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起的家国情怀与艺术人生

内地明星 2 0

在巴渝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吴尚起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耀于海峡两岸。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备受众人的瞩目与敬重。或许你会好奇,这位在艺术领域成就斐然的老人,为何拥有如此深沉而独特的气质?他从台湾到重庆的人生之旅,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一路,是顺遂平坦,还是荆棘丛生?让我们一同走进吴尚起的世界,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过往,领略他那饱含家国情怀的艺术人生。

1949年5月20日,吴尚起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南。其家庭背景十分显赫,祖父吴从周在抗战时期身为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律师。祖父国学功底深厚,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高,当时北碚九成以上的招牌都出自他之手。国内众多书画大师,如张大千、徐悲鸿等人来到重庆时,都会慕名拜访吴家,与祖父一同探讨书画艺术的精妙之处。吴尚起回忆道:“小时候常听祖母讲起与那些大师交流的场景,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在我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父亲吴能定毕业于重庆沙坪坝磁器口境内的陆军工程学校,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深造。他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奋战,立下战功,后来成为国共三方谈判合成军事调停组的成员之一。北平起义后,父亲担任起义后的国民党青年军205师代师长。随后,父亲向中共方面提出前往台湾与家人团聚,并将妻儿带回大陆的请求,获得中共批准放行。1949年末,重庆解放前夕,父亲历经波折,从台湾经香港,将尚在襁褓中的吴尚起和妻子带回重庆北碚东阳老家,与祖父祖母团聚。这般跌宕起伏的家族历程,恰似命运埋下的伏笔,悄然勾勒出吴尚起未来人生的独特轨迹。

1951年,全国开展镇反运动,由于父亲的特殊身份,吴家陷入困境。家庭的巨大变故,使原本优渥的生活一落千丈。母亲只能靠摆摊艰难维持生计,年幼的吴尚起和姐姐们只能去捡煤渣、拾破烂。即便生活如此艰苦,母亲“读书须将字写好”的教导,引领他走上了学诗练字的艺术道路。从此,他与艺术紧密相连,在艰难中执着地追求着艺术梦想。吴尚起感慨地说:“那段日子虽然苦,但母亲的话一直刻在我心里,让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未退缩。”正是在这种困境中,吴尚起对艺术的热爱如同黑暗中的火种,愈发炽热。

“文革”期间,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下,吴尚起有幸拜入海派书刻名师王泽周门下,书刻技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中毕业后,由于时局艰难,他没能继续升学,进入了临工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热爱。生活的磨难并未磨灭他的艺术追求,反而促使他更加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一有空闲,他就刻苦练习书刻,还经常前往北碚图书馆汲取知识。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1976年,吴尚起接替母亲的工作后,又考上了江苏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吴炳伟、刘海粟、来楚生等艺术大家。在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后,吴尚起自号三峡老人,这个字号承载着他对巴渝大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标志着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从此以“三峡老人”之名,刻下无数饱含深情与技艺的佳作。这个字号,也在艺术界随着他的作品声名远扬,成为他独特艺术标识的一部分。

在艺术创作方面,吴尚起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徐悲鸿诞辰106周年时,重庆徐悲鸿画院邀请他将徐悲鸿的五百多字自传手迹刻成匾额。他格外用心,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无论是笔画的粗细,还是整体的布局,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完成之后,他用精湛的传拓手艺制作拓片,寄给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廖静文深受感动,回信称赞他刻的字“把悲鸿的文字风骨和峻逸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已安排徐悲鸿纪念馆珍藏”。这不仅是对他艺术水平的高度认可,也为他的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这一成就,不仅是他个人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更是他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的重要契机。

他为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苏葆祯八十四岁生日创作的匾额《艺馨德厚 百代宗师》,字体刚柔并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苏教授的敬重之情。每一道刻痕都仿佛在诉说着故事,体现出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师长的诚挚敬意,也展现出他高超的技艺、深厚的文化素养。从对徐悲鸿手迹的雕刻,到为苏葆祯教授创作匾额,这些经历都充分体现了吴尚起对艺术传承的尊重与坚守。

