊,结果不知怎么的,屏幕那头的人比现场的还多。

有人看她炸串,有人看她讲段子,还有人单纯喜欢看她跟顾客唠嗑,简直是烟火气拉满。

这种接地气的风格,很快吸引了品牌的注意力,于是就有了那场垃圾桶广告位的奇观。

事情发展到这儿,你大概会想,既然广告铺得这么满,榜一是不是稳赢了?

事实证明,观众并不是单纯的广告接收器。

榜五逆袭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复杂。

简单在于它懂肥娟直播间的调性:观众来这里是为了图一乐,广告得让人觉得亲切、不违和。

榜五卖的是小吃调料,跟肥娟的炸串一搭,效果就来了。

你点串,她推荐调料,像极了街头巷尾的亲戚互相吆喝,观众心甘情愿掏钱买单。

而榜一呢?

高端护肤品。

你想想,在一个炸串满天油烟的直播间,推护肤品是不是有点尬?

观众心里估计都在OS:这玩意儿抹脸上,是不是能把炸串味一起封印了?

广告商可能没想到,观众的心理反应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这么大。

你花了大价钱抢个C位,观众却嫌你太用力,效果直接打折。

其实,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商业案例,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直播带货这些年,从单纯的产品推荐变成了广告战场,甚至有点内卷。

后辈们为了流量,恨不得直播间连背景板都贴满广告,好像少卖一个广告位就对不起观众似的。

但观众不是傻子,他们要的是娱乐、共鸣,甚至是主播的真实感。

如果直播间变成了移动电视购物频道,观众自然会投票给那些让他们感觉舒服的品牌。

肥娟的成功,其实是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她没有明星光环,也没有资本助推,全靠接地气的个人魅力和粉丝基础。

她的直播间,像一个热闹的社区,观众可以随时插嘴、吐槽,甚至跟着她一起琢磨怎么炸串更脆。

这种互动感和真实性,是很多商业化直播间做不到的。

反观那些过于追求流量和变现的主播,他们可能在短期内赚得盆满钵满,但粉丝粘性却远远比不上肥娟。

再说回广告商的问题,这场直播其实给他们提了个醒:不要把广告当成流量工具,而是要用它来建立与用户的连接。

榜五的成功就在于,它把自己融入了肥娟的直播间,成了这个社区的一部分,而不是硬生生地塞进去。

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不买单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广告背后那种功利感。

不过,肥娟的故事也让人看到直播带货的另一面:过度商业化的危机。

广告固然是收入的重要来,但如果把观众当韭菜割,把直播间当成广告牌,那观众迟早会离开。

肥娟目前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谁也说不准,但她至少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商业和真实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键在于怎么平衡。

说到底,这场榜五逆袭的戏码,不仅让我们笑出了声,也给整个行业上了一课。

如果你有机会去肥娟的直播间看看,也许会发现,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接地气的小细节堆积起来的。

下次再看到垃圾桶上的广告,或许你也会忍不住多瞅两眼,想想背后是不是又藏着什么黑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