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保/曲剧皇后张新芳

内地明星 3 0

高天保 2016年6月23日

曲剧皇后张新芳, 生于邓县文曲乡。

一个贫穷的家庭, 一家六口渡时光。

全家只有二亩地, 住着三间破草房。

一家六口的生活, 好年时候也勉强。

新芳长到七岁时, 邓县出现大灾慌。

新芳父亲和姐姐, 还有弟弟见阎王。

母亲和她与弟弟, 离家出外去逃荒。

靠着要饭过生活, 天南海北去流浪。

要饭来到邓州市, 张村镇的王家岗。

住在一条破洞里, 母亲给人洗衣裳。

新芳领着小弟弟, 烧火摘菜来帮忙。

邓州曲剧发祥地, 常有戏班下乡唱。

有次新芳领弟玩, 听着锣鼓不断响。

有个小生在唱戏, 声音清脆又洪亮。

新芳听的入了迷, 心想我也学戏唱。

她把弟弟送到家, 进到戏班的后场。

等到戏班卸妆走, 她在后边紧跟上。

母亲找她找不着, 心里不由发了慌。

她到街上一打听, 有个老人开了腔。

刚才戏班临走时, 见恁小芳在帮忙。

小芳可能是跑啦, 现在不在咱街上。

其母一夜没睡着, 次日又去找新芳。

果见新芳在戏班, 跟着老师学戏唱。

母亲让她回家去, 新芳她跟母亲讲。

妈妈我是想学戏, 在这可比家里强。

有个演员帮腔说, 这妮聪明有好腔。

学戏是个好才料, 长大肯定挑大梁。

其母因为家里穷, 有个吃饭的地方。

因此就对新芳说, 好好学戏别说谎。

隔段我来看看你, 给你做件新衣裳。

新芳送母回家走, 跟着老师学戏唱。

老师教啥她学啥, 唱念做打都在行。

新芳学戏下功夫, 还有一副洪亮腔。

学戏刚刚二年整, 她在戏班挑大梁。

新芳开腔喊一声, 一下迷倒八道岗。

历来女角男性扮, 没有女人把戏唱。

新芳她是头一个, 曲剧戏里拌红妆。

人称新芳九岁红, 已唱好戏好几桩。

荆钗记、秦香莲, 湘林嫂、陈三两。

场场唱的是主角, 伴像到位腔洪亮。

唱的全部是苦戏, 观众看了泪双行。

苦戏好听唱着难, 大部时间跪着唱。

常常跪的腰酸疼, 新芳历来不走样。

新芳生于二七年, 九岁登台把戏唱。

一下唱了七十载, 百部好戏天天唱。

解放以前走鄂北, 还有河南的南阳。

解放以后进汴京, 开封曲剧副团长。

后来进到郑州市, 省曲剧团副团长。

善于取长和补短, 又善充实于摹仿。

一生演有百部戏, 部部戏曲是好样。

最出名的有部戏, 戏名叫做陈三两。

很早拍成了电影, 响遍祖国的八方。

拿到北京去演出, 受到毛主席赞扬。

给有很高的评价, 还有田汉梅兰芳。

她是曲剧典基人, 曲剧发展快又强。

把个地方小剧种, 成为河南榜员郎。

新芳曲剧贡献大, 得了许多的大奖。

中国剧协的理事, 省市曲剧副团长。

全国人大的代表, 一九八零年入党。

曲剧皇后的称号, 此人就是张新芳。

新芳唱戏又教戏, 带出徒弟一大帮。

有个徒弟叫刘青, 曲剧里边挑大梁。

十岁跟着新芳学, 新芳就像她的娘。

毫不保守全教给, 最好就是陈三两。

梨园飞歌去台湾, 主角应是张新芳。

新芳却让给刘青, 让她去演陈三两。

要问新芳为了啥, 是为传承有希望。

亲传弟子刘爱云, 这样评价张新芳。

德艺双馨的老师, 又像自己的亲娘。

新芳徒弟杨松惠, 评价老师张新芳。

我跟老师来学戏, 老师严格又慈祥。

哪句戏词我唱错, 她用大眼瞪半晌。

但见我的服装差, 就买新装我换上。

有次洛阳戏曲赛, 老师给她拿主张。

给她弄个孟姜女, 谱曲是个新花样。

老师看了很高兴, 她对爱云这样讲。

曲剧应该有发展, 不能光是走老样。

曲剧演员叫马琪, 这样回忆张新芳。

有次他俩在伊川, 同台演出在煤矿。

新芳已过七十岁, 两鬓斑白发苍苍。

无力演完全场戏, 演了半场已够呛。

马琪爱人演前场, 新芳演了后半场。

但是观众呼声大, 要让新芳再唱唱。

新芳不顾身怀病, 她又唱段陈三两。

她视观众为性命, 自己再累也无仿。

新芳一生都爱美, 她的性格很坚强。

二零零年获绝症, 肝部肿瘤水汪汪。

家人不让她知道, 只说小病有一桩。

后来她却了解到, 她怀疾病的真像。

但她却是不在乎, 认为总要见阎王。

不去住院还唱戏, 只吃中药和丹方。

坚强维持了六载, 终于病倒在床上。

住进河南的医院, 输水吃药把病抗。

住室摆满了鲜花, 头发输的明又光。

每次医生来查房, 见她总是无事样。

脸上总是露笑容, 和蔼可亲的模样。

新芳临终前一天, 出气急促又紧张。

医生建议插跟管, 补充一些好营养。

却被新芳拒绝了, 使得医生很迷茫。

新芳儿女告诉他, 老人爱有好形像。

新芳走完人生路, 留下曲剧的辉煌。

多少戏迷想念她, 写下日志一桩桩。

有人求购她唱片, 有人学唱陈三两。

她是曲剧的皇后, 有口皆碑的赞扬。

#2025希望收获的小幸福#

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