吴尚起在艺术领域的造诣备受赞誉。四川美院教授付舟称赞其书刻书法兼具简约、洒脱、清雅之美,五体皆通,行书尤为出色。其笔触灵动飘逸,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西南大学副教授张一农对其作品推崇备至,认为其作品完美融合了“饮真茹强,蓄素守中”的古朴厚实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婉转灵动,宛如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根基,又有灵动的艺术韵味作为点缀,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境界;重庆工商大学艺术系教授郑继聪赞誉他为“巴蜀第一刀”,这一称号实至名归,充分肯定了他在书刻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和精湛技艺;著名画家、艺术评论家武辉夏感慨他因生活磨难而在艺术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和碑帖篆刻家。他的人品与书品,犹如美玉般珍贵,备受世人敬重。近期,武辉夏精心创作的《老山城一览图》巨幅画作,其画题正是由吴尚起挥毫题写。墨宝与丹青相互映衬,使得这幅佳作更具神韵,这无疑是对其艺术造诣的高度认可。他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其高尚人格的映射;重庆市作协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王雨也对他的作品和为人赞不绝口,称其书刻书法厚重朴实,饱含深情,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他人生经历与情感的凝练表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王雨的小说作品《十八梯》和《向死而生》,书名皆由吴尚起题签,笔锋游走之间,书名与书籍内涵相得益彰,足见吴尚起在文化艺术界的影响力。他的众多佳作被海内外收藏,在各类展览和比赛中屡获殊荣。他的作品不仅技法精湛,而且内涵深刻,将诗词意境与哲学思考相融合,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相互印证,共同彰显出吴尚起在艺术界的重要地位和非凡成就。

吴尚起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艺术领域,在文化交流和社会事务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也是台盟重庆市委盟员中的文化艺术骨干。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研讨和传承活动,为巴渝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而他在文化交流领域的贡献,与他此前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紧密相连,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强烈的使命感。

值得一提的是,吴尚起的舅舅和姨妈从台湾回到重庆时,受到重庆市委统战部的热情接待。也正是得益于这层亲情关系,吴尚起得以在市台办找到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这让他有机会登上两岸交流的舞台,开启为两岸同胞服务的新征程。此后,他始终怀着对两岸交流的热情,努力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这一偶然的机遇,成为他投身两岸交流事业的起点,从此他的人生与两岸交流紧密交织在一起。

2024年9月5日至11日,在第十六届“重庆·台湾周”的分项活动“丹青承文脉 翰墨书渝台”书画交流活动中,由市政府台办、台盟市委会、市政府文史馆、市台联联合主办,来自台湾多个团体的11名书画艺术家和5名重庆本地书画艺术家参与其中。活动期间,两岸艺术家深入探讨传统书画艺术,交流各自的见解。在笔会环节,大家尽情创作,现场还有传统乐器演奏,展现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让所有人都深刻感受到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亲情深厚。吴尚起全程积极参与,他表示:“这样的交流活动太珍贵了,能让两岸艺术家的心靠得更近,也让两岸文化的纽带更牢固。”从参与此次活动,到在各类两岸交流场合积极发声,他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祖国统一心向往,两岸和平众望归”的信念。他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海峡两岸,向着祖国统一的光明彼岸稳步迈进。从初涉两岸交流领域,到积极参与重要活动,吴尚起的行动始终围绕着他对两岸统一的坚定信念。

此外,吴尚起还积极参加台盟中央两岸书画院在北京举办的“台盟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主题书画展”。他的作品《同文同宗同心同德》就像一条情感纽带,连接着两岸同胞,表达出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两岸同根同源的坚定信念,让观看的人能够真切感受到那份跨越海峡的深情,以及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这些活动不仅是他个人信念的体现,更是他将艺术与两岸交流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回顾吴尚起的人生,虽然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父亲的历史问题,在吴家未平反之前,作为台胞的他遭受了近三十年的委屈,找工作也困难重重。多亏舅舅姨妈的帮助,他才在市台办谋得一份临时工的工作,并在《台湾工作》杂志社担任了8年编辑。在此期间,他凭借自己对两岸文化和商业环境的熟悉,热心帮助台商解决在渝投资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复杂的政策咨询,还是文化差异的协调,或是商业资源的对接,他都认真对待,用真诚和专业赢得了台商的认可,在渝台经贸交流合作中发挥了桥梁作用。尽管工作表现出色,但他始终未能转正。不过,他并未因此灰心丧气,而是转而投身书法篆刻艺术创业。创业的道路上,他也曾经历过迷茫和失落。当作品不被认可时,他就反复钻研、改进。但凭借自身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他将人生经历和社会感悟融入作品之中,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和内涵,如同经过时间沉淀的美酒,越品越有滋味。这段坎坷的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宝贵财富,进一步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以及对艺术与两岸交流的执着追求。

