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一看标题笑了,这是想唠东北嗑呀,东北话有啥唠的,前些年经过赵本山小品在央视春晚一顿普及,再加上近些年一些东北影视明星沈腾马丽雷佳音李雪琴林更新们的助力,东北话在全中国普及的不要不要的。那家伙嘚瑟的羊的二正的杠杠的!
您没事儿随便在网络一搜,什么东北话普及大全,东北话十级过关,经典东北话100句之类乌泱乌泱的。“你瞅啥?瞅你咋地”!“老铁,今个儿得劲儿不”?“你瞅瞅你这小样儿,咋就这么招人稀罕呢”。就这东北话一般国人都能整两句。李雪琴同学戏言:一个林更新进剧组,十个人东北人出组。东北话的直率豪爽幽默特别富有传染性,确实挺魔性。
但咱今天可不是来普及东北话来了,如果那样的话,网友还不得说,现如今东北那疙瘩的嗑谁不能整两句,还用得着你跑这疙瘩得得嗖嗖舞舞扎扎叭叭地扯哩个隆。no,咱今天不是来扯东北话100句,咱要说的是东北话的口音。您疑惑,东北口音不都那样吗?还有区别?不就是一股大碴子味吗?此言差矣。您坐稳了,听咱细给您掰扯掰扯。
话说东北人说话的口音从辽宁省的辽北地区往北到吉林省黑龙江省基本差不太多。不仅口音相同而且一些方言俚语也几乎没有差别。而辽宁省的辽东辽南辽西的口音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沈阳话大连话锦州话朝阳话最有特点。因此作为东三省的辽宁省其东北口音是最复杂的。有一年辽宁春晚冯巩有一个相声段子对辽宁省这四个地方的口音进行了一番调侃。分别是沈阳的大苞米碴子味儿,大连的海蛎子味儿,朝阳的小米粥味儿,锦州的尾音起高调味儿。有人说让你这么一说咱对东北话有点儿懵,您给举几个例子。“你瞅啥?瞅你咋地”!“这菜咋卖地?给我腰腰”。“哎呀妈呀,咱沈阳中街这嘎达老好了,啥好贺都有,烤串儿那味儿老毙了,有空你往故宫那顾拥顾拥,老招人稀罕了”。这就是大苞米碴子味儿;电视剧“乡村爱情”范伟演的王大拿说的话“啥时候来的?啥时候走哇”?注意,问号前面的“的”和“哇”这两个字要起高调往上挑,音发二声。这就是锦州味儿,网上戏称锦州话口音是对全世界的质疑。锦州人跟你唠嗑弄的你老像答辩似的;宋丹丹央视春晚演的小品“懒汉相亲”中“俺叫魏淑芬,女二十九,至今未婚”模仿的口音就是朝阳小米粥味儿,稀溜的粘糊的;“今儿个这天真不错,咱出去歹点啥好呢,歹碗焖子呗。你薛现在届星海广场的银咋那么多捏”?这句话的发音就是大连海蛎子味儿。你还记得“道牙子”这段网上流传甚广的电话录音吗?那是最正宗的大连海蛎子味儿。在网络上经常被用来调侃搞笑的东北口音经常是辽宁这几个地方的口音。而这几个地方的口音按普通话来说算不上真正的东北口音。要知道东北口音可是咱们国家普通话的基础。要用辽宁这几个地方的口音做普通话的基础,一天不得笑的您头皮发麻,绝对笑傲江湖。因此作为普通话发音基础的真正东北口音乃是辽宁北部到吉林黑龙江的广大区域。要不人家电视台选播音员咋都上哈尔滨哪儿地方踅摸。
说到这儿笔者想起了关于东北口音的另外一件事儿。就是用东北话口音作为普通话的基础是1949年以后的事儿。之前也没有普通话这一说。五十年代初,国家要确定普通话发音标准。在用哪个地方的口音作为普通话基础的第一次专家投票中,东北话和川音成为前两名。而在最后一次投票中川音以一票之差落选,东北话险胜。否则今天新闻联播得用川音播报,中国得满世界的川音蜀语——要得嘛,今天这个天气巴适得板哦,出去耍一哈嘛。街沿上好多好吃的哟,像串串儿、凉粉、抄手这些,味道好安逸哦,吃起硬是过瘾嘞。瓜娃子你搞快些嘛,莫磨蹭咯。
何种地方口音作为普通话发音标准或基础其实说起来也就是一种人为规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乡音文化。所为乡音难改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作为东北人每逢在异地听到那直率的充满魔性的东北口音都感到非常亲切。“包至,包至,热呼呼的大包至”!您猜这是哪儿的口音?哈哈,正宗的东北那疙瘩的沈阳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