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频剧杀死流量明星

内地明星 2 0

二零一九年,从耽美网文改编的网剧《陈情令》爆火,开始让肖战、王一博这种流量明星走进了大众视野。

过去的明星是通过优秀的作品得到知名度,而现在的流量男星主要依赖粉丝运营,为作品本身制造热度,而男频网文《庆余年》的两部改编剧爆火,正在宣告流量明星模式的终结。

流量明星和网文IP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男频剧爆火会让流量经济的模式走向终结呢?

★为什么男频剧会杀死流量男星呢?

以《庆余年》为例,男频剧的爆火验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男观众也有巨大的IP文化消费潜力,好的男频IP是可以同时吸引男观众和女观众的。

男观众不愿意为乔装打扮、油头粉面的哥哥们买单,而是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文化内容买单,愿意为好作品、好故事、好的思想内核买单。

个性鲜明的角色,现代价值观和古代文化的碰撞,精彩的情节和流露出的中华文化底蕴。

说白了,男观众更愿意吃点好的。

《庆余年》手游流水突破两亿,也充分证明了男性玩家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庆余年》的火并没有模仿王一博和肖战的路线,不需要炒cp引导粉丝来互撕,而是验证了只需要好IP加上好演员就能拿到最好的商业结果。

流量明星模式提供的并非是在演艺水平方面的价值,而是在炒作、运营粉丝方面的价值,这是一种令普通观众厌恶的商业模式。

这种粉丝经济如今已经逐步沦为了负面价值,这个附加值不仅是对流量明星团队本身,更是对埃批本身的负面影响,有可能就会出现流量明星翻车、违法失德,造成作品删减停播的负面影响。

可能很多人以为流量明星是站着挣钱,实际上经纪公司和明星在资本的游戏里可能比狗还卑微。

从乐华娱乐二零二四年的股价暴跌就可以看出,资本已经抛弃了流量男星的模式。

要知道影视作品发行后得到的营收,平台要抽走百分之七十及以上作为流量宣发、制作出品的费用,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份额是分给经纪公司的,而这部分的营收还要被经纪公司拿来打头,做数据、运营粉丝团队、买热搜,甚至是请我这样的律师来起诉黑粉,在扣掉了这些成本之后,再和艺人三七分成。

而经纪公司从中获得的这点营收,相较于流量明星培养期的动辄数千万的营销投入,根本是杯水车薪。

这还只是单个明星的培养成本,还没有算那些没有火起来的练习生的培养成本。

所以对经纪公司来说,他们已经完全沦为平台的打工人,想要回本遥遥无期。

而且市场也已经醒悟了,流量明星的影响力掺杂了太多的水分,远不如作品本身的硬实力重要,这也就导致了明星在剧作的设置、宣发中已经不再享有主导权,明星已经沦为了被牺牲的祭品。

从商业模式上,IP经济大于流量经济的影响力,流量明星的黑与红都是服务于IP的营销战略本身。

有演技的明星如张若昀可以在《庆余年》的加持下现象级的爆火,而如果演员表现不佳,资本仍然会开放作品的二创权限,会给吐槽稿件买热度投流。流量明星就只能成为营销和二创的牺牲品。

对资本来说,剧火了就可以了,你的哥哥糊了就糊了吧。

流量明星只会成为资本眼中的消耗品。

现如今IP产业已经进入到了拼产业链的阶段,从上游的IP采买到游戏影视化周边的开发,在强大的埃批开发产业资源加持下,他也很难不火。

而这件事可怕的就是顶级的资源配上顶级爆火的IP,以后影视行业的真正核心就是谁拥有好剧本,好IP,那么如果你是投资人,如何判断一个IP有爆火的潜力,值得被投资呢?

IP衍生的热潮蒸蒸日上,流量男星和饭圈经济终究只是成为了文化市场上的一抹不起眼的浪花,被扫入历史的故纸堆里,一去不复返。

标签: 明星 庆余年 男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