吴尚起不仅是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更是心系祖国统一的台胞楷模。他出生在台湾,在重庆长大,心中始终装着两岸同胞。他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活动,将台湾的情况介绍给重庆的朋友,也把重庆的特色传递回台湾,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情谊。他用心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用文化的力量拉近两岸民众的距离。他深知,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妄图破坏两岸和平稳定,而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以文化促进认同,以经济推动融合。吴尚起坚定地说:“我会一直为两岸的交流和统一努力,这是我一生的使命。”他的所作所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以实际行动打破两岸隔阂,增进同胞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他的每一次交流活动、每一幅饱含深情的作品,都是在为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吴尚起的一生,是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挫折中奋勇前行的真实写照。他的艺术成就源于生活的千锤百炼,犹如璞玉历经雕琢,最终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他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恰似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为两岸交流照亮前行的方向。他又如同嘉陵江畔一棵苍劲的青松,傲然挺立,凭借手中的笔和刻刀,在艺术的天地里扎根生长,以坚韧不拔的姿态,书写着饱含深情与文化的篇章;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发挥着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为两岸沟通搭建桥梁,传递着同胞之间的情谊和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让我们期待他创造更多的精彩,在未来继续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相信在众多像吴尚起这样热爱祖国、关心两岸的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团圆的那一天必将到来。到那时,海峡两岸将不再有隔阂,同胞们将携手走向繁荣,共同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画卷,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奏响和平统一的时代强音。(刘远飞)

情至深处,作者以一首《寒梅映丹心·赤子情长》,为吴尚起的不凡人生与深厚情怀作结语:

寒梅映丹心·赤子情长

听,霜风在呼啸,

卷动那海峡的怒涛,

拍打着历史的堤岸,岁月跌宕。

看,寒雪正纷扬,

恰似重重艰难险阻,

横亘在两岸统一的征途上。

天地间,枯枝瑟瑟摇曳沧桑,

而您的信念如磐,从未摇晃。

万籁俱寂处,腊梅傲然绽放,

宛如您,于孤寂坚守对祖国的热望。

那花瓣,似希望的火种熠熠生光,

照亮往昔艰难岁月,暖人心房,

恰似您,倾尽全力,

传递两岸文化的馥郁芬芳。

花蕊中凝着词,

是台湾回归的殷切祈望,

冷香幽幽,飘散着深情诗行,

那是您爱国情怀的悠悠荡漾。

瘦骨嶙峋撑起高远天空,

正如您,凭坚毅之躯,

构筑两岸情谊的坚固桥梁。

冰肌玉骨抵御凛冽风霜,

仿若您,无畏坎坷磨难,

为祖国统一激昂呐喊奔忙。

寒梅在严寒中坚守,

笑对岁月的起伏跌宕,

您亦如此,

在风雨兼程里,赤子之心闪耀光芒。

漫漫人生之路,布满沧桑,

您的步伐,决然迈向祖国的方向。

雨如鞭笞,心曾有迷茫,

但您以寒梅为楷模,

困境之中,信念似钢铁般刚强。

哪怕磨难如沉重枷锁,

您也要绽放生命的绚烂芬芳,

心怀暖阳,何惧前路漫长,

让灵魂在霜雪中屹立高昂,

用深沉爱国情,书写华章。

岁月悠悠会留痕,

梅影深深刻心房,

以寒梅为鉴,观照您的人生过往,

您的作品,若寒梅绽放,闪耀万丈,

为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倾献无穷力量,

矢志不渝,传承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